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公文写得既有深度又有新意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020695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74KB
怎样使公文写得既有深度又有新意Word下载.docx
《怎样使公文写得既有深度又有新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使公文写得既有深度又有新意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样提高的,这些需要着重反映的情况却得不到反映。
因而,读
了报告后,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只能使人感到空而乏味。
讲到“工作体会”,既无事例,又无分析,泛泛议论。
而空议论不
等于“体会”。
工作体会,即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得出理性认识,
要以事论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
通常采用夹叙
夹议的写法,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从中得出结论(体会)。
否则,
空议论,既无助于表现主题,也不符合公文写作的要求。
第二种是光摆成绩。
有些工作情况报告,成绩摆得充分,
但对取得成绩的原因,有些什么经验教训,没有进行总结,有
的甚至只讲成绩,不讲别的。
有份工作总结报告,从粮食丰收、
副食品生产全面增长、乡镇企业持续发展、进一步搞活流通、
城镇建设有了新发展、科技促进了经济发展等方面,通篇是摆
成绩。
成绩自然要讲,但对取得成绩的原因不作分析,仅仅停
留在摆成绩上,必然显得肤浅了。
第三种是面面俱到。
有些情况报告,把所做的工作基本上
都讲到了,但蜻蜒点水,点而不透。
譬如,讲“深化企业改革”,
就把管理体制改革、承包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干部聘
任制、优化劳动组合等都列上了,但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哪些需要加以完善等情况却没有反映,干篇一律,没有什么参
考价值。
。
第四种是只讲过程。
如有的工作总结只反映了“干什么”
的问题,至于干得怎么样便很少提及了。
举个反映“加强精神
文明建设”的例子:
年初各单位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三大和市委六届
会议精神,举办学习班,反复学习文件,提高对党的
基本路线的认识。
第四季度,传达贯彻党的十三届三
中全会和市委六届四次会议精神,举办领导干部学
习班,在职工中开展了形势教育,将干部职工的思想
统一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方面来。
为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任务,拟定了贯彻落实
的措施。
各单位还进行了民主与法制教育,并结合全
市物价调整工作,加强了思想教育,提高了透明度和
凝聚力。
.类似上述例子比较多,讲到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总是局限
在“开会、发文、办班”等工作过程上,究竟落实得怎么样,解决
了哪些问题,则一概免之。
这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可能深刻表现
主题的。
一般地说,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等主题不深刻的主要原因
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从认识方面说,对事物缺乏深刻的、完整的、内部规
律性的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深刻地了解客观事物,
就不可能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表现的主题也就不可能是深
刻的。
所以“对于任何事物,必要观察准确,透切,才好下笔”,
鲁迅先生这句名言的道理就在于此。
第二,从撰写的角度来说,对不同文种表现主题的不同特
点掌握不够。
一般地讲,概念化的东西是不可能深化主题的,
若是总结工作,不能以启迪;
反馈情况,没有什么参考作用;
部
署工作,无助于解决问题。
从不同文种来说,如何深刻表现主
题又有不同特点:
工作部署性公文,着重点在于指导思想正
确,任务、要求明确,政策、措旋得力,切实可行。
工作总结性公
文,着重点在于对以往工作突出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概
括、集中、提炼,并把它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作为今后工
作的借鉴。
因此,既要防止泛泛议论,又要避免现象罗列,包罗
万象。
情况报告性的公文,一般分作两类:
一类是报告已经做
的工作情况,另一类是报告工作安排情况。
前一类报告,深刻
表现主题的着重点与工作总结大体相似;
后一类报告的着重
点在于把工作思路讲清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采取哪些行之
有效的措施,重点抓哪些环节等。
之所以需要侧重反映上述方
面的内容,是因为上级不仅要了解下级在“干什么”,任务有多
大,而且要知道“怎么干”。
从上级了解情况的角度来说,反映
“干什么,,的问题不是主要的,因为任何工作任务,一般都是由
上级下达的,这方面的内容略写即可;
上级关心的是下达的工
作任务,下级怎样贯彻落实好。
所以,向上报告工作安排,切忌
一大堆指标数字,有些工作安排的报告,正是被过多的指标性
东西冲淡了主题。
第三,从行文关系说,经常遇到下行文替代上行文的情
况,这是造成情况报告主题不深刻的又一个原因。
譬如,某些
部门领导同志向下属单位作的报告、讲话,原封不动地作为情
况报告向上报送,“一当两用”。
这样做的弊病,姑且不说它不
符合行文规范要求,就其表现主题来说,多有不适之处:
对下
作报告、作部署,要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往往要引用上
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文件中的指示、观点提法等,这就难免把
本来都是上级的精神又搬回到上级那里;
对下布置工作任务,
一般总要涉及到各个部门,照顾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不可偏
废,而向上报告,就不必面面俱到;
有些特点性的东西,如某区
县、某部门本身做的许多工作,有些是不便对下讲的,这恰恰
是上级需要了解的,下行文就替代不了。
总之,由于对下对上
对象不同,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比方说,对下布置十项
八项工作,不一定全部向上报告,要择其有特点的内容反映给
上级。
所谓有特点的内容,就不是一般化的东西,而是对上级
酱示或决策的贯彻落实有独到的地方,包括工作的深度、明显
的效果等。
当然,也应当反映贯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新情况、
新问题,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建议、办法,这样才有利于主题得.
