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考语文第8讲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docx
- 文档编号:1604369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9.27KB
广西中考语文第8讲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docx
《广西中考语文第8讲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中考语文第8讲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中考语文第8讲古诗词鉴赏复习检测
第8讲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7·预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慨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2016·荆州)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示例:
“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本联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争、啄。
(2)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四)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示例: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词人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五)木兰诗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策勋十二转 记功
(2)赏赐百千强 有余
(3)朔气传金柝 北方(4)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愿做
2.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括表现了战争的频繁,战争的激烈残酷,时间的漫长。
3.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
”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六)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加点的词很有表现力,请赏析。
示例:
一个“钟”字说明大自然仿佛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赋予参天矗立的山以生命力,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泰山的秀美无比。
“割”字是说泰山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示例: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3.(2017·预测)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这首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又能让人体会到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D.最后两句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诗人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七)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16·新疆)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事(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2.(2017·预测)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示例: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信,此时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很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很自然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3.(2016·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由“望”入诗:
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八)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
中心人物是老妇,主要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本诗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暮投石壕村”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写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B.“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一何”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只写到了老翁一人,没有写出事件的结局和诗人的感受。
D.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诗人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九)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请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示例:
本诗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
这两句写耕作生活,“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叙家常,语言平实不见丝毫修饰。
同时“带月荷锄归”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悦和归隐的逸兴,于平淡中又富有情趣。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指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3.(2017·预测)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写躬耕的艰辛,而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不足惜”。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
(十)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6·孝感)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中考 语文 讲古 诗词 鉴赏 复习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