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自己整理综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42404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21KB
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自己整理综合Word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自己整理综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奥数知识点自己整理综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被除数为几个数字之和或者差时才可以用除法分配律。
积的变化规律:
同扩同缩法。
同级运算时,如果有交换数的位置,应该注意符号搬家。
加、去括号时注意以下几点:
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100×
(4×
5)=100×
4×
5
100÷
(4÷
5)=100÷
4÷
4.最大最小
1、解答最大最小的问题,可以进行枚举比较。
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将所有情况的结果列举出来,然后比较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2、运用规律。
(1)两个数的和一定,则它们的差越接近,乘积越大;
当它们相等(差为0)时,乘积最大。
3、考虑极端情况。
如“连接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作对称点”、“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等。
5.比较大小
估算最常用的技巧是“放大缩小”,即先对某个数或算式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确定它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其他条件得出结果,调整放缩幅度的方法有两条:
一是分组(分段),并尽可能使每组所对应的标准相同;
另一种方法是按近似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比要求的精确度多保留一位,进行计算。
6.平均数
求平均数必须知道总数和份数,常用公式:
平均数=总数÷
份数
份数=总数÷
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
份数(总数=所有数之和)
7.余数问题(周期问题,个位数是几)
一个带余数除法算式包含4个数:
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
相互关系还有: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或(被除数-余数)÷
除数=商。
余数小于除数。
周期现象:
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
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问题类型:
找图形(图形计数),找字符,找数字(统计),年月日、星期几问题,个位数是几。
关键问题:
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
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
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
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
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8.奇数与偶数
加法: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减法: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乘法:
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
9.等差数列
数列是指按一定规律顺序排列成一列数。
如果一个数列中从第二个数开始,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我们就把这样的一列数叫做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通常也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第三个数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叫做“末项”。
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等差数列中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公式:
和=(首项+末项)×
项数÷
2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第n项=首项+(n-1)×
公差an=a1+(n-1)d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0.和倍问题
己知几个数的和及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叫和倍问题。
解答和倍问题,一般是先确定较小的数为标准数(或称一倍数),再根据其他几个数与较小数的倍数关系,确定总和相当于标准数的多少倍,然后用除法求出标准数,再求出其他各数,最好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和倍公式:
和÷
(倍数+1)=小数
11.差倍问题
己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差倍问题。
解答差倍问题,一般以较小数作为标准数(一倍数),再根据大小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确定差是标准数的多少倍,然后用除法先求出较小数,再求出较大数。
解答这类问题,先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差倍公式:
差÷
(倍数-1)=小数
12.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根据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答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是:
(和-差)÷
2=较小数(和+差)÷
2=较大数
13.年龄问题
己知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或己知某些人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求他们的年龄等,这种题称为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特点是:
一般用和差或者和倍问题的方法解答。
(1)两人的年龄之差是不变的,称为定差。
(2)两个人的年龄同时都增加同样的数量。
(3)两个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年龄增长,倍数缩小。
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是:
几年后=大小年龄之差÷
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小年龄-大小年龄差÷
倍数差
14.植树问题
在首尾不相接的路线上植树,段数与棵数关系可分为4类:
(1)两端都种树:
段数=棵数-1
(2)一端种一端不种:
段数=棵数
(3)两端都不种:
段数=棵数+1
(4)在首尾相接的路线上种树(如圆、正方形、闭合曲线等):
段数=棵
棵距×
段数=总长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15.盈亏问题
通常是比较法和对应法结合使用。
公式是:
(同盈同亏用减法,一亏一盈用加法)即:
两次分配结果差÷
两次分配数差=人数(份数)
基本特点:
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分析差量关系,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16.还原问题(逆推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逆推问题。
己知一个数的结果,再经过逆运算反求原数,叫做还原问题。
解决这类题要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
解题关键:
在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做同原来相反的运算,原来加的,运算时用减;
原来减的,运算时用加;
原来乘的,运算时用除;
原来除的,运算时用乘。
17.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
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
鸡数=(兔脚数×
总头数-总脚数)÷
(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
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
总头数)÷
(兔脚数一鸡脚数)
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18.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19.定义新运算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
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20.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
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①数线段规律:
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
个数=长的线段数×
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
个数=1×
1+2×
2+3×
3+…+行数×
列数。
21.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
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
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
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
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
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
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
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
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1.等价条件的转换
2.列表法
3.对阵图:
竞赛问题,涉及体育比赛常识
4.假设问题
假设法是解答应用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己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照己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再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22.方阵问题
很多的人或物按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再根据己知条件求总人数,这类题叫方阵问题。
在解决方阵问题时,要搞清方阵中一些量(如层数,最外层人数,最里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关系。
方阵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1)方阵不管在哪一层,每边的人数都相同,每向里面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减少2,每一层就少8。
(2)每层人数=(每边人数-1)×
4
(3)每边人数=每层人数÷
4+1
(4)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
(5)实心方阵人数=每边人数×
每边人数
23.相遇与追及问题
路程=速度×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速度=路程÷
时间。
追及问题运动的物体或人同向而不同时出发,后出发的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追上先出发的,这样的问题叫做追及问题,解答追及问题的基本条件是“追及路程”和“速度差”。
追及问题的公式是: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速度差追及路程=速度差×
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路程÷
追及时间
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或人,同时或不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或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要解答相遇问题,掌握以下数量关系:
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
相遇时间=速度和
24.幻方与数阵
幻方的特点:
一个幻方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几个数的和都相等。
这相相等的和叫“幻和”。
两种方法:
奇阶:
1、九子排列法2、罗伯法,3、巴舍法。
偶阶:
1、对称交换法2、圆心方阵法。
数阵有三种基本类型:
(1)封闭型,
(2)辐射型(3)综合型解数阵问题一般思路是从和相等入手,确定重处长使用的中心数,是解答解数阵类型题的解题关键。
一般答案不唯一。
25.剪纸问题
2对折后剪的次数+1=段数。
26.一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知识点 自己 整理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