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22917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4.59KB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Word格式.docx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经云: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枳实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甘草炙 黄芩 大黄各一两《甲辰本》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
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
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
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
中满者,去大枣;
心中如饥者,还用枣。
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
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甲辰本》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二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
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心德在耎(耎(ruan,软)意为祛弱)。
以咸补之,苦泻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泻心汤(第一方)
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少顷,得吐瘥。
大泻心汤(第一方)
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支满[,腹中]迫急不可奈者方:
龙胆草 栀子(捣,各三两) 苦参 升麻(各二两) 豉(半升)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
上六味,以酢六升,先煮上五味,得三升许,去滓。
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
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
小补心汤(第一方)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右三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熬)
小补心汤第一方即《金匮要略》之桥蒌薤白半夏汤,主证及药味皆符,惟《金匮要略》用“白酒一斗”,本书用“白酨浆一斗”,据《外台秘要》载此方,白酒即白酨浆,《千金要方》作白酨浆,实为一物,古又称“酢”,即今之黄酒。
(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
第8页:
白酨浆中的酨字读再,《外台秘要》释为酢浆,也就是米醋。
)
大补心汤(第一方)
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二两) 厚朴(炙,二两) 桂枝(一两)
上六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
(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
辨心包络病证文并方(第二方)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
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小泻心汤(第二方)
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治胸胁支满心中跳动不安吐血衄血者方:
《甲辰本》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
大泻心汤(第二方)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 黄芩 芍药(各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 大黄(各一两)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 芍药各一两《甲辰本》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小补心汤(第二方)
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脉[时]结者方:
代赭石(烧赤,以酢淬三次,打。
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二两) 豉(一两,一方作山萸肉)
上方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怔惊不安者,加代赭石,为四两半;
烦热汗出者,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热还用豉;
心中窒痛者,加豉至四两半;
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
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一两半;
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两半;
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
大补心汤(第二方)
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烧赤,入酢中淬三次,打。
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 豉(一方作山萸肉)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一两)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三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飧泄;
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
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脾德在缓。
以甘补之,辛泻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脾汤
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三两)黄芩 大黄 芍药[枳实]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干姜甘草炙各三两黄芩 大黄 芍药各一两《甲辰本》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大泻脾汤之六味药,甲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先抄“甘草”,又涂改为“芍药”)”,乙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甘草”。
按本方通例,凡五脏泻汤大方,皆由六味药组成,其中,有五味药诸方皆同,即姜、芍药、大黄、黄芩、甘草,只有一味药诸方各异,此一味药出自该脏泻汤小方,据此,大泻脾汤应由前列五味药加附子组成,方中不应有“枳实”,枳实是大小泻肝汤的代表药物。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
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仍用术;
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两];
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
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
腹中痛者,加人参一分[两];
寒者,加干姜一分[两]。
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经集注〉“四分成一两”,据本书通例,用量不当如此之少,疑“分”当为“两”字之误,今改。
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干姜(三两)莪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牡丹皮,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四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
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
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肺德在收。
以酸补之,咸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小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芍药(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喘定止后服。
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熬) 大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黄芩 干姜(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小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以]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 细辛(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一分[两];
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两];
咳痰不出[利],脉结者,倍旋覆花为二[六]两;
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两];
咳而吐[有]血者,倍麦门冬为二[六]两;
若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
涎多者,仍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
因“六”字与“二”字草书形近,致甲本、乙本皆讹作“二两”,即云加倍,当以“六两”为正。
大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以]息,口[苦]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 细辛(一两)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五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
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
阴痹者,按之不得。
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
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肾德在坚。
以苦补之,甘泻之;
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 甘草 大黄 黄芩(各三两) 芍药 干姜(各一两)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大黄 芍药 干姜各一两《甲辰本》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小补肾汤
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
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小便不利脉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
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
若大便见血者,去泽泻,加伏龙肝如鸡子大;
若苦遗精者,易生地黄为熟地黄;
若小便冷,茎中痛,倍泽泻为二两;
少腹苦迫急者,去泽泻,加牡丹皮一两[分];
小便不利者,仍用泽泻;
心烦者,加竹叶;
腹中热者,加栀子十四枚,打。
大补肾汤
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泽泻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一两)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六五脏泻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辅行诀 脏腑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