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旱情与抗旱对策的调研报告x.docx
- 文档编号:160708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7.05KB
我县旱情与抗旱对策的调研报告x.docx
《我县旱情与抗旱对策的调研报告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旱情与抗旱对策的调研报告x.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县旱情与抗旱对策的调研报告
摘要:
根据安义县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对旱灾成因和旱情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抗旱工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抗旱;旱情分析;抗旱对策
旱灾是我县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
本世纪以来,2000年受灾面积6.3万亩,2001年7.99万亩,2003年10.2万亩,XX年8.5万亩,XX年2.58万亩,XX年3万亩,XX年
6.62万亩,XX年5.44万亩,年均损失粮食1.2万吨。
旱灾面积和粮食损失很大,严重的旱情不仅造成粮食减产,也给其他作物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以2003年、XX年旱情为例进行分析。
2003年我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旱期气温持续偏高,降雨量严重偏少,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XX年持续严峻的春夏连旱,属历史以来主汛期一次最特殊的旱情,给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全县概况
1、地理位置
安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支流潦河两岸。
地理位置处在东经115°27′至115°45′、北纬28°36′至
29°01′之间,东邻南昌市XX区,南接高安市,东北毗永修县,东南与新建县交界,西南与奉新县接壤,西北与靖安县相连。
安义县辖区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33.0公
里。
全县总面积665.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置11个乡镇。
XX年总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27万人。
2、地形地貌
安义县位于潦河下游两岸,其辖区大部分属低山丘陵区。
地势大致是:
东南方和西北角为高山,两高山之间为低山丘陵及河谷盆地,潦河两岸多分布着冲积平原。
南、北潦河分别从西部的靖安县和西南部的奉新县境内流经安义县辖区,至东阳义兴口合二为一,称为潦河,南、北潦河两岸为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
南潦河北岸平原和北潦河
XX平原之间又有一片由西向东延伸的尖形的低丘地带。
其
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1%,低丘岗地约占61%,平原约占21%,河流水域约占7%。
3、气象
安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
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560.9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54年的万家埠站,为2585.5毫米,最小年降雨出现在1978年的社坑站,为900.2毫米。
辖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85.7毫米。
降雨量在年内和年际间分布不均匀。
4、抗旱工程现状
全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324座,其中蓄水工程745座,引水工程66座,提水工程307座,其他各类水利工程206
座,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
全县蓄水工程745座,其中小型水库15座,集水面积
120.2平方公里,总库容486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75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95万亩;小型水库94座,集水面积98.5平方公里,总库容247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86万亩;山塘636座,蓄水量113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96万亩。
全县引水工程66处,其中万亩以上引水工程三处,即北潦渠、南潦渠和西潦渠,有效灌溉面积6.84万亩;万亩以下的小型引水工程63座,有效灌溉面积0.48万亩。
全县现有排灌机械共363台,功率8070千瓦,有效灌溉面积为4.51万亩。
其中:
固定电力排灌站307处,装机
362台,容量7270千瓦;流动排灌机械56台,功率520千瓦;电力提灌井30眼,配电机26台,容量280千瓦。
目前,安义县境内尚无大中型水库等控制性工程,现有的灌溉设施又大多老化失修,坏损严重,且部分工程或设施不配套,加之缺乏必要的量水观测设施,致使农田灌溉用水浪费严重,现有灌溉面积大多灌溉保证率不高,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二、2003年、XX年旱情的主要特点
1、降雨量严重偏少
2003年7-9月份,我县出现连续高温晴热天气,日气
温在36℃以上的达34天,7月份总降雨量仅6.7毫米,较历年日均偏少95%,日最大降雨量3.3毫米,月蒸发量高达
266.9毫米,日最大蒸发量10.8毫米,较历年偏多2成;
8月份总降雨28.7毫米,蒸发量227.2毫米,日最大蒸发量10.4毫米。
而且高温少雨天气长达70多天,室内最高气温接近进60℃。
XX年我县遭遇了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降雨量异常偏少,1-5月份我县降雨量仅为227.6毫米,比历年降雨量平均值偏少6.4成,今年以来降雨量是
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一年。
2、水库蓄水锐减
2003年,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全县105座小型水库有
78%的蓄水量不到正常蓄水量的一半,其中15座小型水库蓄水量只占正常蓄水量的40%,小蓄水量只占正常蓄水量的30%;全县有300余座山塘水库接近干枯。
XX年,全县15座小型水库有10座、94座小型水库有
43座蓄水量降至死水位以下,562座山塘507座干涸,30
座机电井出水不足。
5月30日,全县所有水库蓄水量仅为
794万方,仅占总蓄水量8720万方的9%,创历史最低。
3、潦河水位下降
2003年7月下旬以来,我县潦河水位呈下降态势,水位不断下降,8月31日8时,万埠水文站水位21米,是历
史最低水位之一。
南、西、北三条骨干引水灌溉工程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加之各水利工程蓄水锐减,农业生产和城镇、农村生活用水全面告急。
XX年主汛期以来,潦河水位创1952年水文站建站以来最低水位,5月21日6时20.14米,比多年同期偏低2米。
