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各知识点解答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60566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89.22KB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各知识点解答文档格式.docx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各知识点解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各知识点解答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尚未发现其它星球上有海洋。
全球海洋的总面积约3.6×
108km2,是陆地面积的2.5倍。
在总体积13.7×
108km3的海水中,水占96.5%。
水与其它液态物质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如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水由于溶解了多种物质,性质因而更特殊,这不仅影响着海水自身的理化性质,而且导致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的诸多迥异。
陆地生物几乎集中栖息于地表上下数十米的范围内,海洋生物的分布则从海面到海底,范围可达1万米。
海洋中的近20万种动物、1万多种植物、还有细菌和真菌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食物网。
再加上与之有关的非生命环境,则形成了一个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作用与联系的复杂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他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海洋每年蒸发约44×
108t淡水,可使大气水分10~15天完成一次更新,势必影响海水密度等诸多物理性质的分布与变化,并进而制约海水的运动以及海洋水团的形成与长消。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地球海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海洋的连通与阻隔。
海洋水平尺度之大远逾数万千米,而铅直向尺度之小,平均水深只有3795m,两者差别实为悬殊。
(二)地球运动和结构
2.[熟悉]:
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人们把参考坐标取在固定的地表,由于地球不停地在以平均角速度ω=7.292×
10-5rad/s绕轴线自西向东自转,参考坐标系也在不断地旋转,因此它是一个非惯性系统。
在研究海水运动时,必须引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力,方能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工具,从而阐明其运动规律。
这个力即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称科氏力。
当物体沿纬圈作东西方向运动时,也要受到科氏力的影响。
除赤道上之外,沿纬圈向东运动的物体,其运动轨道向赤道方向偏移,而向西运动物体的轨道则向高纬方向偏移。
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
海水被重力吸引在地面上,但由于地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其稍有变形。
在两极稍为扁平,在赤道处稍为膨胀,与地球各纬度的自转速度处在平衡状态中。
不妨把水面的这种变形理解为是一种由两极指向赤道方向的力引起的。
它是由于地球绕轴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从两极至赤道逐渐增大所致。
它指向惯性离心力增大的方向。
由于地球向东旋转,这样在地球上向东运动的水质点,其线速度要比地球的旋转线速度快一点,这一速度增量使作用在水质点上的惯性离心力增大。
水质点将要受一个指向赤道方向的力,使其在运动过程中的轨道不断偏移。
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
3.[掌握]:
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又可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136×
108吨。
由于受地心的引力,以地球表面的大气最稠密(约有3/4集中在地面到100km高度范围内,1/2集中在地面至10km高度范围内),向外逐渐稀薄,过渡为宇宙气体,故大气圈无明确的上界。
大气有明显的可压缩性,其密度和压力与温度成反比,并与高度成反比,以海平面的密度和压力最大。
根据温度和密度等大气物理特征可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逸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
其中绝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占总水量的97%),另一部分分布在陆上河流、湖沼和表层岩石的孔隙中。
此外,地球上的水还以固态水(两极和山地的冰川)或水汽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约占总水量的2%。
陆上江河湖沼的水或直接、或通过水汽、地下水与海洋相通。
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外部圈层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现代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了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物理学家对天然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研究证明,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层圈结构。
在各圈层间都存在着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界面(或称不连续面),其中最重要的界面有莫霍面(M面)和古登堡面(G面),它们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图2-3)。
根据地震波横波速度的变化,地球上部进一步划分出软流圈和岩石圈(图2-3)。
地壳是指M面以上的岩石物质层,其厚度变化很大,从洋底的不足5km直至大陆造山带的70km以上,平均约15km。
地壳是一个不均匀的圈层,根据其结构、物质组成和厚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地壳两大类。
大陆性地壳较厚,平均厚33km,为双层结构:
上地壳一般叫“硅铝层”,因物质组成与花岗岩相当,过去曾称为“花岗岩质层”;
下地壳通常叫“硅镁层”,因物质成分与玄武岩相当,习惯上称作“玄武岩质层”。
海洋性地壳很薄,平均厚度约6km,具有三层结构:
上部为沉积层,主要由松散至半固结的沉积物组成;
中间为基底层或火山岩层,是以玄武岩为主、上部夹有固结沉积岩的混合层;
下部为大洋层,很可能是由辉长岩、闪长岩为主,近M面处由含蛇纹石化橄榄岩组成,它是海洋性地壳的主体。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界于M面与G面之间,厚度约2800km,质量和体积分别占地球的67.6%和83%,由铁、镁、硅酸盐物质组成,与辉石橄榄岩相当。
地核以G面与地幔分界,其成分可能相当于铁陨石,主要是铁、并含5~20%的镍和少量硅、氧。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将其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其间有厚约500km的过渡层。
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刚性固体物质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刚性岩层,地壳与地幔间的M面夹在岩石圈内部。
4.[熟悉]: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
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如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陆地面积为1.49×
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29.2%;
海洋面积为3.61×
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海陆面积之比为2.5:
1,可见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
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
在北半球,陆地占其总面积的67.5%,在南半球,陆地占总面积的32.5%。
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分别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分别是80.9%和19.1%。
(三)海、洋概观
5.[掌握]:
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
海湾中的海水可以与毗邻海洋自由沟通,故其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很相似,但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我国杭州湾最大潮差可达8.9m。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熟悉]:
海和洋的主要特征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
深度大,一般>2000m;
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且年变化小;
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
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系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
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
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
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
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
由于海峡中往往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其海洋状况通常比较复杂。
6.[熟悉]:
海按照位置的分类;
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
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
依传统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仅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
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
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渤海的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凸出的三个角分别对应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北面的辽东湾,位于长兴岛与秦皇岛连线以北。
西边的渤海湾和南边的莱州湾,则由黄河三角洲分隔开来。
渤海的总面积为7.7×
104km2,东北至西南的纵长约555km,东西向的宽度为346km,海区平均水深仅18m,最深处也只有83m,位于老铁山水道西侧。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因古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
黄海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邻朝鲜、韩国,西北边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南面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与东海相接,东南面至济州海峡。
习惯上又常将黄海分为南、北二部分,其间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成山头)至朝鲜半岛的长山(串)一线为界。
北黄海的形状近似为一椭圆形,南黄海则可大致视为六边形。
北黄海东北部有西朝鲜湾,南黄海西侧有胶州湾和海州湾,东岸较重要的海湾有江华湾等。
黄海的面积比渤海大得多,仅北黄海就有7.13×
104km2,已可与渤海相比拟,南黄海的面积更大,为30.9×
104km2,比渤海大3倍多。
北黄海平均水深38m,南黄海平均水深46m,整个黄海总平均水深44m。
最深处140m,位于济州岛北侧。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
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海洋局 事业单位 考试 大纲 知识点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