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施工与验收细则正式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98283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7.49KB
智能化工程施工与验收细则正式版Word下载.docx
《智能化工程施工与验收细则正式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工程施工与验收细则正式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6应组织与协调工程项目的检测与整体验收等到事宜。
3.4质检员
3.4.1认真学习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加深理解,使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施工和验收当中。
3.4.2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进行质量监督、检验。
3.4.3.对施工过程中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3.5档案员
3.5.1负责工程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后的全部技术文件存档。
3.6项目经理部
3.6.1负责工程施工方案的审批。
3.6.2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技术指导。
3.6.3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4、工作程序
4.1施工原则
4.1.1施工前应准备好设计说明书、系统图、平面施工图等技术文件。
4.1.2应准备好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安装图、接线图等设计文件。
4.1.3应按相应设计文件、标准、规范、标准安装图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手册。
4.1.4办理开始施工的有关手续(开工报告、监理程序)。
4.1.5严格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更改;
因现场原因确实需要变动施工,在未办妥变更手续前,不应变更施工。
4.2系统管路明敷(暗敷本细则不包括)
4.2.1管路的支、吊架制作及安装。
4.2.1.1对制作支、吊架的材料制作前应矫正、平直、除锈处理;
检查切口处
不应有卷边、毛刺
421.2角钢支、吊架制作
42121根据管路的敷设数量及管径的大小程度,选择适宜的角钢规格。
4.2.1.2.2角钢支、吊架应焊接,应焊牢固;
成型支、吊架应平直,比例适宜,
尺寸准确。
4.2.1.2.3根据支、吊架的安装尺寸、管卡尺寸,应采用台钻,分别钻安装孔与
管卡孔。
sI
4.2.1.2.4支、吊架成型后,应防腐(刷防锈漆两遍)
4.2.1.3圆钢吊架制作
4.2.1.3.1单根圆钢吊架(固定在顶板上)圆钢两端局部热加工成扁钢,一端成
直角,直角边固定顶报端,钻安装孔,在长边钻卡孔,且应防腐。
4.2.1.4圆钢与角钢组合成吊架制作
4.2.1.4.1按42131条加工成2根圆钢吊杆(长端应保持圆柱型)。
4.2.1.4.2将吊杆的园柱端用板牙套丝,丝口长度应留有适宜的调节余量。
4.2.1.4.3支撑架角钢截成要求尺寸,钻吊杆孔及管卡孔,并应防腐。
4.2.1.5单根扁钢吊架制作(参“4.2.1.3”条)。
4.2.1.6扁钢与角钢组合成吊架制作(参“4.2.1.4”条)。
4.2.2支、吊架安装
4.2.2.1吊架在顶板上固定如图一、图二、图三所示
////臌胀螺栓
环型管卡
图一
422.2吊架在梁侧面固定如图四、图五、图六所示
图二
鞍型管卡
图三
角钢
U型管卡孔
图六
4.223吊架沿柱侧面固定如图七、图八、图九所示
图九
图八
422.4支架沿墙面固定如图十、图^一所示
塑料胀管
图十
臌胀螺栓
图十一
422.5支、吊架固定点最大允许距离(单位:
米)(表1)
管径
钢管
电线管
水平或垂直
G15-G20
1.5
1.0
G25-G32
2.0
G40-G50
2.5n
G70-G100
3.5
423管路敷设
4.2.3.1敷设前管材应无变形、无裂痕;
内部清洁无毛刺;
管口应光滑无锐边,黑钢应除锈、防腐。
4.2.3.2应采用专用钢管弯曲器,对钢管弯曲(冷工艺)、管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度。
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痕和明显的弯扁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且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内电线、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单根管路的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
4.2.3.3黑管之间连接宜采用套管(其长度不应小于连接管外径的2.2倍)焊接。
应焊牢,焊口应密封且防腐;
镀锌管或薄壁管宜采用螺纹连接,且应用填料密封,并要做跨接地线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423.4管和盒连接。
管子入盒后,上好护口,盒的内外侧均应用锁母固牢,并
应做跨接地线,从盒出口支管做几条地线。
如图十二所示:
焊接地线
图十三
423.5管通过沿墙伸缩缝时的管路敷设,应将通过伸缩缝的管在盒内留有适当
的余量,在伸缩缝的另一侧应加接线盒,并做跨接地导线,如图十三所示
423.6管路长度超过一定时,应在便于接线处增设接线盒
4.2.3.6.1管路长度超过45米无弯曲时;
42362管路长度超过30米有1个弯曲时;
42363管路长度超过20米有2个弯曲时;
4.2.3.6.4管路长度超过12米有3个弯曲时;
4.2.3.7接线盒与设备间的管路
