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年谱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24904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53KB
陶渊明年谱Word格式.docx
《陶渊明年谱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年谱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书》卷九十九《桓玄传》)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七岁,居七里山安成
五月,桓冲欲以扬州让谢安。
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
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是年,渊明随父任至安成(今江西安福县境内)。
(清康熙癸已黄宽《重修安福县志序》:
“……壬辰摄安成事,驱车至境,东望庐江奔淮。
……而其南为渊明读书台,五柳之芳躅在焉。
北瞻华封,西顾武功石城,其胜迹所留,千古如新。
”故陶澍曰“或幼随父任读书于此耶”)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372)八岁,居七里山安成
正月,降司马奕为海西县公。
七月,简文帝卒,太子司马子曜即位。
(《晋书.简文帝纪》、《孝武帝纪》)
是岁,三吴(吴郡、吴兴、义兴)大旱,人多饿死。
丧父。
《祭从弟敬远文》:
“惟我与尔,匪但亲友。
父则同生,母则从母。
相及龆齿,并罹偏咎。
”乃言同在八岁丧父。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十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春正月,改元。
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三诸军事,寻阳在六郡内。
(《晋书.孝武帝纪》)
庶母卒。
《祭程氏妹文》:
“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
”即指程氏妹的生母卒于渊明十二岁之时。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379)十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是年大旱,瘟疫流行。
慧远与其弟慧持等到荆州上明寺。
(见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384)二十岁,居七里山安成
桓伊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造龙泉精舍。
(《晋书》卷八十一《桓伊传》)
颜延之生。
(《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渊明独游至幽州(今河北省东北部)、张掖(今甘肃省内)。
(《拟古九首》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二十一岁,居安成东北陶家园
八月,谢安卒,琅琊王司马道子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谢安执国政。
十月论淝水之功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谢玄康乐公(今江西宜丰县东四十里)、谢琰望蔡公(今江西上高县)。
(《晋书.孝武帝纪》)谢灵运生。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家遭不幸。
渊明从张掖、幽州远游回宜丰故里,绕道父任宦地安成。
所置园田为康乐县公谢玄侵夺。
盖因渊明外祖父孟嘉尝依附桓温、温欲杀谢安。
谢氏仇恨孟及孟婿陶敏,故藉皇封以并陶产。
渊明从安成移居安成东北陶家园。
《怨侍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弱冠逢世阻”则指此难。
是年建书堂于崇贞观侧、建柳斋于宅左数武处。
晋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390)二十六岁,居南山
司马道子恃宠骄恣、帝不能平,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以潜制道子。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娶王氏、构庐南山。
(《秀溪陶氏族谱·
靖节公家传》:
“渊明公……性喜安闲,寻幽觅静。
见夫南山之阳,林木森蔚。
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乃构庐而居焉。
……始娶王氏。
”)
是年,渊明远游东隅,即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
(《饮酒》二十首其十云: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又去过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辛卯(391)二十七岁,居南山
江州刺史王凝之集中外僧徒八十八人,于浔阳精舍,翻译佛经。
是年冬,渊明建读书堂于浒溪山下延禧琳宇侧。
《江西通志》、《瑞州府志》、《新昌县志》、《上高县志》对渊明读书堂均有记载。
《秀溪陶氏族谱·
靖节公胜迹》中载“晋太元庚寅冬,先生燕游于义钧乡十五都浒溪山下延禧琳宇,见溪流环抱,林木森蔚,辛卯冬遂构书堂于其侧。
”遗址尚存。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392)二十八岁,居南山
十月荆州刺史王忱卒。
十一月以黄门侍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
(《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孝武帝纪》)
是年春,渊明与禅师慧远在秀溪宅后龙山共建潜慧寺。
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
“潜慧寺,晋太元壬辰春,靖节公与禅师慧远所建,故以潜慧名寺。
徐应龙有碑铭,迄北宋末年遭兵乱,寺毁碑废,遗址尚存。
”宋观文阁大学士曾渊子有诗云:
“秀水山青又一天,连名结社乐蹁跹。
地盘龙势分庐宇,江吼龟声拥寺前。
蒲座开函风满径,花池洗钵石流泉。
至今遗址依然在,可并虎溪三笑传。
”)冬,渊明又在桂林山建桂林山寺。
(《江西通志》卷五一载:
“桂林山在新昌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旧传晋陶渊明尝居此。
”《秀溪陶氏族谱·
“桂林山寺在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相传靖节公建于晋太元壬辰冬。
宋治平中改额曰:
彰贤寺。
元至元中,寺僧清逸,游方至都,居白塔圣寿万安寺七年,领受仙经法旨,归寺开演不懈,戒律甚严。
故《天隐疏》有丹成拔宅皆仙之语。
元大德庚子,袁州路总管荣公赍奉朝命、护持讲席,其徒循习宗教焉。
元季兵毁,遗址今存。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393)二十九岁,居南山
六月始兴、南康、庐陵大水,七月大旱。
司马徽聚众于马头山反、刘牢之遣将讨平之。
十月后秦姚苌死,其子姚兴继位。
(《晋书孝武帝纪》)
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奉母(孟氏)、携妻(王氏)及子俨离开故里南山到江州赴任,理五斗米道科仪事,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主簿,主管文书。
(《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投耒去学仕……是时向立年”。
