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针灸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021843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04KB
癌症的针灸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
《癌症的针灸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癌症的针灸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就有针灸治疗肿瘤病的记载。
如《灵枢·
九针论》中即有“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甬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癌病竭”。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中,也记述用针灸方法治疗某些与肿瘤或癌症相类似的病证。
如: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即刺上脘穴),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即刺下脘穴)。
”所论病证,具有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退的特点,与食管和贲门部的癌肿极相类似。
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还列有好几个用针灸治愈类似肿瘤病证的医案。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针灸与药物治疗肿瘤各有特点,药物可“消坚磨石”,但“坚顽之积聚”,在“肠胃之处.募原之间,非药物所能淬及”。
因此,“宜薄贴以攻其外,针法以攻其内,艾灸以消散固结”。
可以“佐药物之所不适”。
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肿瘤的优势,一目了然,清晰可知。
现代抗肿瘤治疗中,针灸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法,其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近20多年来,针灸疗法,无论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方面,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疗、化疗副反应方面,抑或是在根治肿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而且,针灸疗法立足于整体功能的调节,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且元损伤治疗优势,也使其在多学科疗法攻克肿瘤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特别是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针灸疗法更能体现出其独到的优势。
针灸疗法在防治癌瘤领域内正在迅速掘起,它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肿瘤病证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针灸抗癌的作用与机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具有三大作用,即镇痛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这三大作用对于癌症的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针灸疗法防治癌症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针灸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
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瘤生长,缩小瘤体及至消散肿瘤,可抗放、化疗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癌症思者的生存期,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并从根本上治愈癌症的目的。
针灸治疗癌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癌瘤的间接治疗,即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瘤、抗癌;
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作用于瘤体,以杀灭癌瘤细胞,并消散瘤体。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针灸抗癌瘤治疗的主要机理。
临床观察资料表明,针灸对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水平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部分患者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且免疫指标上升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致性。
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针灸治疗后,EAFR(即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巨噬细胞活力增强,这些对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癌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针灸治疗还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此外,针灸治疗后血清成分起变化又可对抗肿瘤病毒等。
(2)日本有学者用灸法对肋Ehrlich固体癌进行治疗,于施灸后癌肿缩小到1/2与1/4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认为癌肿缩小不完全是单纯灸法烧灼效果,灸法对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为观察灸法对肿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灸疗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抗癌作用;
施灸部位的皮肤组织提取物含有抗癌物质;
其抗癌因子是施灸的物理性刺激对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的抗癌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机体内的某种因子起协同作用有关。
(3)有学者进行实验观察微波针灸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对49例肿瘤患者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试,发现微波针灸后患者血清溶菌酶与白细胞上升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亦有增高趋势,提示微波针灸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抑制癌瘤生长
(1)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采用浅刺、留针、艾灸等方法,治疗晚期肝癌、胃癌、直肠癌、肾癌、乳腺癌患者,通过外观和x线肿瘤影像发现,肿瘤停止生长,且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延长了生存期。
(2)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针灸的抑瘤作用。
在艾灸大椎、关元等穴后发现,瘤体重量明显轻于对照组。
并且发现,灸后瘤体内癌细胞生长不活跃,部分细胞破坏严重,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还形成一层包膜包裹。
目前认为,针灸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与针灸激活了带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带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3)针灸抑瘤作用提高了带瘤机体的存活率,使带瘤生存的设想成为可能,故可作为带瘤生存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针灸对早期肿瘤的生长抑制更为明显,故提示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前期病,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3.缩小肿瘤,消散肿瘤
(1)在肝癌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发现,肿瘤的消失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肿瘤逐渐缩小而消失,一种是大肿瘤分散为若干个小肿瘤逐渐消失。
(2)实验研究也证实:
灸疗(指艾灸)能使瘤体重量减轻;
并且观察到,灸后瘤体内除大量癌细胞破坏外,还具有淋巴细胞浸润。
说明施灸使正常组织对癌细胞产生了抵抗作用。
(3)有资料报道,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针灸局部治疗不会增加肿瘤的转移串。
而且随着局部肿瘤的消退、萎缩,已出现的远端转移灶,有被抑制或出现转阴的现象。
目前认为,局部治疗也能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能够导致转移的消失。