4.2.3.7.1所安设备直接安装在接线盒上,将设备底座用螺丝固定在接线盒上,
应牢固
42372所安设备与接线盒有一定距离,应采用金属软管延伸,并用锁母固定,且套上护口;
固定设备一端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加盒或者加垫板固定设备。
并预留接地端(两端)其布线时将该段接地线做好不小于4mm2的铜芯绝缘线
(若有要求),金属软管超过2米时,在出线盒150mm处应用卡子固定。
423.8管路敷设
4.2.3.8.1管路敷设顺序应是控制中心一管道井一分线箱一面干管路一-平面分支管路一现场设备
4.2.3.8.2管路固定参“4.2.2.T至“422.5”条。
4.2.4管路的电气连续性测试
4.2.4.1以层面为测试单位,在每一测试单位内,选择3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
4.2.4.2用专用接地电阻测试仪,一端与大地连通,另一端与管路连接。
4.2.4.3所测接地电阻应按联合接地电阻值考核,不应大于1欧姆。
4.2.4.4应将测试结果记录、存档。
4.3系统布线
4.3.1现场管理者(项目经理)应掌握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各设备的功
能。
4.3.2各设备的安装位置,按平面施工图及现场周围环境及设备的安装说明确
定,安装高度按设备的说明确定,并应符合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4.3.3管内穿线顺序应为控制中心•管道井•分线箱•平面干线”
平面分支线一现场设备。
4.3.4管内穿线
4.3.4.1对所用的线在穿线前应检查,外观应合格,用卡尺测量线径应合格,用万用表测两端应导通,用500V兆欧表测量铜芯与外表皮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兆欧。
4.342带线钢丝在管内牵引、送入应自如。
4.343对管路两端管口应有护口等保护措施检查。
4.3.4.4穿线时,管路两端,一端拉线,另一端配合送线,严禁生拉硬拽。
4.3.4.5穿入同一管路内的线应是同系统、同电压等级、同种电流类别的导线。
4.3.4.6所有的导线接头均应在接线盒内及分线箱内进行连接,严禁管内有接头
或导线纽结。
4.3.4.7对于不需外引线的接线盒(过路盒),留有20-30mm的余量后用盖板封住。
若须外引线的接线盒,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安装尺寸后,留有20-30mm的
延伸线后,用盖板暂时封堵。
4.3.4.8导线接头
4.3.4.8.1导线间直接连接(2.5mm2以内),不应超过4根,用剥皮钳将导线头剥去,不得损伤铜芯,去污,将裸露部分拧绕在一起,并应焊锡,用防水胶布做防水,再用绝缘胶布做绝缘。
43482导线与线鼻子连接,导线头剥皮后,套上绝缘套管,将裸露导线插入线鼻子内,用压接钳压牢,并焊锡,等导线温度下降不烫手后将套管套好。
43483多根(4根以上)导线汇接,应采用接线端子及线鼻子按“43482”
.II
条将每根导线做好后,并做短接导线。
一个端子上不宜固定3个以上线鼻子,
如图十四所示
图十四
该接线端子排若在接线盒内,应做防水、绝缘处理。
在分线箱内,还应在导线上套上线号,并在端子排上标明用途,以及用扎带捆扎成束,顺序排放整齐。
4.349在分线箱内交流电源线应有“J”明显标志;
接地线“「、”
4.3410系统接地
4.3.4.10.1系统接地线应采用16mm2以上的铜芯绝缘导线。
4.3.4.10.2两端做成线鼻子,套上保护管,沿墙角敷设,一端固定在主机柜的公用接地端上,另一端固定在室内的专用接地板上。
4.3.4.10.3做隐蔽工程竣工验收并测接地电阻,其阻值应符合:
接地板联合接地,不应大于1欧姆
接地板专用接地,不应大于4欧姆
4.3410.4填写隐蔽工程竣工验收记录及接地电阻测试记录4.3411系统供电线路
4.3411.1根据系统设备的总需求功率的2-3倍配线,敷设参照“4.3410”条
连接到配电箱上。
4.3.4.11.2绝缘电阻测试,对系统内所有线间及对地间做绝缘测试,其阻值不应小于20兆欧。
4.3.4.11.3填写隐蔽工程竣工验收记录及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4.3.4.12系统布线校对
4.3.4.12.1各系统、各设备的线号标记要统筹安排,并应标明该线所连接设备的类型、用途。
4.3.4.12.2系统校线顺序
户内设备一中间接点n个(n三0整数)一场控制器一心控
制器
4.3.4.12.3用万用表校线
4.3.4.12.3.1先校户内设备至接点(接线盒或分线箱)端子,应事先确定各端子功能,认真校对。
各功能端子应与现场确定的设备线号等标记一一对应。
4.3.4.12.3.2中间无接点情况下,设备的各功能输出端与现场确定的设备线号等标记应一一对应。
4.3.4.12.3.3中间接点至现场控制器的各功能端子间的连线应对应。
4.3.4.12.3.4现场控制器与中心控制器间的的各功能端子间的连线应对应。
若中间设分线箱,应再加一校线环节。
4.3.4.12.3.5对“4.3.4.12.3.1”一“4.3.4.12.3.4”条校线过程必须仔细认真,反
复校准,至少两遍。
现场管理人员对校线点的抽查应不少于总校线点的30%,
发现有一处不对,应100%检查。
4.341236在确认电源线、信号线以及信号所连接的设备正确无误后,才可加
电。
严禁存在侥幸思想。
4.4系统设备安装
4.4.1各种设备外表面应无划伤。
4.4.2有条件可现场抽检,应100%合格。
4.4.3按各种设备的安装说明安装,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
^定。
4.4.4确定管路引出线准确后与设备的相应端子连接(连接采用线鼻子)。
4.4.5每安上一个设备后,均应用万用表检测线间电阻,应符合要求。
若有异常,马上排查。
4.5系统加电试运行
4.5.1在反复确定线间、线与地间无短路后,可将电源供上。
4.5.2若条件允许,可现场做一个临时供电配电箱,以确保系统安全。
5、相关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化 工程施工 验收 细则 正式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