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061573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61.81KB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教育的功能:
定义:
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
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经历了四个阶段:
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①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紧密相连。
②它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
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最早的教育场所:
痒
西周教育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隋唐时期: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3)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欧洲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七艺: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和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4)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国家化(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教育义务化(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教育的法制化(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七、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八、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终身化、科学化、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
(全民多终科全现信)
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最早系统论述终身教育。
九、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十、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十一、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他的教育原则有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苏格拉底以问答法著名,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的《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论演说家的培养》是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也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夸美纽斯。
卢梭主张性善论,代表作《爱弥儿》
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代表作《教育漫话》。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也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提出了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①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②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③提出从做中学。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的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保罗.朗格郎——《终身教育引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三、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四、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五、学校文化
最早提出者:
华勒
学校文化的构成:
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教职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八、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九、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调控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十、教育万能论的代表:
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十一、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要求:
①顺序性
不陵节而施,遵循量力性原则
②阶段性
不一刀切,一锅煮
③不平衡性
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
长善救失
⑤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教育方针: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三、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
②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对教育效果具有评价作用。
五、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分三层: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与它们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
六、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七、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1)个体本位论
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
(2)社会本位论
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
(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
杜威)
(4)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
斯宾塞)
1957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
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教育目的的不同:
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②教育对象不同: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③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
④教育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素质教育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⑤教育评价标准不同:
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⑥教育结果不同:
应试教育使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受到压抑,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九、什么是素质教育?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
十、素质教育的意义:
①它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
②它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③它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十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①改变教育观念。
②转变学生观。
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