4.抗放疗、化疗副反应
(1)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具有对抗放疗、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
针灸能够解除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可使白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回升,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特点。
(2)针灸疗法也常用于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神经、消化道反应,能够明显缓解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
临床对症取穴治疗显示,放、化疗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其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为顺利完成效、化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缓解癌性疼痛
(1)针灸的镇痛作用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
《国外针灸动态》报道,有学者对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针刺疗法止痛。
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对这种疼痛有短期的缓解作用,有些患者可产生较长期的疗效。
一船情况下,针法能减轻病人疼痛,并无副作用。
(2)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
因此,癌症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为主,因而能够取得气血通利,“通则不痛”的良好效果。
(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灸缓解癌痛,与针刺等刺激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EAS)有关。
内啡肪、脑啡肪等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与痛觉敏感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使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cAMP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该神经原对损伤刺激的兴奋性,能够调节脊髓上行传导疼痛途径的活动,达到镇痛的目的。
6.改善临床症状
(1)针灸疗法既能够缓解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通的局部症状,又能改善正气虚损的全身症状,特别是对于现代医学尚无肯定疗效的症状如灼痛、酸痛、伴有麻木的疼痛、腹胀、浮肿、倦怠、肢冷等,针灸疗法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些已成为目前临床公认的现象。
(2)有资料报道,湖北医学院对30例食管癌滴水不入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分两组治法交替应用。
第一组耳针刺咽喉透食道,均双穴,留针反复捻转,体针取天突,手法:
天突穴向下直刺2—3寸,进针得气,大弧度捻转后迟针。
第二组耳针同第一组,体针取天鼎穴斜透天突穴,得气后留针45分钟。
治疗结果:
24例针后能进半流质或普食,4例能进流质,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鲍%以上。
(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够解除食管癌、贲门癌等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进食、吞咽困难等症状;
对于肺癌患者,针灸能够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即通过针灸对全身机能活动的调节,都能够使病理的不正常状态向正常的生理状态转化,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三)抗癌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
1.抗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
(1)温补阳气常用穴:
如关元、气海、神阙(灸)、命门、足三里等。
此组穴位可温补人体阳气,增强防卫机能,抗御癌瘤。
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多可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
(2)补脾益肾常用穴:
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
此组穴位滋养先天,补养后天,培元固本,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达到阻抑癌瘤发生、发展的治疗目的。
近代研究资料表明,以上补脾益肾穴位,可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激活肝、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使造血功能活跃、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吞噬功能加强,对抗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3)养血升白常用穴:
如大椎、肾俞、关元、命门、胃俞、脾俞、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太溪等。
此组穴位可控脾养血,补肾生髓,对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
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能够兴奋骨髓造血系统,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升白细胞。
(4)气阴双补常用穴:
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太冲、气海、肾俞、肝俞等。
此组穴位可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适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火毒内攻,阴虚内热和晚期患者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等证。
(5)软坚化痰常用穴:
如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间使、合谷、外关、脾俞、肺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疏通淋巴管道,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6)活血化瘀常用穴:
如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阳陵泉、血海、百会、大椎、脾俞、膈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保人瘤体,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从而阻止癌细胞着床,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针灸抗癌的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证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脾俞、太溪、三阴交、内关等。
(2)痰湿凝聚证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合谷、间使等。
(3)热毒内炽证宜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百会、神阙(灸)等。
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分钟;
神阙用艾条灸,每日2次,每次5分钟。
(4)气血不足证宜补养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等。
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
(5)脏腑亏虚证宜温补脾肾,养益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溪、内关等。
运用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6)气虚血癌证宜补气化被,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
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肝区疼痛者加肝俞。
(7)阴虚火旺证宜滋阴清热,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合谷、三阴交、肺俞、足三里等。
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间断捻针,每5—7天为1个疗程。
(8)阳虚水泛证宜健脾益气,温肾行水,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
运用针刺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癌症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