南、西、北三条万亩引水工程及沿河电灌站难以发挥正常灌溉效益。
4、旱灾造成严重损失
2003年8月28日旱情报表统计显示,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大10.2万亩,其中重旱4.3万亩、干旱0.8万亩,另有0.8万亩二晚因缺水无法栽插,受灾旱地面积3万亩,轻旱面积1.3万亩。
果树受旱面积达4.6万亩;长均、万埠、东阳等乡镇部分村、组约有2800人饮水十分困难,大牲畜1500头没有水源保障;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也受到一定限制。
8月,我县因生产生活用水告急,通过省防总从潦河上游的调水灌溉和饮用。
全县因旱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余元。
XX年的严重的旱情给我县广大农村带来重大灾情,造成极大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灾情范围广。
据核查,截止5月30日止,全县所有乡镇场发生程度不同的灾情,特别严重的有乔乐乡、万埠镇、长埠镇、石鼻镇、东阳镇、长均乡、万场等7个乡镇场,占全县乡镇场的
64%。
二是灾情程度深。
据统计,全县作物受旱面积5.44
万亩,水田缺水面积5万亩,旱地缺墒面积5.1万亩,粮
食减产4100吨,经济损失1066万元;全县水产养殖面积4.2
万亩,养殖受灾面积0.6万亩,水产减少0.1万吨,经济损失1200万元;林业受灾面积0.3万亩,经济损失2100万元;因旱减少水力发电110万度,经济损失30万元。
全县直接经济总损失4396万元。
三、旱情的成因分析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水平低,抗旱能力差。
当前,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50%,而且地区之间差较大,有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30%~40%。
在各地现有
“蓄引提”三大水利工程体系中,以小、小型水库为主,小型水库调节能力差、抗旱能力低,一旦遇到干旱天气,水位处于死水位以下或基本干枯。
在2003年中,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40%,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水利设施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配套率低我县现有各类小型水库及山塘745座,总库容8500多
万m3,引水工程66座,提水工程307座,其他各类水利工程206座,有效灌溉面积27.15万亩,但大部分工程建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较差。
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缺乏良性运行机
制,导致许多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跟不上,病险工程多。
目前,水利工程受农业水源转供城市或工业、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破坏、农业水价偏低等因素影响,工程效益呈衰减态势,工程急需加固和改造。
在大旱期间,许多工程往往是老的问题正在处理,新的问题又出现,严重影响工程发挥效益。
3、“望天田”、山坡经作带缺乏有效的抗旱措施
全县现有3万余亩缺少水利设施的“望天田”,大部分山坡经作带因受地形、地质、地貌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修建骨干水利工程,基本没有什么水利设施,区域性和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灌溉主要靠降雨,灌溉保障率低,遇旱极易成灾。
4、水管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
“多龙管水”造成水事活动难以统一协调与依法行政。
如观察水库是长均乡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但在2003年的大旱期间,观察水库干渠沿线农民争水、抢水情况十分突出,一度造成整个长均乡的饮水困难。
一些小型水库由于管理不善,任意调度,甚至放空水库,造成干旱时无水可放。
同时,水库管理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管理经费,尤其是水价长期背离价值规律,难以保证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有序进行,使得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落不到实处,也是抗旱用水难以统一协调、用水无保障的
原因之一。
5、水利投入不足,缺乏保障机制
水利事业投资回报慢、收益率低、社会筹资难。
长期以来,水利投资对于一些运行时间长、骨干设施老化严重的灌区,特别是水库建设往往只是杯水车薪。
同时,也由于节水灌溉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充分调蓄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不仅导致有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也难以解决干旱缺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
四、旱情形势分析
我县共有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
27.15万亩。
主要水源工程有:
一是蓄水工程,二是引水工程,三是提水工程。
此外,夏秋季出现的雷阵雨、台风雨,也是缓解我县部分用水紧张水源补充。
具体用水分析如下:
1、水库灌区用水分析。
2003年8月28日,我县水库、山塘共蓄水3600万立米,占计划蓄水量的42%,扣除死库容270万立米,可利用水量为3330万立米,如果按每天每亩灌溉用水量6.6立米,灌溉用水渠道利用系数0.8,二晚泡田每亩60立米计算,可满足13.85万亩农田灌溉天数为
÷13.85÷6.6×0.8=22天。
2、潦河灌区用水分析。
8月28日,潦河来水量为
75m3/s,南、西、北三潦引水流量11m3/s,难以满足潦河灌区7.25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3、提水灌区用水分析。
我县现有机电排灌设施552台,装机容量8770千瓦,只要潦河能保障供水基本可以满足
6.05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4、县城用水分析。
县自来水厂现供水能力为0.7万吨,日最大供水量为0.5万吨。
由于在县城北潦河下游新建了
一座抬水工程,北潦河县城段水位相应抬高,城镇供水保证率基本可达到100%。
5、农村人畜饮水分析。
全县1294各村小组,为解决
全县农村人畜饮水、用水困难,2003年到XX年共建“两塘”
855座,我县现有门塘1250座,总蓄水量310万立米,按
2003年旱情分析,农村人畜有少部分村组人畜饮水得不到解决。
五、抗旱的措施
通过对2003年、XX年的旱情分析,笔者认为,我县旱灾严重及对农业影响大的原因,除气候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水利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后的用水需求;农作物受干旱影响的敏感性增强,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县 旱情 抗旱 对策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