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周实战演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64290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64KB
甘肃省甘谷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周实战演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甘肃省甘谷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周实战演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甘谷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周实战演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礼锐等的《中国古代教育史》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这便是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3编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当即进士科……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
何忠礼《科举制起源期辨析》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书,“正式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
他的结论是:
“从南北朝后期起,科举制已逐步萌芽,正式形成制度,应该是在李唐。
”
A.科举制度在隋朝时期已经创立B.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进士科
C.科举制度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D.史学无法考证科举制的创立
26.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27.明代《常熟县志》记载:
“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
”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
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
A.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生产地域性分工的加强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
28.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
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9.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13号通告:
“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A.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B.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
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的领导权
30.下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
企业类别
国企%
民企%
水电
89
11
木材/建筑
4
96
冶炼
90
10
化学
75
25
机械制造
73
27
饮食
23
77
电器制造
纺织
49
51
A.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B.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C.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D.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
31.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
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
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2.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
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
凡不从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此话意为()
A.自己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C.行动必须遵循真理D.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3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
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
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
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4.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
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35.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
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历史答题卡
序号: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
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垄断海运的《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通过与各国的多轮谈判,到1875年,英国已经将制造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率下调为零,主要欧洲国家的关税都大幅度下调。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
材料二在我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满足皇室财政的需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论是税率的制定,还是租税范围的划定,都随统治者的意志而定……19世纪下半叶中国保护关税思想的出现,则是迫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外部压力,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已无任何主动权可言。
于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关税思想,提出了轻出口、重进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以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摧残,保护民族工商业,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
——摘编自栗小芳《中西关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关税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至近代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演变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5分)
42(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我国,特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
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
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出”,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
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
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选一个历史阶段和角度,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
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的消防制度始建于晚清。
1868年,香港成立了中国地区最早的现代消防队,成员是当时英国驻香港总督召集的志愿者。
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才出现的。
意大利首先效法其国内,招募了一批华人在天津租界组织起一支官办救火队,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
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由清政府管理,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成为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消防队。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
其后,国内的哈尔滨、保定、南京、昆明、广州、沈阳、长沙等省会城市也相继组建了地方的消防队,这些消防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
1905年,清政府成立巡警部,下设五个司和一个部属消防队,部属消防队专司救火。
1906年,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消防队仍属民政部直辖。
——摘编自《中国近代消防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现代消防制度创建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消防制度改革的意义。
(6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
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
“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
”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
——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二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
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
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
“……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
”——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奢香(1358-1396),彝族,自幼受到家庭私塾的培养教育,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贵州宣慰使赞霭翠为妻。
明初,因云南尚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朱元璋制定了“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战略方针。
霭翠和奢香夫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归附明王朝。
当明王朝远征云南时,霭翠和奢香提供马匹、粮食、通道等以助军资。
洪武十四年、霭翠病逝,其子年动,奢香开始代理宣慰使之职。
当贵州都督、马皇后的侄子马烨“欲尽灭诸罗,以代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时,奢香洞悉奸谋,安抚属下,明确表态“反非吾愿”。
随后,奢香赴京上诉,和平解决事端。
奢香回黔后,大力宣扬朝廷威德,组织人力修筑驿路,“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客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先后沟通了川、滇、黔三省交通,密切了与中原和川滇各省的联系,“西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甘谷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周实战演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 甘谷 一中 届高三 下学 第十二 实战 演练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