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案4初识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79583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4.35KB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案4初识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Word文档格式.docx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案4初识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案4初识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1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机器人为完成某一作业,工具中心点(TCP)所掠过的路径,是机器示教的重点。
从运动方式上看,工业机器人具有点到点(PTP)运动和连续路径(CP)运动2种形式。
按运动路径种类区分,工业机器人具有直线和圆弧2种动作类型。
示教时,直线轨迹示教2个程序点(直线起始点和直线结束点);
圆弧轨迹示教3个程序点(圆弧起始点、圆弧中间点和圆弧结束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常PTP示教各段运动轨迹端点,而CP运动由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路径规划模块经插补运算产生。
机器人运动轨迹
机器人运动轨迹的示教主要是确认程序点的属性。
每个程序点主要包含:
位置坐标:
描述机器人TCP的6个自由度(3个平动自由度和3个转动自由度)。
插补方式:
机器人再现时,从前一程序点移动到当前程序点的动作类型。
再现速度:
机器人再现时,从前一程序点移动到当前程序点的速度。
空走点:
指从当前程序点移动到下一程序点的整个过程不需要实施作业,用于示教
除作业开始点和作业中间点之外的程序点。
作业点:
指从当前程序点移动到下一程序点的整个过程需要实施作业,用于作业开始点和作业中间点。
空走点和作业点决定从当前程序点移动到下一程序点是否实施作业。
提示作业区间的再现速度一般按作业参数中指定的速度移动,而空走区间的移动速度则按移动命令中指定的速度移动;
登录程序点时,程序点属性值也将一同被登录。
工业机器人常见插补方式
插补方式
动作描述
动作图示
关节插补
机器人在未规定采取何种轨迹移动时,默认采用关节插补。
出于安全考虑,通常在程序点1用关节插补示教。
直线插补
机器人从前一程序点到当前程序点运行一段直线,即直线轨迹仅示教1个程序点(直线结束点)即可。
直线插补主要用于直线轨迹的作业示教。
圆弧插补
机器人沿着用圆弧插补示教的3个程序点执行圆弧轨迹移动。
圆弧插补主要用于圆弧轨迹的作业示教。
起点
4.1.2作业条件工业机器人作业条件的登录方法,有3种形式:
使用作业条件文件输入作业条件的文件称为作业条件文件。
使用这些文件,可使作业命令的应用更简便。
在作业命令的附加项中直接设定首先需要了解机器人指令的语言形式,或程序编辑画面的构成要素。
程序语句一般由行标号、命令及附加项几部分组成。
8:
JP[1]100%FINE0008MOVJVJ=80.00①②③①②③(a)FANUC机器人(b)YASKAWA机器人
程序语句的主要构成要素
手动设定在某些应用场合下,有关作业参数的设定需要手动进行。
4.1.3作业顺序作业顺序不仅可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可提高效率。
作业顺序的设置主要涉及:
作业对象的工艺顺序在某些简单作业场合,作业顺序的设定同机器人运动轨迹的示教合二为一。
机器人与外围周边设备的动作顺序在完整的工业机器人系统中,除机器人本身外,还包括一些周边设备,如变位机、移动滑台、自动工具快换装置等。
工业机器人四巨头的机器人移动命令
在线示教因简单直观、易于掌握,是工业机器人目前普遍采用的编程方式。
4.2.1在线示教及特点由操作人员手持示教器引导,控制机器人运动,记录机器人作业的程序点并插入所需的机器人命令来完成程序的编制。
典型的示教过程是依靠操作者观察机器人及其末端夹持工具相对于作业对象的位姿,通过对示教器的操作,反复调整程序点处机器人的作业位姿、运动参数和工艺条件,再转入下一程序点的示教。
工业机器人的在线示教
早期机器人作业编程系统中,亦有一种人工牵引示教(也称直接示教或手把手示教)。
即由操作人员牵引装有力-力矩传感器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对工件实施作业,机器人实时记录整个示教轨迹与工艺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在线参数就能准确再现整个作业过程。
在线示教作业任务编制共同特点:
1)利用机器人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优点,降低了系统误差对机器人运动绝对精度的影响。
2)要求操作者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近距离示教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性较差。
3)示教过程繁琐、费时,需要根据作业任务反复调整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占用了大量时间,时效性较差。
4)机器人在线示教精度完全靠操作者的经验目测决定,对于复杂运动轨迹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示教效果。
5)机器人示教时关闭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
对需要根据外部信息进行实时决策的应用就显得无能为力。
6)在柔性制造系统中,这种编程方式无法与CAD数据库相连接。
4.2.2在线示教的基本步骤通过在线示教方式为机器人输入从工件A点到B点的加工程序。
▲为提高工作效率,通常将程序点6和程序点1设在同一位置。
程序点说明
程序点
说明
程序点1
机器人原点
程序点3
作业开始点
程序点5
作业规避点
程序点2
作业临近点
程序点4
作业结束点
程序点6
(1)示教前的准备
(2)新建作业程序1)工件表面清理。
作业程序是用机器人语言描述2)工件装夹。
机器人工作单元的作业内容,主要3)安全确认。
用于登录示教数据和机器人指令。
4)机器人原点确认
在线示教基本流程
(3)程序点的登录
运动轨迹示教方法
示教方法
程序点1(机器人原点)
?