《杂诗十二首》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写斯篇”。
《宋书.百官志》:
“江州自晋成帝咸康中始置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
陶任此职,何以多所耻而‘不堪吏职’,似不易理解。
江州刺史王凝之乃五斗米道徒,《晋传》云:
‘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
’可见陶确实不屑于事王凝之。
是年,长子俨生,小字舒。
《颜诔》:
“母老子弱,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至亲之议,近悟毛子棒檄之怀。
”据此可知渊明出仕祭酒时已有一子。
作为俨命名的《命子》诗。
《册府元龟》录此诗题作《训子》。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
后四章皆在表述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
“前半序述安雅,后半抒写淋漓,安雅为四古常格,其淋漓处笔腾墨飞,非汉、魏以来所能拟似”。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394)三十岁,居浔阳
七月,荆、徐二州大水,伤秋稼。
《晋书孝武帝纪》
王氏卒。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
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说是的二十岁遭时乱,三十岁丧其妻。
)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395)三十一岁,居浔阳
司马道子专权奢纵,帝擢王恭、郗恢、殷仲堪等使居内外要任,以防道子。
道子亦引王国宝等为心腹。
于是朋党竞起,朝政益乱。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继娶庐山隐士法赐之妹、寻阳翟氏,名玉英。
“继娶寻阳翟氏,与公同志,克甘勤苦,留居寻阳祖宅,躬耕是任,朝夕忘劳。
”(《与子俨等疏》: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闲情赋》作于是年。
此赋命意,实为爱情。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题<
未定草六>
》云:
“被论客赞尝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显得摩登,‘原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三十二岁,居浔阳
九月、帝嗜酒,为张贵人所弑。
太子即位,是为安帝。
安帝幼而痴,虽寒暑饥饱不能辨。
会稽王司马道子以王国宝、王绪为心腹,参管朝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次子俟生,小字宣。
袁行霈注:
“阿舒已‘二八’,指十六岁,阿宣行志学,‘行志学’,行将满十五岁(当是十四岁),比长子阿舒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397)三十三岁,居浔阳
四月,荆州刺史王恭举兵讨王国宝。
司马道子杀国宝,恭乃罢兵。
荆刺史殷仲堪闻国宝死,亦抗表举兵,道子以书止之。
(《晋书安帝纪》、《晋书王恭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398)三十四岁,居浔阳
七月,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同盟举兵讨司马道子。
九月,王恭兵败被杀。
十月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盟于浔阳,共推桓玄为盟主。
朝廷诏桓玄为江州刺史。
(《晋书·
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三子份(阿雍)、四子佚(阿端)生。
(《责子》诗: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由此可知雍端乃同岁,比阿宝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三年已亥(399)三十五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五斗米道首领孙恩攻会稽,杀内史王凝之,旬日之间奄有八郡,众数十万。
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发兵击之。
十二月桓玄袭杀荆州刺史殷仲堪,南蛮校尉杨佺期,自领荆、江二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
渊明被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命为军府参军,与庞遵二人共同掌管军府的文书簿籍。
晋安帝隆安四年庚子(400)三十六岁,居浔阳,任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桓玄都督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兼荆州江州刺史、镇江陵。
五月,孙恩陷会稽,内史谢琰战死。
十一月诏镇北将军,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帅众未恩。
安帝纪》、《资治通鉴》一百十一)。
渊明盖此年初奉桓玄命使都,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六月五子佟生。
是年冬回寻阳,在祖居中过年。
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於于规林》诗二首。
诗云: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可见是因公入都。
又云: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这是说先回寻阳家中探母,再赴荆州桓玄幕。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三十七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孙恩入陷吴国,杀内史袁山松。
刘牢之遣刘裕击破之。
桓玄闻孙恩逼进京师,复上疏请讨之,诏止之。
刘牢之传》、《晋书·
桓玄传》、《资治通鉴》一百一十二)
是年刘遗民为柴桑令。
渊明在寻阳家中迎新年,正月五日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不久即返荆州江陵桓玄幕。
七月初,复回寻阳休假。
七月末再返江陵。
冬,母孟氏卒,渊明还浔阳居丧。
据义熙三年所作《祭程氏妹文》曰:
“昔在江陵,重罹天罚。
……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知渊明母孟氏之丧在其任职江陵期间,且是冬季无疑。
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
诗文主要叙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
通过对途中景象的描绘,显现出诗人那颗澄清静穆之心。
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云:
“篇中澹然恬退,不露怼激、较之楚骚,有静躁之分。
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三十八岁,居寻阳
春正月,下诏罪状桓玄,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军都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