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大史诗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060193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97KB
滇西抗战大史诗Word文件下载.docx
《滇西抗战大史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滇西抗战大史诗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
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力时机,澡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进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最终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
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
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惨痛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大史诗。
滇西抗战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北部进犯我国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并派大佐藏重康美指挥的第148联队,共3000多人驻守在腾冲城。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抗日战场也迎来了新的局面。
为打通滇缅公路,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反攻,在不宜渡江的雨季强渡怒江,剑指腾冲,揭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腾冲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是中国出缅通道上的要塞,控制腾冲就等于控制了两条运输大动脉,也就意味着控制了滇西全局。
湍急的怒江和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是护卫腾冲的两道天然屏障。
藏重康美似乎预感到中国远征军即将反攻,预先将主力调往高黎贡山,在险峻的隘口设下重重关卡,企图据险阻击中国远征军。
老天爷好像故意把高黎贡山砍削得最陡峭的一面留给了中国远征军,由于山高路险,大炮一时拉不上去,刚刚战胜了惊涛骇浪的第20集团军数万大军,只能依靠步兵和轻武器,艰难地展开仰攻。
战斗最激烈的是通往北公斋房的冷水沟隘口,这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中国军队的官兵凭着一腔热血,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一个团打光了,另一个团接着冲上去。
几天下来,尸体填满了山沟,血水顺着山沟往下淌。
面对死亡,中国远征军官兵毫不畏惧,在血泊中顽强地战斗着。
负责攻打冷水沟的第198师两个团,战后每个团只剩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
从5月12日到6月21日,历时40天,中国远征军伤亡近万人(其中198师594团团长覃子斌阵亡),以高昂的代价取得了高黎贡山战斗的胜利。
美国军人对这次战役五体投地,“世界上大概只有这样的军队能够打上去”。
潞江镇抗战文化
芒柳村还是多民族聚居地,抗战文化浓厚。
睦邻团结,历史渊远,抗战人士繁多,是"
二战"
时期滇西抗战的前沿阵地,曾出现过赛林傈僳族汉子持刀砍死7个日本兵的事例,红木树丫口和大板厂是中日双方激战的旧战场,河坝子社卜自成于1936年初到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服役,后殉于江西抗日战场,李庆开老人,是抗战时期长期担任李根源先生的勤务兵,辗转于滇西抗日前线,远征军抗日将士刘自仁、李进堂、田云清、张茂林、单有文等,抗战结束后于本地落户定居,为边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战期间,舵峰航线陈纳德十四航空援华飞虎队一架援华战斗机因遗失方向,油料燃尽坠落在村委会以西200米处的裴样坡,机内有3名美国机组人员,机枪6梃,炸弹2枚,子弹8箱。
机落后由中国远征军派人护卫起来,后派人拆搬与美军机组人员一道护送到无水河渡口过怒江,经保山、大理送往昆明,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贡村也曾是"
时间滇西抗战的战场之一。
日寇侵占滇西之后,惨无人道,丧尽天良。
为收复失地,解救滇西民众,中国远征军奉命西进,于1944年初,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之28师,预备二师等先后渡过怒江向西往腾冲方向推进,途经张贡山,帕与山,曾与盘居在此地的日军400余人开数日殊死激战,伤亡残重,最终全歼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祖国江山。
现在还尚有保存完好的营盘工事和抗敌遗址。
此役预备二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张贡村民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今还被人们相互传颂,在论陷期间,本村党岗社的康有发、明发光、欧云周,杨志早等4人先后被日军残酷地杀害,葬于帕与山。
新寨村该村抗战文化浓厚,滇西抗战期间,新寨村的大羊场、竹箐坡是中日双方争夺的战略基地,日军驻扎有总兵力3000多人,1944年6、7月份,为收复失地,中国远征军和侵华日军在上述面地作战一个月之久,双方死伤近2000余人,其间日军还采死了当地和外地的无辜百姓10多人,在日军占领期间,新寨村的粮食被日军一扫而光,牲畜等受到巨大损失,当地群众只能用野菜充饥,新寨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禾木行政村历史悠久,古址甚多,有清朝时期永昌府至腾冲出缅甸的茶马古道穿林而过,从坝区的芒勒入境,上禾木树山经羊场,象脖子出风口入腾冲,这是一条清朝晚期修筑的古驿道,全部用石板铺成,几经百年风霜,多数地段还保存。
禾木村是这条古驿道的中转站,开有店铺,马店数家,一次可容纳国客商200多人食宿,至今还有当年的马棚和客店的旧址,还设过乡公所和粮店,每年粮收时节,附近各保甲人背马驮,到禾木树交粮。