按第3章手动操纵机器人要领移动机器人到原点。
将程序点属性设定为“空走点”,插补方式选“PTP”。
确认保存程序点1为机器人原点。
程序点2(作业临近点)
手动操纵机器人移动到作业临近点。
确认保存程序点2为作业临近点。
程序点3(作业开始点)
手动操纵机器人移动到作业开始点。
确认保存程序点3为作业开始点。
如有需要,手动插入焊接开始作业命令。
程序点4(作业结束点)
手动操纵机器人移动到作业结束点。
将程序点属性设定为“空走点”,插补方式选“直线插补”。
确认保存程序点4为作业结束点。
如有需要,手动插入焊接结束作业命令。
程序点5(作业规避点)
手动操纵机器人移动到作业规避点。
将程序点属性设定为“空走点”,插补方式选“直线插补”。
确认保存程序点5为作业规避点。
程序点6(机器人原点)
手动操纵机器人要领移动机器人到原点。
确认保存程序点6为机器人原点。
(4)设定作业条件①在作业开始命令中设定焊接开始规范及焊接开始动作次序;
②在焊接结束命令中设定焊接结束规范及焊接结束动作次序;
③手动调节保护气体流量。
(5)检查试运行跟踪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示教生成的动作以及末端工具指向位置是否已登录。
单步运转
连续运转
通过逐行执行当前行(光标所在行)的程序
通过逐行执行当前行(光标所在行)的程序
语句,机器人实现两个临近程序点间的单步
语句的末尾,机器人完成多个程序点的顺向
正向或反向移动。
结束1行的执行后,机器
连续移动。
程序为顺序执行,所以仅能实现,
人动作暂停。
正向跟踪多用于作业周期估计。
跟踪方式
确认机器人附近无人后,按以下顺序执行作业程序的测试运转:
1)打开要测试的程序文件。
2)移动光标至期望跟踪程序点所在命令行。
3)持续按住示教器上的有关【跟踪功能键】,实现机器人的单步或连续运转。
提示当机器人TCP当前位置与光标所在行不一致时,按下【跟踪功能键】,机器人将从当前位置移动到光标所在程序点位置;
而当机器人TCP当前位置与光标所在行一致时,机器人将从当前位置移动到下一临近示教点位置。
执行检查运行时,不执行起弧、喷涂等作业命令,只执行空再现。
利用跟踪操作可快速实现程序点的变更、增加和删除。
(6)再现施焊工业机器人程序的启动可用两种方法:
手动启动:
使用示教器上的【启动按钮】来启动程序的方式。
适合作业任务及测试阶段。
自动启动:
利用外部设备输入信号来启动程序的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到。
在确认机器人的运行范围内没有其他人员或障碍物后,接通保护气体,采用手动启动方式实现自动焊接作业。
1)打开要再现的作业程序,并移动光标到程序开头。
2)切换【模式旋钮】至“再现/自动”状态。
3)按示教器上的【伺服ON按钮】,接通伺服电源。
4)按【启动按钮】,机器人开始运行。
提示执行程序时,光标跟随再现过程移动,程序内容自动滚动显示。
4.3.1离线编程及其特点离线编程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成果,建立起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的几何模型,通过对图形的控制和操作,使用机器人编程语言描述机器人作业任务,然后对编程的结果进行三维图形动画仿真,离线计算、规划和调试机器人程序的正确性,并生成机器人控制器可执行的代码,最后通过通讯接口发送至机器人控制器。
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器人作业编程已成为机器人学中的新兴研究方向,它将虚拟现实作为高端的人机接口,允许用户通过声、像、力以及图形等多种交互设备实时地与虚拟环境交互。
机器人的虚拟示教
4.3.2离线编程系统的软件构架典型的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软件架构,主要由建模模块、布局模块、编程模块、仿真模块、程序生成及通讯模块组成。
典型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软件架构
建模模块:
这是离线编程系统的基础,为机器人和工件的编程与仿真提供可视的三
维几何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机器人 技术 应用 教案 初识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