文化概论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081047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8.12KB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概论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原始社会中流行的一种宗教信仰,“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的词的音译,在那时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着神秘的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
此物就成为这个氏族的图腾,成了这个氏族的保护者和象征。
多数氏族的人以动物(如熊、狼、鹰、鹿等)为图腾,并往往以它命名,人们以本氏族的图腾禁杀禁食,还时常举行崇拜仪式。
四谛:
为佛教的四个最基本的道理,为佛教全部教义的总纲。
这四谛是:
①苦谛---是对社会人生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世间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等,本质都是苦。
有四苦、八苦之说。
四苦即生、老、病、死之苦。
再加上“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总共是八苦。
②集谛---是说一切苦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
有行动就势必造业,造业就得受轮回之苦。
换句话说,集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
③灭谛----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根源,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
就是说,只有消除欲望,入涅槃界,才能消灭苦因,得到解脱。
佛教认为涅槃界是一种超越因缘、超出三界、超言绝象、超越时空、不生不灭、无差别相、圆满清净、无限妙乐的永恒存在。
人们追求解脱的最高境界是涅槃界.
④道谛----指超脱苦海的方法,修行方法如“八正道”等,佛教认为只要按照佛法修行,就能跳出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进入一种“常乐我净”的境界。
八苦:
认为世俗世间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等,本质都是苦。
因缘论:
缘是指事物显现的各种条件和相关因素的总和。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由一定原因和条件结合而成,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
心无派:
主要是从破除“心执”(一心执着)的角度去谈“空”,认为只要“心中无物”,即是空,至于心外之物空与不空不去管它。
即色派:
从否定外境外法的角度去谈空,认为一切外境外法本身就是幻化而有,并非实有,因而都是空的。
本无派:
认为空就是不真,世间万物因为都是不真实的,所以都是空的,“四大皆空”。
禅宗:
佛教各宗派中最富生活化、最不受经论的束縛、教学修行亦最洒脱自在的一个宗派。
法相宗:
玄奘所传,宗旨接近印度思想,在当时也颇为显赫。
天台宗:
最早成为成熟的宗派。
此派宗旨主要依据的经典是法华经,南北朝時期的智顗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严华宗:
以尊奉华严经为经典而得名。
在盛唐时期,华严宗极为兴盛。
净土宗:
特重念佛,往生净土,此种法门简捷易行,对于后人的宗教生活影响甚大。
密宗:
三论宗:
五行说:
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认为: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提出了“五行相生相胜(克)”的观点。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创立者是西汉的董仲舒。
他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一类合一,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的含义有三层;
其一,形体的合一:
天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
其二、感情上的合一:
天有风雨阴晴,人有喜怒哀乐;
其三,规律上的合一:
天有四时,人有春种、夏锄、秋耕、冬藏。
“天人合一”的观念,主要有三种形式的体现:
其一,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是一小天地,亦天亦人,天人一体,言天即言人,言人亦言天。
其二,人与天地相适应,大自然的四时变迁,日月移徙,海水潮汐等都给人体以影响,导致人体发生适应性变化。
其三,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八卦说:
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阴阳说:
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
理学:
又叫新儒学、道学、宋学。
称之为“理学”,是因为其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
认为“理”可以产生世界万物,也是封建伦理道德。
宣传“存天理,去人欲”,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即通常所说的程朱理学。
新儒学、宋学、道学
●2、作为“新儒学”,宋明理学既不同于孔孟的古典儒学,也不同于汉唐以来盛行的官方经学,它是以承续儒家道统为目的,但又充分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想的营养,建立起来的以儒家为主,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因素的思想体系。
●3、称之为“道学”,是由于二程的“洛学”标榜自己直接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的道统,并将“明道”作为其学术的终极目的。
后为“理学”一词代替。
●4、、称之为“宋学”,是由于到了清代,乾嘉考据之学大兴,清代儒家们推尊汉儒的以实证、不空谈义理的解经方法,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的弊病,于是贬之为“宋学”,以示与“汉学”的区别。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近代学者冯友兰将古人所说的人生境界抽象一番,划分出四个等级: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
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习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没有觉悟,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如果一个人的所做之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
●道德境界:
如果一个人能自觉的意识到他是社会整体的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情,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
●天地境界:
如果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觉悟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宇宙中的一员。
那么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觉解其中的意义,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这就是天地境界。
勋官、阶官
爵、勋、品、阶表示职官的等级。
勋通称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而定的称号。
其制始于北周,本以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
●到唐时定制,共有十二转,转多为贵,受勋者即称勋官。
●明代有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
●清代勋官合并于爵位。
阶:
即阶官,宋朝称寄禄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阶位和称号。
察举征辟制:
所谓察举,即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是指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的选政制度。
此制度盛行于两汉,中衰于南北朝。
所谓征辟,亦称辟举,是主要长官人用隶属的制度,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
征辟分为中央长官征辟和地方长官征辟两种途径。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种范围广泛而又十分重要的入仕途径。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最初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魏文帝曹丕于延康元年(220)春采纳施行。
此制主要内容有三:
1设中正官职。
先在各郡设置小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2品第人物。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
家世、道德、才能。
3按品授官。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商代,宗法制进一步发展,继承法以子继父为主,并由此产生了直系旁系之分、嫡庶之分、大宗小宗之分。
宗法中的嫡庶,滥觞于对偶婚。
妻分嫡妾,子分嫡庶,才有了一整套的宗法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祭祀制度三个方面。
宗庙祭祀制度:
家国同构:
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与生产方式相连的家族制度也深深地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
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
九族:
族,表示亲属关系。
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这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
三族:
“九族”之外,还有“三族”之说。
而“三族”所指,也有不同的说法:
(1)“三族”指父、子、孙。
(2)“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
(3)“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
六亲:
“六亲”泛指亲属,而历史上的“六亲”则有特定的内容。
一般所说的六亲指的就是:
父、母、兄、弟、妻、子。
宗祠:
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牌位,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祠堂的功能主要有二:
一是,祠堂每逢春秋祭祀,全族成员在此隆重祭祀祖先,这是祠堂的首要功能,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家族的凝聚力。
二是,祠堂还是向族众灌输族规和家法的场所,也是惩罚不肖子孙和解决族内矛盾的法庭。
总之,祠堂在强化家族意识、延续家族血脉、维系家族团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家谱:
是家族的世系档案、经典、法规。
家谱的重要作用是防止血缘关系的紊乱,从而使得家族的不至瓦解。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
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
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三书六礼:
结婚有所谓的“三书六礼”。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五服:
《仪礼·
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6)其他自谦词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
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
对使节称节下;
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文化和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一)文化和文明的联系
从文化学的观点出发,文明与文化在概念上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概论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