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065301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9.88KB
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初称“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
其基本特征为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及特有的掘土工具。
分布地区为:
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
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年。
红山文化,与新乐文化、新开流文化、富河文化等的发现,证明北方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文化,并居全国新石器文化之首,其发展进程与黄河流域大体是一致的。
4、列鼎列簋:
(只有这一个解释)春秋。
炊器,礼器。
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
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贵族在祭祀或宴飨时,用形制相同、大小相次的几个鼎,煮或盛鱼肉,称为列鼎。
列鼎常与簋相配,所用列鼎和簋的多少,标志贵族的不同等级。
根据礼书记载和出土情况看,一般情况下,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这墓出土列鼎一套,计九件,此为其中最大一件。
鼎侈口,方唇,圆腹束腰,平底,三粗短饕餮蹄足,口沿上有两个外撇出器身的竖耳,盖微鼓,中央有半环钮,钮外铸窃曲纹两周。
腹周附六条龙形怪兽,作探水状。
器表满饰细密的半浮雕夔龙、窃曲纹和云纹。
蹄足上部纹饰与扉棱也作浮雕状。
出土时鼎内尚存牛骨多块,鼎盖置铜匕一件。
整器气魄雄伟,结构复杂,装饰精美,为春秋青铜器之珍品。
内腹与盖上均铸铭文。
盖上铭文一行四字:
倗乍(作)𪱺
鼎。
腹内铭文14行,共84字。
铭文大意是,王子午(即令尹子庚)用好铜铸造了这件祭祀祖先文王的鼎,用来祈求长寿和福泽,永远恭敬和小心地进行盟祀。
自己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希望子孙后代要记住这些。
王子午,见于《左传》,即觛,也即子庚,楚庄王子。
康王时为楚令尹,卒于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
此鼎在下寺楚墓群出土器物中有确切的人名和年代可考,是研究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5、云梦秦简:
出土于云梦睡虎地秦墓中的木简。
总数1100多枚。
经整理编纂,分为9种。
其中《编年记》为秦昭王元年至秦始皇30年间的大事年表,可据此核校《史记·
六国年表》和深入研究秦代傅籍制度、服兵役制度、地方官吏制度以及历法、记时制度等。
《语书》为秦始皇二十年四月南郡守腾颁发给所属县、道啬夫的文书。
《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为秦法律文书,是中国时代最早、保存条目最多、内容最丰富而又有系统的定型成文法律。
是研究战国历史和社会性质、秦国各种制度及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资料。
6、唐三彩:
(书上有)唐代低温铅釉陶器的总称。
在陶器表面施以黄、绿、白、蓝、赭、紫等彩釉,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为“唐三彩”。
由汉代的低温釉陶工艺发展而来,艺人们创造性地运用氧化铁和氧化铜的呈色原理,使几种简单的釉色呈现出鲜艳明朗、华贵富丽的效果,极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方法。
唐三彩盛行于唐高宗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包括日用品、陈设品及殉葬的明器。
所塑造的人物、动物,形态逼真、姿势优美、比例恰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后世宋三彩、辽三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8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08年
1、金石学:
研究古代铜器和刻石的学问。
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形成于北宋时期,清代金石学家王昶提出命名。
北宋金石学偏重于以三代钟鼎彝器和秦汉刻石进行著录和考证文字,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
刘敞的《先秦古器记》一书开金石著作之始,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和宫廷内府编修的《宣和博古图》掀起了金石研究的热潮。
清代是金石学鼎盛时期,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加深入,由铜器、刻石扩大到钱币、玺印乃至玉器、镜鉴、兵符、砖瓦、封泥等,清末的三大发现(殷墟卜辞;
敦煌石室文书、经卷;
长城烽遂汉筒)更加扩大了金石学的眼界,造就了罗振玉、王国维、孙诒让等一批卓有成绩的金石学大家。
金石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收集、整理、鉴别、考订、刊布金石器物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考古学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
但金石学只是孤立地对器物和文字进行考证,没有深入研究器物的形制及花纹,更没有器物出土的地层依据,这些局限性使它无法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
2、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或新人。
1933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里,计有三个头骨和一些破碎的其他骨骼,至少代表八个男女个体。
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似,脑容量达1300—1500毫升,在现代人变异范围之内。
体型具有原始黄种人的特征。
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十分丰富,除石器外,有磨光鹿角、骨针和石珠、石坠、穿孔兽牙、海蚶等装饰品。
从生产技术看,已掌握了磨制与钻孔技术。
装饰品的出现也反映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
墓葬的存在表明了原始宗教的萌芽和成员之间的互相关怀,他们已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3、夏家店下层文化:
北方地区的一种青铜器时代文化。
因1960年在今内蒙古赤峰夏家店发掘确认而得名。
分布在内蒙古、辽宁、河北之间,西拉木伦河以南、辽河以西及河北北部一带。
其年代大致相当夏、商时期,碳-14法测定年代有约公元前2400年、前1900年等。
发现有刀、镞、耳环等小件青铜器及铸范,并有金耳环出现。
陶器多夹砂,多为手制,也有应用轮制的。
