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练习.docx
- 文档编号:1602210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67KB
曹刿论战中考练习.docx
《曹刿论战中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中考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中考练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
一、文章内容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庄公说: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
“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
“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道:
“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三、语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
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四、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同“遍”,遍及、普遍
五、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
古义:
官司、案件今义:
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玉帛牺牲:
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
古义:
讨伐,攻打今义:
砍伐
4、又何间焉间:
古义:
参与今义:
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鄙: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
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加:
古义:
虚夸,以少报多今义:
增加
7、虽不能察虽:
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8、再而衰再:
古义:
第二次今义: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信:
古义:
信实、诚实今义:
书信
10、忠之属也忠: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
六、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七、一词多义
实词:
1、间: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挑拨离间()亲密无间()
2、师:
①遂逐齐师()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属:
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4、牺牲:
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5、故:
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
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
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信用)
虚词:
(1)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
(2)焉又何间焉(语助,呢)
惧有伏焉(“之于”的合音,在那里)
(3)以何以战(用,凭,靠)
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
必以信(对)可以一战(凭)
(4)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
公与之乘(他,指曹刿)
小大之狱(的)
公将鼓之(助词,无义)
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
故克之(他们,指齐师)
忠之属也(这)
故逐之(他们,指齐师)
(6)从民弗从也(听从)
战则请从(跟随)
(7)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
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攻打)(我指鲁国)
2.肉食者鄙(肉食者:
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
4.乃入见(于是)
5.衣食所安(养)
6.弗敢专也(独自专有,独自享受)
7.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8.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9.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0.小大之狱(案件)
11.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2.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是以少报多)
13.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4.虽不能察(即使)(一一明察,弄清楚)
15.必以情(实情)
16.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类)
17。
可以一战可以:
可以凭借
18.公将鼓之(击鼓)
19.下视其辙(车轮滚过的痕迹)
20.齐师败绩(大败)
21.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助词,无实义)
22.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3.遂逐齐师(追击)24.既克(已经)(战胜)
25.一鼓作气(振作)
26.再而衰(第二次)(衰弱)
27.三而竭(耗尽)
28.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29.难测也(推测,估计)30.望其旗靡(倒下)
九、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驰)矣。
”(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省略句
5、何以战倒装句:
以何战
十、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何以战?
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
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命令去死战)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实。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对神不说谎话,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算是大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8.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曹刿回答说: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9.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以后,鲁庄公询问这样(做)的原因。
10.夫战,勇气也。
打仗,是靠勇气的。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12.彼竭我盈,故克之。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
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
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
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而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
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庄公之“鄙”。
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战 中考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