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992149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36KB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
第一讲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文本细读”,以及“文本细读”的意义。
2、重点掌握“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
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
重点内容:
本讲重点解析了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四种方法不仅仅是文学史教学和研究的方法,也是作为读者在赏析和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时应当采用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在本课程涉及到的十二部作品的应用,我们
基本能够掌握文本细读的技巧,并将之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培养我们个性化的和深度模式的阅读方式。
重点知识
解析:
(1)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充分的赏析和理解。
作品的文学性要素包括定格的文学形象、主题风格、句式修辞,以及作家渗透和遗留在作品中的深度经验模式——生命意识和价值取向,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不会以作者和读者的意志为转移。
此时读者作为一个能动的、有审美要求的主体,要与作家的灵魂相触碰,也就是要与作家进行主体性交往,就必须进入到作品中寻找作家的深度经验模式。
唯有如此,读者才算真正进入到作品世界,才能把握作家的经验模式。
缺失文本细读的阅读和判断,不仅会造成武断的甚至是霸权主义的批评,也会产生读者自身思想的随波逐流。
从这个角度说,文本细读是作者针对作家和作品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解剖方法和审美方法,其出发点是文学性。
(2)文本细读的方法。
文本细读的方法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即感性地面对文本,直面各种文学性要素,在获得的文学形象中寻找审美性的人生经验,并在文学形象的经验含义中探求作家的深度经验模式。
但一个文学文本本身蕴含着一定文学模式、空白和缝隙,以及经典经验的重写或改写,因此在细读方法上我们也就不得不照顾到以上各个方面。
因此,基本的文本细读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需要悬置各种已有的评价以及各种社会性要素,直接的、感性面对文学形象。
其二,要寻找作品对经典文学经验的重写或改写,并以此探讨作家的经验模式。
其三,针对作品的省略、空白、疏漏等来确定作品的缝隙。
其四,寻找文学作品形象的原型、主题原型,以及作家对这个形象原型和主题原型的重写。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应该怎样理解文本细读的核心内容?
2、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哪些?
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讲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1、了解“知识分子转型”的内涵,以及“新文学思潮”的两种样态。
2、重点掌握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3、重点掌握xx与西方精神源流
现代知识分子的感时忧国情怀和文学革新的价值期待;
周氏兄弟与西方精神源流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1)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化与精神体现
对于作家而言,职业化意味着要在生存基础上发挥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对国家、民族以及民众的人文关怀。
现代知识分子一方面需要采取某些参照手段批判旧世界的非人性,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学形象表达人本主义精神的信念和人的价值期待。
(2)现代知识分子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现代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大学教授、自由学者、职业作家以及文艺传媒经营者。
他们以文学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时代变革为核心,发动了一场新的文学运动,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新文学思潮。
其历史结果是,中国诞生了现代文学。
第一,现代知识分子首先培植自身的启蒙主义信念和价值观。
第二,把西方精神传播与知识分子岗位相结合,塑造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第三,通过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来美育民众,开发民智。
(3)新xx、xx与西方精神
鲁迅和周作人的创作、倡导几乎定格了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框架,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他们对西方文学精神采取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态度,选择、接受和大力推广,例如尼采的强意志力,波德莱尔的黑色批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古希腊悲剧精神,以及启蒙运动以来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信念等。
正是这些思想意志的选择,才使得鲁迅有了一系列的批判性作品,以及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理论和众多精妙的散文。
继而,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家的培养和周作
人对京派作家的培植,影响力度一直达到当代。
1、现代知识分子的特点是什么?
他们与新文学运动有哪些关系?
2、鲁迅和周作人在西方精神的选择和传播方面做了哪些基本工作?
对新文学思潮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讲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
《狂人日记》
1、了解《狂人日记》的创作初衷。
2、重点掌握《狂人日记》中新知识分子形象。
3、重点掌握《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批判性质。
《狂人日记》的核心内容是展示新知识分子的身心形象,这种形象是,在癫狂状态下拥有透彻解析的能力,在理智状态下则失去批判锋芒。
《狂人日记》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批判了旧文化的“吃人”性质,又反讽性地指出了新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
(1)《狂人日记》中“吃人意象”的演变
第一,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第二,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第三,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2)《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性
第一,狂人在疯癫状态下能够批判旧文化,指出其吃人本质,并发出“救救孩子„„”的人文主义的呼声。
这体现了新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以及他们在普通民众心里的形象——癫狂。
但是我们在小说前面的文言小序里发现,这位狂人“病愈”后又到某地“赴职”了。
这个反讽揭示了新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无法超越现实存在。
第二,《狂人日记》在语言形式和艺术形式上都与传统文学拉开了距离,呈现出一种新的文体特征。
新的语言形式一定是白话,但白话未必就是先锋。
《狂人日记》的先锋性,在于使用了各种现代心理修辞的形式,并突出地表现现代身
心形象,例如象征主义和隐喻、反讽、夸张的使用,使狂人形象立体地呈现出来。
1、《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意象”是如何逐步演变,并揭示作品主题和时代经验的?