滇西抗日时期,禾木树作为侵华日军的一个据点,驻有日军防守,并修通了坝湾至禾木树的车路便道,筑有坚实的防御工事,与龙陵松山和象脖子,张明山大羊场坡的日军阵地遥相呼应。
为收复失地,1944年6月某夜,中国远征军第71军87师104团3营官兵趁日军熟睡之机,全歼守敌100多人。
芒宽乡抗战文化
百花岭行政村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行政村,“丝绸古道”穿境而过,滇西抗战曾在这里打响,现存的抗战活文物主要有大、小尖山抗战遗迹以及旱龙寨的吴朝明老人自己建的民间抗战小博物馆。
日军进驻滇西期间,该行政村下的大鱼塘、旱龙、古兴寨、邦外等5个村寨都曾被日军轰炸,在高黎贡山反攻战中,百花岭是反攻初期规模最大的争夺战——大塘子战役的主战场,也是远征军第53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中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相互连通的战壕、掩体、土石碉堡,以及密集的大小弹坑。
1942年5月,日军派148联队一部千余人沿大尖山、麻栗山等山头修筑两道防线。
1944年大反攻开始后,第36师经过两天激战,占领了大尖山前沿敌阵。
5月13日日军集中主力直下反攻,36师不支撤回。
5月14日,53军第116师、136师分三路渡江,经过5天激战,将鸡心山、大尖山和百花岭等外围阵地拔除。
19日,三路大军发起总攻,经过反复争夺乃至血肉拼搏,于5月24日占领该阵地,打开了反攻高黎贡山的通道。
潞江坝末代土司线光天积极参加滇西抗战
线光天,潞江坝第22代土司。
被誉为“末代傣王”、“抗日土司”。
1942年,日军自缅甸攻入潞江坝后,身为土司的线光天和兄弟线光宇拒绝日寇的收买,主动闭境守土,组织民众把库存的上百万斤粮食全部抢运过江,用于支援抗日。
日军占领怒江西岸以后,他把家眷送过怒江,自己却留下来接受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委任的边区自卫队潞江支队司令的职务,组织当地的傣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同胞奋起抗敌,主动寻找战机,在松山、坝湾、跑马山等地配合远征军伏击日军。
线光天抗战大事记:
举旗抗日,成立潞江自卫队,督修滇缅公路。
高黎贡山抗战遗迹追寻
一、小横沟———灰坡争夺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芒宽与泸水县上江交界的高黎贡山东坡小横沟———灰坡山顶一带,为中国远征军第54军渡江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
战场地形西东走向,西靠高黎贡山,东临怒江大峡谷,战地设施可见大量的战壕掩体和土石地堡等,依地形由低向高呈纵深分布。
具体设前后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
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战壕工事,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反攻时留下的各种爆炸弹坑等遗迹。
小横沟———灰坡山梁,地处怒江猛古渡与高黎贡山北斋公房之间,是古代从云龙经栗柴渡或从保山经猛古渡前往腾冲两条古道的交汇口。
1942年5月日军148联队占领腾冲后,为了寻找东渡怒江的突破口,曾以该地为依托,多次派兵下至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骚扰。
1943年以后,为防止我远征军渡江反攻,遂在该地修筑工事,常驻一个中队的兵力予以固守。
1944年5月11日,我远征军右翼第54军198师从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渡江后,为了夺取该要路通道,曾派所部第592团主力对该地实施正面进攻。
但因山高坡陡、敌人火力集中,仅进到小横沟前就被压制。
之后,该团抽派第一营从右侧迂回,攻至山腹又遭敌反包抄,几乎全军覆没。
当此危急时刻,师部急派第593团第一营从右翼增援。
592团也派第二营从左翼绕攻敌灰坡后路。
在盟军飞机和江东炮兵支援下,经过三天激战,终于14日从三面攻入敌灰坡核心阵地,夺取了该古道交汇要口。
此役共毙敌副联队长以下100余人。
我军三面仰攻,重伤营长1人,阵亡连长朱开勋及以下兵员200余人。
战斗中,美军教官夏泊尔中尉带头冲锋,中弹牺牲,成为大反攻中第一个献身的美军人员。
二、冷水沟———北斋公房围歼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芒宽、泸水上江与腾冲界头三乡交界的高黎贡山冷水沟———北斋公房丫口一带。
为我54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关键性战地。
山口横截高黎贡山主脉呈西东走向,东为冷水沟、西为北斋公房,海拔约3600米。
当年的抗日战场依地形分布,东西深约200米,南北宽约300米,横向两端山头各有钢筋混凝土碉堡一座,周围有战壕工事层层环绕,对丫口通道形成交叉俯控之势。
工事之间,密布大大小小的爆炸弹坑,证明当年曾经有过激烈的争夺。
冷水沟———北斋公房丫口,地居高黎贡山极顶,是古代从云龙或保山至腾冲古道北线翻越高黎贡山的天险要隘。
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后,为有效控制古道,曾派148联队一部常驻该地,并不时东下怒江峡谷对我栗柴坝、猛古渡等江防阵地实施攻击。
之后,为防我远征军反攻,又增派工兵沿山口修建碉堡战壕,予以防守。
1944年5月我远征军渡江后,担任右翼北线攻击任务的第54军198师,在经激战夺取山口以东小横沟———灰坡敌前线阵地的基础上,于5月16日开始,一方面派第594团从小路,绕袭敌后的马面关;
一方面以主力592、593团分两路沿古道两侧向冷水沟———北斋公房发起正面进攻,于24日攻占了冷水沟阵前的茶房、苤菜地等高地,并冒雨于28日配合绕袭敌后的594团对敌阵地实施东西夹击,夺占了冷水沟周围的大部分工事。
迫使敌人退入山顶的水泥碉堡和北斋公房固守。
之后,尽管风雨连绵,气温骤降,但我军的进攻仍丝毫未减,经过半个月的掘壕围攻,反复争夺,终于6月14日将守敌400多人大部分消灭,占领了整个山口。
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地势最高的要塞争夺战,由于日军据险死守,加之风雨交加、气候寒冷,我军的进攻打得异常艰苦。
激战中,我594团一营营长鲁砥中身先士卒,中弹阵亡。
团长谭子斌阵前督战被炸断右腿,重伤不退,血尽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战 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