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评课.doc
- 文档编号:1598662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1KB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评课.doc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评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评课
金银滩镇团庄小学 马瑞军
评价观察点: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掌握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一课,深受启发。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亮点:
一、情境创设激“疑”
刘老师课一开始,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计算它的体积,并让学生说出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紧接着从长方体里平移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正方体的体积,从而有了矛盾的冲突,产生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以长方体体积公式为基础,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很快就归纳提炼出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当学生已完全能够运用公式快速、准确地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时,刘老师不失时机地又创设了一个探究长、正方体统一后的计算公式的教学情境,再一次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问题设计增“欲”
刘老师从第一个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的提出,到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所提出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高效的、具有启发性的都能让学生经历一次有效的思维,从而提炼归纳出计算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时时处于自己一次又一次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中,不断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地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平等参与获“知”
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讨论和交流,刘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观察讨论计算长、正方体体积时相同的地方,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组内交流,得出统一后的计算公式(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概括,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有效调控增“量”
刘老师从课一开始,就迅速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迁移类推出了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探究长、正方体新的计算公式(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到新课完成时时间刚好过半,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
由于课堂调控的高效,巩固练习的容量很大,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
课堂上刘老师虽有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回应与平价,但次数太少,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激励不够强烈,对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进行高效的学习较为欠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 正方体 体积 公式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