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3626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24KB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
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2、水、食物、苍蝇
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
5、体液:
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疫水
又称接触传播
7、母婴传播
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四、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医疗。
治疗方法:
(1)一般支持疗法
(2)病原疗法(3)对症疗法(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对病原携带者首先应早期发现,同时对病原携带者需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其尽可能减少传播机会.
2、切断传播途径:
应采取一般卫生措施、消毒和杀虫。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要做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增强非特异免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等综合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六、学校常见的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肠道传染病:
甲肝、手足口病等。
(一)肺结核
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
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
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
(2)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辅助检查:
1.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可靠依据。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且能够确定病灶性质、部位、范围。
3.结核菌素(简称结素)皮肤试验
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流行病学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
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
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
一般多发生于冬季。
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
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
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一般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
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
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乏力常持续1~2周才逐渐消失。
(三)风疹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
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1-5岁儿童较多,成人多数有抗体,偶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
(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增高趋势)
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
一般发热1-2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开始于面部,一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于足底无皮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密,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
(四)水痘
水痘:
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
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
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
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
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
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
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
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极少数人可以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重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人群。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
整个病程10-14日。
(六)猩红热
猩红热:
是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莓样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褪后皮肤明显脱屑。
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
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
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高峰,然后依出疹顺序消退,2-4日褪尽。
疹褪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持续2-4周,呈糠屑状、片状、大片状。
(七)麻疹
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8个月到5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
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口咽、鼻、眼结膜分泌物、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具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接触病人后90%以上易感者发病。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伴体温增高,症状加重。
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疹间皮肤正常。
出疹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消退初期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历时约1~2周。
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隐性感染率高。
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与其免疫水平密切相关。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
3、4月为高峰。
儿童多见。
临床诊断: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
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
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直径l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坏死。
经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传染病 知识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