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73647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0.15KB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来。
(忐忑不安)
板书:
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
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
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
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6、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
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三、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练习熟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练习默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课堂。
二、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
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
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
心里在想什么?
(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三、引读第12到19自然段,联系课文谈理解。
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
渔夫又是怎么说的?
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引读第21~23自然段,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第24自然段。
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2、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
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
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3、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
宁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五、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六、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1、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
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
怎么做?
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2、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全班评议。
附例文:
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地瘫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两手掩着脸,“我们……我们怎么办呀?
你看,他们睡的多甜多香,脸上还露着微笑,可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吃?
要知道……”她再也说不下去了。
渔夫走了过来,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别急,我来顶着。
你我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给喂饱了,好了,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第二天的拂晓,渔夫迎着海雾出海了。
桑娜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把两手放在胸前,念道:
“上帝啊!
为了西蒙的两个孤儿,保佑他一帆风顺吧!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解决课文的能力。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质疑
1、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齐读课题。
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老师想提两个问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是谁说的?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大声去读读课文。
3、解答问题并板书。
(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
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过渡: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见了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
(没有)
2、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已交代出摊主没有“那匹马”。
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词句能让你看清书摊摊主的心思,可以用笔划下来。
学生交流自己划出来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大致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
“一亮”又说明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
“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4)“回来”!
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
小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
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
(为后文写出真相埋下伏笔。
对于这一点,学生了解即可)
(5)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
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1、教师:
随着“我”推开木板房的门而真相大白。
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的心中,在这一刻会想些什么呢?
2、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内容。
11、唯一的听众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
(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
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
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五、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1、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2、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一、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1、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学习“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