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981461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73KB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Word下载.docx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组织文章?
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
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
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
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
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
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
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
是真情、真语言。
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
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
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
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
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
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
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
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
《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
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
他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
如对西南联大的诸多师友的回忆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
很纯真,很自然,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
对任何人都很友好,对任何事都很认真。
且那种追求自然、朴素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学习。
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师的一些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修身养性我觉得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
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要装腔作势。
看书就是学习嘛。
学文章,学做人,都很重要。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2
一直很喜欢汪曾祺的文章,最早源于读大专时文学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
有汪曾祺的味道!
从此,我就有意识地去看他的文章,套句厚脸皮的话,大概就是“惺惺相惜”吧。
暑假,找了些他写的散文,写了一些不入流的感想。
古往今来,关于描写吃的文章很多,但汪曾祺先生写吃的,别具一格。
我也爱好美食,对其文字中描绘的吃,更觉得我们的吃是尝味,而他笔下的吃充满了对这世界的赞美与感激,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
例如在《故乡的食物》里,作者重点写了一样平常不过的食品—炒米。
文章一开头,作者引用了《板桥家书》中的一段话:
“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此句一出,顿时让人觉得很亲切!
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温暖着彼此的身体与心灵!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描写了在战乱年代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常见的凄风苦雨,也没有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
“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国民革命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
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
在如此乱境中,还能保持这样的一份淡定,一份安静,一份从容,甚至一份幽默,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气!
而这智慧和勇气有来自何处?
文中自有交待:
“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没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没有对生命的无比礼赞,怎么会有如此的胸襟与气魄?
又例如《豆汁儿》描写的则是北京城底层人民鲜活的生活画面: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
很便宜。
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
这是贫民食物。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
最有趣的一段在结尾处:
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5分钱。
“咸菜呢?
”“咸菜不要钱。
”“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寥寥数语,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顿时让人感到这世界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可爱,如此的让人留恋!
在作者谈吃系列散文中,用疏朗清淡的笔调,写出了人世间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用汪老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尽管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3
汪曾祺是个很特殊的作家,他的文章很浅显,乍一看他的意思会容易明白,但是他文章的深层次的意境需要读者一品再品。
汪曾祺的故乡在江苏的高邮,高邮以它的咸鸭蛋着名,按汪曾祺自己的说法他的老家实在徽州。
他的家境很是殷实。
《我的高邮》是汪曾祺回忆性的散文,书中为我们展现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平实易懂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同时画面中所带有的情感也是最真挚最动人。
书中的散文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母亲》,汪曾祺描写了三位母亲。
一位是她的生母,一位是他第一任的继母,还有一位是他第二任继母。
文中集中笔墨刻画了第一任继母的形象,因为她陪伴汪曾祺成长,不是生母更似生母。
汪曾祺的母亲在他三岁那年便不幸得了肺病过世了,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他对生母并没有多少的映像,只是通过母亲的画像和母亲养病时所住的“小房”里面母亲所留下的遗物来回忆过世的母亲。
汪曾祺是幸运的,他和他第一任继母很投缘,继母很喜欢他,对他如视己出,每次归宁回家都会抱着他和他同乘一辆黄包车回家;
当汪曾祺忍不住大便,弄在了裤子里,继母帮他洗裤子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份感情恐怕连很多亲妈都是望尘莫及的。
文章中汪曾祺并没有多提自己对于继母的感情,他只说“我可怜她,也爱她。