2、《狂人日记》的反讽与先锋性体现在哪里?
第四讲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知堂文集》
1、了解《知堂文集》的重要性。
2、重点掌握《知堂文集》中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3、重点掌握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艺术。
《知堂文集》的核心内容是展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作家如何讲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知堂文集》中四篇散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周作人的散文特点有哪些?
(1)《知堂文集》中的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
第一篇:
《胜业》(1921年)
第二篇:
《沉默》(1924年)
第三篇:
《伟大的捕风》(1929年)
第四篇:
《闭户读书论》(1928年)
(2)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艺术
第一,涩与简单的比照意味。
第二,文体的迂回。
第三,文体的丰腴。
1、根据《知堂文集》中的四个名篇,谈谈周作人对自身身份和岗位意识的确立。
2、周作人散文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根据《知堂文集》来回答。
第五讲现实战斗精神的绝望与抗争:
《电》
1、了解《电》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形象。
2、重点掌握《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电》的核心内容是展示一名安娜其主义的英雄的失败,但作品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
《电》中的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巴金的安娜其主义信仰事实上并未能保证自身的执着。
《电》中敏的失败表明,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从巴金本人来说,他作为一个安那其主义者有自己的立场。
他的立场就是永远站在穷人的立场上,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他的最终理想是认为政府、国家这样的权力象征都应该消失,那也就是我们人类最根本的一个理想,最根本的一种期待。
人类的精神里永远要有这么一种高尚的东西,永远要追求平等、自由,人不压迫人,人不剥削人,人人都应该快活地生活。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种族,这些都是永远要追求的东西。
尽管安娜其主义行不通,但是它体现了巴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和崇高特性。
1、通过《电》对安娜其主义英雄溃败的描写,表明了巴金怎样的精神立场?
这种知识分子经验模式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2、简述《电》的主要内容。
第六讲由启蒙向民间的转向:
《边城》
1、了解《边城》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形象。
2、重点掌握《边城》中的唯美主义形象。
《边城》的唯美主义形象包涵着深刻文化思想意识,并呈现了沈从文作为京派作家的精神追求。
(1)两种唯美主义形象:
xx与“边城”
翠翠的朴素、自然实际上就是“边城”的朴素自然。
“边城”意味着没有受到现代性文明入侵的地界,意味洁净与优美。
翠翠不仅是“边城”的肉身——富于灵动、健美的自然性身体,同时也是边城朴素民风的灵魂——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映衬的人性、人情与生命。
两种唯美主义形象相互综合,就形成了一种中国古典文人期待的田园理想形态。
这是一种价值性的期待和价值性的判断,即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性文明的入侵而做出的一种守望姿态。
(2)缺乏自为人格的守望悲剧
第一,翠翠的故事表明,边城里确实存在着那么多值得信赖和值得守望的人。
但是翠翠爱情的失败也展示了边城人性格的缺陷,即那种宁可自我牺牲也不愿意伤害他人的善意的误用。
翠翠甚至在梦中期待那个唱歌的男孩回来,可是这个男孩与兄弟之间为了推让,同时放弃了她。
这是一种守望传统的爱情悲剧,是一个守望善良意志的性格悲剧。
第二,翠翠母亲的故事表明,边城人并不能够正确对待爱情。
鄙陋的民风限制着自由、平等,同时那里的男人缺少爱情责任意识,结果导致翠翠母亲的死。
翠翠母亲的死,与边城的文化息息相关。
这种文化又再次印证在翠翠身上,所以翠翠母亲的故事以及天保、傩送兄弟的行动是《边城》中巨大的裂缝,冲淡了甚至摧毁了《边城》的唯美主义形象。
1、简述《边城》的唯美主义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理解《边城》无意中表达了缺乏自为人格的守望悲剧?
第七讲人性的沉沦与挣扎:
《xx》
1、了解《xx》的创作背景和各种评价。
2、重点掌握《雷雨》的多重经验聚合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当代文学 名篇 十五 读书 说明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