器表多饰绳纹,也有篦点纹、划纹及附加堆纹等。
器形有盂、鼎、鬲、甗、豆、鬶、爵、尊、盆、罐、盘等,有些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相似。
还有彩绘陶器,花纹很像后来的青铜容器。
经济以农业为主,发现铲、锄、镰等石制农具较多,且有稷、粟等谷物。
房基发现较多,主要为半地穴式,多有二道围墙,外用石、内用土坯,个别以夯土筑成,无围墙房则以坑壁为墙。
墓葬大小及随葬品有差别,反映墓主贫富不同。
使用卜骨的习俗较为普遍。
这一文化对研究北方及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特别是同商文化的互相影响有很大意义。
4、居延汉简:
汉简的一种。
发现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额济纳河两岸和黑城附近。
其地在汉代属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区,习惯上把这一带发现的汉简统称为居延汉简。
曾经两次大规模发掘:
1930年由西北科学考察团掘得一万多枚;
1972—1976年间又由甘肃居延考古队掘得近二万枚。
简文纪年最早的是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大部分是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之物,内容主要是与居延、肩水一带屯戍活动有关的文书,包括制书法令、例行公文、爰书、名籍、钱粮簿、兵器册,重要事件记录;
此外,还有历谱、干支表、药方以及某些古书的片断,涉及当时典章制度、历史事件和文化科技等方面情况,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材料。
5、关键柱(无)
∙6、三叠层:
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一个类型。
因首先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后冈而得名。
年代经14C测定为公元前4390-前4185年。
后冈遗址早在1931年即已发现,并以仰韶、龙山与商文化的“三叠层”而出名。
1949年后,又进行了多次发掘,并有新发现。
属于后冈类型的遗迹有房屋、窖穴、墓葬等,遗物有石器与陶器等。
房屋系半地穴式建筑,有圆形与圆角长方形两种。
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单人葬与多人二次合葬墓,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与俯身葬等,均未见葬具。
遗物中的石器,有梯形石斧、长方形石刀、弧刃石铲。
陶器数量多,器类多样。
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灰黑陶,夹砂红陶与彩陶较少。
器类有“红顶”碗或钵,小口长颈壶、折沿圆底钵、圆底瓮、罐形鼎、盂和深腹缸等。
其中红顶碗或钵与圆底罐形鼎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
因烧制关系,陶钵与碗的近口沿部分氧化成一周红带,而腹部还原成灰褐色,表面上成为上红下灰两种颜色。
陶器表面还饰有线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与彩绘,彩绘以红彩为主。
纹样有条纹、三角纹、菱格网纹、圆圈纹。
属于后冈类型的重要遗址有河北武安南杨庄、磁县下潘汪、界段营等。
后冈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在豫北、冀南一带是交错分布的,在下潘汪发现两者共存,因此两者的相对早晚关系尚待研究。
有人根据后冈的部分器物与半坡类型相似,如陶钵、小口壶,认为后冈类型要早于大司空村类型。
有人推测后冈类型较多地继承了磁山文化的因素,可能是从磁山文化发展来的。
后冈遗址早在1931......
7、燕云十六州:
五代时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十六州的总称。
燕指契丹所建的燕京,云指云州。
“燕云”的名称始于北宋末,初为宋人企图收复北部失地的泛称。
自宣和四年(1122)宋朝宣布成立燕山府、云中府二路,才有确定的地域。
但二路辖境包括后唐失陷的平、营二州,和契丹所置的景州,不限于石晋割地范围。
到元时修《宋史·
地理志》始将燕云和十六州联系在一起,后世便沿称为“燕云十六州”。
8、《水经注》:
(书上有)古代地理名著。
北魏郦道元注。
四十卷。
原书已佚五卷,后人将三十五卷分为四十卷。
此书虽为《水经》作注,但注文二十倍于原文,自成巨著。
记载大小水道一千多条,并详论流域内地理形势、建置沿革及有关历史人物、事件及传说,征引书籍四百三十七种,是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且文采绚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一、名词解释(共8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09年
∙1、原史时期:
中国 传说时代
∙外国 〔腓尼基〕 乌加里特、格巴尔、西顿诸城邦约形成于此时。
腓尼基系指叙利亚自推罗至乌加里特沿海一带之地。
古时此地区有城邦十余,以工商业与航海活动驰名于世。
〔埃及〕 上埃及王美尼斯约于此时征服下埃及,将埃及统一,是为第一王朝之开始(公元前3200—2930年)。
都西尼斯。
在第一王朝时期,埃及采铜冶金之术大为提高,青铜器之使用较为广泛。
埃及称王曰法老,意为大屋(埃及史家普遍将埃及第一至第二王朝称为原史时期〔公元前3200—2780年〕。
关于古埃及年代,本书采用埃及史学家阿·
费克里教授说)。
2、丁村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属“古人”阶段。
1954年发现于陕西襄汾丁村附近,为同一个体的三颗牙齿。
1976年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一幼儿的右顶骨化石。
形体特征较北京人进步,石器制作技术也有提高,类型多样,趋向规整定型。
其中以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用三棱厚大石片打击而成,手握部分宽厚,尖端锐利对称也呈三棱形,主要用于挖掘植物和砍琢,被称为“丁村尖状器”。
经济生活以集体狩猎为主,辅以采捞软体动物。
社会组织已进入血族群婚阶段,处于原始群向氏族社会过渡时期。
∙3、庙子沟文化:
(没看懂)指孕育、生长于草原地区,以草原经济和草原生活为载体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体系。
草原是指大面积保持着草本植被或灌木植被、没有或很少有乔木植被的温带半干旱地区。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挑战下,草原人民为了求得生存,选择了“游牧”这一生活方式,草原文化就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过程中孕育、发展起来。
是由草原地理环境(自然因素)、游牧经济生活和马背民族的历史传统等(人文因素)多方面作用而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复合体。
是草原游牧民族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心理的各种途径自我选择的结果。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板块;
狭义专指亚洲北方草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