”这是需要多少的付出才会让一个孩子心里明白自己的爱。
很不幸,他的继母也死于肺病。
第二任继母嫁给汪父的时候,汪曾祺已经十七岁了,所以感情并没有之前的一位来得深厚。
但是他依旧很敬重她,因为在汪父最困苦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就是她。
我想他们之间的亲情过多是一种客气。
汪曾祺是个细腻的人,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细节,他把自己对于故乡高邮的爱幻化为笔下的文字,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他记忆中的高邮,他所热爱的高邮。
他记得高邮的过去同时也喜欢高邮的现在。
也许正是因为高邮质朴的民风影响了汪曾祺的笔风,让他的作品“接地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吧。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4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擅于将生活中的琐碎杂乱串联成一幅幅生动别致的画卷。
汪老的笔调平淡质朴,贴近生活细节,不追求华丽辞藻的刻意堆砌,不注重观念思想的有意灌输,在他的文章中,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纯朴,却又意味深长。
古云文如其人,汪老一生处事淡泊、不计名利,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人格魅力令人景仰。
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张家口劳作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
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
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先生的品行心境决定了他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读汪老的散文,犹如在和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拉家常,虽然话语平实,但饶有风趣,令人回味无穷。
1、汪老散文之平淡质朴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
“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
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期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正如汪老所言,他的散文中至始至终弥漫着平实主义风味,散文语言简单易懂,曾有评论家评价汪老的语言十分异常,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但放在一齐,就别有一番味道。
个人比较喜欢汪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文章笔调朴实,如拉家常,但却字里行间中折射出父子之间无需言语表达的亲情。
2、汪老散文之贴近生活
拜读过汪先生的诸多散文之后会发现,他所写散文的主题大都是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遇见却未细心留意的人或物。
如《夏天》中对夏天景色的细微描述,《泡茶馆》对茶馆里的闲人趣事的生动刻画。
汪老从细小的视角嵌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于平凡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
现代社会下的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剧增,他们沉浸于工作和学习中,闲情逸致都抛之脑后,对于身边平凡的人或物他们无暇顾及。
除了工作学习,他们无法体会到生活的其他乐趣,他们的世界被物欲所包围着,周围一切平凡完美的事物都与他们划清界线,他们将自我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然而社会生活的喧嚣与紧张唯有透过心灵的恬淡与灵静才能得到调剂与释放。
许多读者喜爱汪老也正是被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与关注所吸引,在汪老的散文中能够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净化,进而对周围环境有了重新的注目。
3、汪老散文之乐观豁达
先生的散文格调向我们展示的永远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内涵,这与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恬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有关。
此刻的很多艺术过于浮躁,无病呻吟,汪曾祺先生则是要从资料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从汪老散文中散发出来的豁达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种鼓舞,不管经历多大挫折与磨难,坚信曙光的到来,坚持一颗进取向上的心态,享受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当我们真正以乐观胸怀视之,我们会发现任何的困难都只是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4、汪老散文之以小见大
汪先生的散文并不是一味描述生活琐事,他对事物往往有其独到的见解感悟和奇妙的审美发现,擅于以小见大,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如汪老在其散文《吃食和文学》中谈到苦瓜到底是不是瓜时,最终从苦瓜想到文学创作,他说作家应当口味杂一点,不能对自我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
汪先生这种生活中的敏思与睿智,是值得我们所提倡与奉行的。
“我思故我在”,不断的思考才能迸发生命的灵感。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00字5
对汪曾祺老先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这是一位资深的美食家、作家,曾读过他不少关于美食的文章。
老先生在《豆汁儿》这篇文中是这样形容自我的吃货本性的,“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
”记得还有一篇关于臭豆腐的文章,题目叫做《臭豆腐与怀乡病》,原文中的一段是这样的,“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
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
”记得当时读到这部分的时候笑得我直不起腰来,感觉这位老先生真是太有意思了!
汪老所写的美食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顶级食材和高级料理,而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很接地气,多数是家常菜,一些甚至在小摊上就能吃到。
比如本书中提到的南宁酸笋肉丝汆汤面、四川夹沙肉、越南牛肉粉、北京豆汁儿、内蒙的手把肉等等。
每每读到汪老谈吃的文章,都会顿时满口生津,恨不能立刻去尝尝。
从汪老的文章中,经常能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阳光的心态,也完全没有文人的架子。
好像任何苦事乐事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都是生活中值得享受的一部分。
在《果园杂记》里,汪老做着最简单乏味的农活——涂白和打农药,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
大家叫我总结经验。
我说:
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
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如此真诚可爱的老先生,怎样能叫人不喜欢!
如此热爱生活的老先生当然也会纵情山水之间,一花一木,一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汪曾祺 散文 读后感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