到深刻的表现。
(2)公文主题没有新意,观点陈旧,在一些工作报告、调查
报告等文稿中还不是个别的。
下面一篇简报是个比较典型的
例子。
×
×
区委召开“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讨论经验交流会
1
区委于x月×
日召开了“为人民服务,对人
民负责”讨论经验交流会。
……
在总结前一段开展讨论情况之后,区委对今后
如何把讨论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种错误倾
向。
第二,要把开展。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讨
论和学习《决议)结合起来。
……
第三,各级党委要把开展“为人民服务,对人民
负责”的讨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第四,各级党组织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
特点,制订各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五,要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
动一般;
要把一般号召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第六,要正确处理这场讨论同开展“五讲四美”
学雷锋等活动的关系。
这份简报,反映的是某区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对该工作
进一步作部署。
文中所提出的“六点要求”,是人所共知、人云
亦云的一般号召,只有共性,而无特点,几乎可以通甩。
这项工
作可以提这样的要求,其他工作同样可以提这样的要求;
这个
地区、这个部门适用,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同样适用。
这倒劳不
是说不能提这样的要求,而是说应当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
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从这份简报
的整体来说,既然已是开展“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讨论的
经验交流了,那就不是该项工作的首次布置了,因此,再次提
出要求,就必须根据工作进展过程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而不能总是停留在“列入党委议事日程”、“抓典型,
,以点带面”等一般号召上面。
为什么会停留在一般号召上?
这里有两条原因:
一是没有
或忽视了对新问题的研究,在表述方面,没有突出新问题,任
何事物都在发展中,只有不断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发现新闻
题,分析新问题,把它用书面形式反映出来,主题自然会有新
意。
就以所举例文来说,有些方面是完全可以对新问题作一番
剖析的。
例如,第一点要求中“克服各种错误倾向”,这么提就
不具体,不鲜明。
如果把它剖析一下,针对性、战斗性就强了。
又如,最后一段讲到工作中的问题,又是笼而统之,“问题不
少”却没有具体指出来。
至于“发展还不平衡”,是可说可不说
的,因为不平衡是绝对的。
二是没有提出新办法;
新措施。
譬
如,要求各单位都要建立规章制度.“已建立各种制度的要不
断巩固和完善;
没有建立的要抓紧建立”。
这里不要这样作一
般的号召,因为早已号召过了,各行各业确。
已建立各种制
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有章不
循、无章可循等原因,针对薄弱环节,提出解决不落实问题的
有效措施。
否则。
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就难以建立起
来,也不易落到实处,那么所提的要求往往会成为一句空话。
(3)公文中主题不深刻、无新意的毛病是必须防止和克服
的,否则,对于交流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利的,
会使公文失去应有的效用。
那么,如何防止和避免公文主题中
的这些问题呢?
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要细观察。
文章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行文是用以交流情
况、指导工作的一种手段。
一篇公文质量如何,主要看它对工
作的指导作用如何,而指导作用的大小,又取决于主题的深刻
与否。
所谓主题深刻,就是揭示了事物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在
于对问题的透彻分析,对经验的科学总结,对解决问题提出切
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而事物是复杂的,要从复杂的客观事物
中认识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没有仔细的观察、认真的研究是
做不到的。
因此,要由表及里,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由点
到面,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整体;
由始到末,掌握事物的来龙去
一脉;
由正面到侧面,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认识其不同特点。
要锻
炼观察事物的思路和方法,才有助于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从
而表现好文章的主题。
总之,走马观花,凭一知半解的材料,写
出的东西是不可能深刻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
“文章是客观事
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
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
’
二要勤思考。
唐代伟大作家韩愈在他的《进学解》一文中
说:
“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是说,做事成功由于思考,失败
由于不思考。
做文章也是如此。
对同一事物,你这么看,他也
这么看,大家都这么看,这么想,在文章里反映出来的就是老
套套了。
其实,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就能提炼
出与众不同的新颖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嘛。
这就需要反复
思考,做到深思熟虑。
古人说得好: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
陈言也,扫去不用;
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
第三番
来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样 公文 既有 深度 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