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80529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23MB
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行业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纺织业中的水刺非织造布细分领域,归属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监管部门及自律组织管辖。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其中,国家发改委及其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行业管理,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同时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
商务部的主要负责贸易发展战略、政策,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制定进出口商品、加工贸易管理办法和进出口管理商品、技术目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实行行业自律管理,行业管理机构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及下属各专业分会。
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及统计资料的调查、分析、研究,为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和立法等提供依据,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或委托,组织制定并贯彻实施国家及行业标准,同时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制订行业自律条约,协调同行业企业之间生产经营关系,促进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推动行业的发展。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行业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的行业。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纺织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况
1、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其主要原料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
纺织业的细分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是纺织行业扩张期,此时已围绕着解决当时人们的衣着需求基本建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总体框架。
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纺织产业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纺织产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第二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是纺织行业的调整期,经过改革开放前我国纺织产业的初建和扩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我国纺织产业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以往的统分统配、统购统销、产销脱节的产业政策,使纺织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但与此同时,纺织产业内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形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行业一度出现几年整体性亏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国纺织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效果明显。
随着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器的革新、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产业的整体素质以及国际竞争力都取得了较大提升。
目前我国纺织业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
2016年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5年的1,059.2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001.60亿元,以平均每年18.94%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依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
2、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概况
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外也称作技术纺织品,是指经过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
与劳动密集、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纺织业不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劳动力素质要求高等特征,随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市场潜力巨大,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品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产业用纺织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入世之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出现了超过20%的高增长。
受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占比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速在2008年出现了下滑。
2011年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速随之开始逐步回升。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完成纤维加工总量1,341万吨,相较于2002年的208.10万吨,增长了544.4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41%,我国入世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如下图所示:
国际上通常将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占纺织业纤维加工总量比例作为一个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
2015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完成纤维加工总量1,341万吨,占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的25.3%,而美、德、日等国这一比例早已超过40%,因此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家《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着重增加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在纺织总量中的比例,争取在“十三五”末其份额由“十二五”末的25.3%提高到33%。
此外,虽然当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初具规模,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以上企业近1,800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工艺和设备趋同,产品缺乏个性和特点。
行业缺乏有影响力的领袖型企业,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性能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由跨国公司主导。
因此,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行业结构方面,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非织造布行业发展概况
非织造布行业是产业用纺织品下属的细分行业。
非织造布是指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它是通过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针刺、水刺、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最后整理成型。
是一种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布行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并于70年代末传入中国进行工业化生产。
在发展过程中非织造布逐步演化出纺粘、针刺、水刺、化学粘合、热粘合、气流成网、湿法、熔喷等多种工艺。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以纺粘为主,2015年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235.80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48.61%,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
其次分别是针刺工艺占比23.30%,水刺工艺占比10.27%,化学粘合工艺占比7.43%,热粘合工艺占比5.94%,气流成网工艺占比2.74%,熔喷工艺占比0.95%,湿法工艺占比0.76%。
在上述工艺中,水刺非织造工艺2015年产量达49.80万吨,同比增长10.42%,是非织造布中增长最快的品种。
相比于传统纺织品,非织造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非织造布的原料纤维来源广泛,适应性强,绝大部分的天然及非天然化学纤维都可被用于非织造布生产;
二、非织造布具有独特的工程结构,生产工艺灵活多变,通过后续各种整理工艺,可以生产出具备各种功能性特点纺织品,包括过滤、增强、隔离等,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可拓展性;
三、非织造布生产流程短,用工数量少,综合成本较低,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消费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基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优势,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在非织造布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我国近五年来一直不断的加大投入,2011年我国非织造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6亿元,2015年已上升至268.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50%。
在产量方面,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从1978年至1997年的20年间,我国非织造布年产量翻了近100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逐年攀升,截至2015年末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485万吨,较2008年增长142.2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7%。
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非织造布的应用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汽车、服装、卫生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市场中的需求量逐渐扩大,车辆用纺织品、鞋类和人造革市场同样呈现新气象,非织造布凭借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行业潜力巨大。
4、水刺非织造纺织品市场发展概况
水刺法是指经过对短纤维原料的开松、梳理成网后进入水刺机,通过细微的水柱形高压水针垂直射向纤网,当水射流穿透纤网后,受到托网帘或转鼓的反弹作用,以不同的方位散射到纤网的反面,在水射流直接冲击和反弹水流的双重作用下,纤网中的纤维发生位移、穿插、缠结、抱合,形成柔性缠结点,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成布的一种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近20多年来,全球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水刺非织造布产量仅为7万吨,随着高速梳理机的问世,成网速度更快,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刺生产效率。
水刺非织造布具有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吸湿性好、透气性好、外观光滑、不起毛等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2015年,仅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年产量已达49.80万吨。
(1)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发展阶段
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起步期和发展期。
第一阶段为1994年-1998年,是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生命周期的起步期。
该阶段国内水刺生产线从无到有、逐渐成长,1994年只有2条生产线,至1998年已有13条生产线。
在这一阶段水刺生产技术尚处摸索阶段,成本较高,制成率较低,市场认知度较低,推广难度较大,同时对下游应用领域、用户特点信息掌握不全,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
第二阶段为1998年至今,属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在这一时期,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但在这一时期,根据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特点,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
1998年-2002年,属于市场需求快速成长期,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1998年全国水刺非织造产量仅有7,500吨,到2002年达到21,500吨,4年中增长2倍。
但是生产线仅由13条增加至20条,仅增加了43%的产能。
因此行业产能利用率快速提高,从1998年的32.61%提高至2002年的65.15%。
第2阶段:
2002年-2004年,属于生产能力粗放式增长期,生产能力的增长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刺非 织造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