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93093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66.63KB
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包括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在内的能源资源领域的革命。
从教育改革审视,未来10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
创新型国家建设将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高校之间的竞争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将呈现新的态势。
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进一步突出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
应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我校未来10年改革发展首要的战略选择。
从煤炭行业审视,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的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煤炭行业和能源结构正经历着重大的战略性转型,与煤炭行业密切相关的能源、资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彰显特色,拓展优势,在煤炭资源科学开采与利用等方面抢占制高点,是我校未来10年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从区域发展审视,当前,江苏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将进一步加速江苏省现代化步伐,“江苏创造”的战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徐州尽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对我校提出了新任务、新需求。
作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内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大学,我校应主动适应江苏省、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发挥学科、技术、人才优势,扎实推进省部共建我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从我校发展审视,经过100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出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我校以建设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了若干水平较高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能源资源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由一所学科结构比较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特色鲜明的
提升拓展,更加重视特色。
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特色,在能源资源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凝心聚力,更加重视人才。
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聘请一批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统筹兼顾,更加重视和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协调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学科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改革、发展、民生之间的关系,实现我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战略目标
我校未来10年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校总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提升,完成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实现以能源资源领域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力争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育人为根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丰富知识、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秉承“好学力行”精神,能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到2020年,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控制在24000人左右,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10000人,其中博士生1500~2000人,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
争取举办远程网络教育学院。
规范办好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打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
到2015年,教师总数达到1800人,其中聘任科研岗位者达到200人,95%以上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60%。
到2020年,教师总数达到2000人,7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在科技创新方面,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形成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矿业科学中心、国内有重要话语权的低碳能源研究基地。
到2020年,力争年度科研经费达到10亿元,在SCI、SSCI源期刊上每年发表论文数量达到1000篇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竞争力进入全国高校前20名。
在学科发展方面,集成建设矿业工程、深部地下工程、矿产资源与环境3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势学科高峰,加强建设特色学科群和基础学科群,集中培育新能源和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等新兴学科。
到2020年,力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达到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0个。
在管理服务方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高效优质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到2020年,管理、教辅、后勤等事业编制数量控制在1200人之内。
四、战略实施
(一)教育创新工程。
树立治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深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改革招生办法,扩大自主招生,探索联考联招模式,逐步实现按学科门类招生。
逐步扩大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比例,最终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本-硕-博连读的优秀学生培养,提高优秀学生的科研参与度,聘请校外专家讲授学科前沿课程和生产新技术课程。
(2)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创新。
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组织和管理体系。
适时成立“基础学部”,统筹全校本科生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
全面实行学分制,建立以学分总量为目标的毕业考核机制。
减少课堂讲授学分,增加实践能力学分,推行多元化课程考核办法。
扎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加大本科专业的整合、调整、淘汰力度,建立学校统筹、学院管理、教师任课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体系。
(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构建学校公共实验平台、学院特色实验中心、学科前沿实验室的三级实验教学体系。
推动实验教学向全时开放、自主训练、自我学习的转变。
对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教师统筹管理、等同聘用和考核。
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大学生学科系列竞赛。
构建校内外结合的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积极与大型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加大导师选才自主权,增大创新能力考查权重。
着力扩大博士生规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聘任学术标准,聘请一批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兼备的高水平校外研究生导师。
改革研究生学制,逐步实现博士研究生4年学制、部分学科和专业学位硕士2年学制。
力争年均获得1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5)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加大人才培养国际化力度,积极聘请国外教师授课,引进国外优秀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推广中外联合课程。
努力扩大来校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层次。
举办2-3所海外学院。
加强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建设。
(6)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管理。
建立教学质量全过程管理模式,形成学校、学院、教师各司其责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前期、中期、后期各有侧重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坚持并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鼓励教师开设新课,加强新教师讲课的准入评估。
(二)人才强校工程。
通过努力培养卓越教师、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全力培养青年教师、着力扩大教师队伍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7)努力培养卓越教师。
有目标、分层次地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实行学术带头人、团队、研究所有机结合的学术组织模式。
到2020年,力争新增院士2-3名,新增国家教学名师3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5名。
每个国家重点学科聘任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每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至少有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大学科高峰分别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或教育部创新团队。
(8)全力培养青年教师。
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启航计划”、“学位提升计划”、“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训计划”。
每年选送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大学进行助教、助研的定向培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
加强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新教师入校后的创新能力训练。
(9)大力引进优秀教师。
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工作,采取超常规措施,集中投入、集群引进高水平团队,重视海外人才引进。
积极聘请院士担任理工科学院院长,实行“双聘教授”或“双聘导师”制度,带动我校教师快速成长。
(10)着力扩大教师队伍。
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在实现教师数量充足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柔性聘用一批校外教授,推行退休教授返聘制度,形成多元所有、为我所用的教师队伍格局。
(11)统筹三支队伍发展。
加大教师、管理和教辅队伍骨干的培训力度,促进三支队伍协调发展。
实行研究员和实验教师聘任制度,实施管理干部到国内外高校顶岗培训计划。
(三)科技攀登工程。
围绕增强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重大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协同推进,提升我校在能源资源领域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科研水平和总量的大幅度提高。
(12)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实施基础研究扶持计划,支持原始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研究,增强我校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与重大工程研究项目。
支持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低碳能源、节能减排、新材料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13)加强科研体制改革。
成立科学研究院,为承担跨学科、跨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创造条件。
建设一支稳定的专职科研队伍,形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创新团队。
与国内外著名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一批知名学者在我校设立联合研究所。
深化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组建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使之成为国内领先的重要科研基地。
(14)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努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力争在清洁煤炭加工与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利用、煤矿灾害防控等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加强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共建研究院,构建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组建若干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15)加强重大技术创新。
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矿业大学 中长期 发展战略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