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981766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40KB
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Word文件下载.docx
《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向课堂教学设计发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向40分钟要质量。
陈老师以不同课例,简单清晰地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容易犯的错误:
1.告知式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效率,但没有过程参与的学习,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2.过分强调过程参与,看起来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却是一种低效的学习,因为学生在课上做练习的时间没有了,往往需要在课后增加很多补救式作业。
3.长时间的复习铺垫后展开教学,没有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展开教学,容易造成“前松后紧”如同吃夹生饭的学习效果。
他建议,课堂教学要:
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快引入、寻突破、后拓展。
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几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
没有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会造成课堂教学拖拉,挤占学生作业时间,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不够,也是作业多的原因之一。
二、在作业的设计上发力。
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作业,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设计分层作业、加强作业批改和反馈、加强作业管理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只有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目标落到实地了,作业才能减得下来。
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2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课堂做到“精”和“实”,以高效的课堂来落实“双减”政策。
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建议:
第一,要研读课标,熟记课标,明确重难点。
第二,要回归课本,单元整合,主题设计。
第三,要现实模拟,优化提升,做足准备。
此外,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质有量、有条不紊地推进,让行之有效的减负增效措施落地开花,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的稳步推进,离不开高效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们突破现有的惯常模式,提高“教学效能”。
因此,我们要把功夫下在课前的备课上,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教法、备习题,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实现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
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领会政策的精神,提高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新理念来开展教学,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在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简单的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处于不断地创造和改革中,内容不在是局限于课本上,我们通过课堂上巧妙的设计活动,给孩子们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将课堂还给孩子,极大的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跟积极性,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相信在我们的有效教学下,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3
双减政策已落地两个多月,周末的学科辅导已停止,学生确实多了更多玩乐的时间和进行艺术培养的时间。
学校确实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这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作为教师对双减政策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评价要多元化。
既然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那么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运用的技能,不能只为学会知识而学习,而为学会学习而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装着丰富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自发的提出、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要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研究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作业设计要多元化、多样性,可选择性强。
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情,精准分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进行作业形式多样化研究。
同时还要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平台资源,新颖创意的学习方式(如新闻采访、问题调查、志愿活动等),有效沟通和利用周边社区、工厂、人文景区等实际深入社会,课后作业内容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进行作业内容创新的研究。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将各学科学生的各类作业纳入学分,以学分制来,评判一个学生学期的学业质量。
学校教育要想有所改善,让双减彻底落地,必须改变学校的现有教学生态,除了以上教师个人的改变之外,当然也需要学校的考评制度和教体局的考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教师的业绩考评,成绩不再是主要标准。
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但如果学校考评教师业绩的制度不变,中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变,还是成绩一俊遮百丑的状态,双减政策注定无法在学校扎根,教师之间的内卷依然很厉害,因为成绩不好就意味着业务能力不强,就意味着教师要被淘汰,这种生存危机会促使教师之间恶意竞争,所以考评制度不改想减轻学生校内负担是落不到地的。
三、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也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
之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度和教学成绩、德育和安全等几块内容,双减政策的实施,切实落实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个人觉得也必须相应的改革对学校的各项考评规则,之前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往往只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亮点,赵只对学校考评添加了印象分,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将延时服务学校所组织的社团活动以及学科素养类的活动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作为学校的加分项,细化职高分流和普高录取在学校考评中的占比,这样就会给学校指明管理和发展的方向,更方便学校领导统筹安排工作。
四、办好职业学校,让分流真正为学生迎来技术手艺创造的精彩人生。
如今中考1:
1的分流政策,逼的家长之所以不择手段,内卷激烈逼着孩子非上高中不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职业教育做得不够好,不仅师资力量不如普高,而且校园管理也不如普高,这就成了家长忧心学生前途的一个最主要因素,要想让双镜真正落地,办好职业教育,破除家长焦虑,不上大学依然能够过好精彩人生,学好一门技术,也仍然可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同时政府倡导社会各个企业也要提高对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那样的话上不上高中又有什么什么呢?
以上是我对双减政策的几点思考,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自己的一点儿想法,我想我一见小老师都能想到这些,我们教育管理的英明领导们一定想得更多,看得更远,相信随着不断摸索,政策不断的深入,我们一定可以让双减政策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的福音。
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4
“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性沟通”,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双减政策无疑会给原本就工作繁忙的中小学教师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负担,那么,怎么保障教师的权益呢?
教师又该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变化,这也是一个问题。
“双减”要求学校、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怎么做?
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
我认真阅读了一些新闻及相关文章,整理如下;
1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
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
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2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
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
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
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
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04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05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
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
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6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政策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