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72682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50KB
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Word格式.docx
《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教师构思时要设计出通过这三个
“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获得哪些能力和开发哪些智力,并将开发的项目有机结合。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过程。
譬如
《岳阳楼》一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通过作者对岳阳楼的描述,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三个过程,即设计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过程、设计后评析过程。
(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不仅要追求
“高分”,还要追求
“高能”,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学设计就比较到位。
但还有一些教师仍有重知识教学、轻思想教育,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偏向。
譬如,教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智力价值的方案;
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创造教材中潜在非智力价值的方案;
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挖掘、利用教材自身所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案。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
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
“教学内容”的水平,而没有达到完成
“教学目的”的高度。
“教学目的”和
“教学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它们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和层次存在明显差异。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基础,教学目的是教学内容的升华。
因此,教学设计中仅有让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案还是远远不够的。
教学设计中必须有如何通过
“教学内容”而去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案。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由于对课内知识研究的比较多,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研究的比较少,因此使教学设计比较单调乏味;
由于缺少知识整合而使教学容量骤减。
其表现为缺乏与本课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最新科学成果联系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结构指组成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和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其衔接方式。
这里教学结构合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单边活动的时间最少,而教学质量水平最高。
(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教学是多边活动,也是多向传递活动。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动态要素,是教学质量水平的最终体现者。
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课时安排允许的前提下,必须给学生最多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
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但各教学环节和各要素所占的时间权重是相对的。
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角度讲,学生所占用的活动时间越长越好。
因此,有人提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时间比例为3∶7,还有人提出2∶8,以充分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
其实,学生活动时间未必一定要用特别具体的量化标准来约定,因为不同教师的不同课程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教学设计有其不同的时间要求。
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看,只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牢牢把握住学生活动时间最多的尺度与合理的时间分配即可。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设计时侧重考虑以下三点:
第一,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环节最多;
第二,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环节中,设计学生参与的时间最多;
第三,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设计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最多。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
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能不能设计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案。
为什么在教学设计时把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看得那么重要?
因为它决定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徒有形式的学习,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是不成功的学习。
主动,就是迫切、亟待、如饥似渴。
主动就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把活动当成一种享受,把参与当成最高追求。
主动能产生激情,主动能开动机体各部器官的积极活动。
无论是注意、记忆、观察,还是想象、思维、创造;
无论是情感、自信还是意志、勤奋,都能因主动而高速运转、协调匹配。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学习贵在生疑。
疑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能促进思维积极活动。
所以,教师应当创设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氛围,提出那些学生暂时不懂的问题,提出那些有怀疑的问题,提出那些有创建性的问题。
———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
研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它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切磋问题,它可以使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因此,教学设计应当尽量多地增加这样的环节。
———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
动手能力是学生应该习得的基本技能。
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开发心智的有效途径。
因为
“心灵”才能
“手巧”,“手巧”才能
“心灵”。
教学中应尽量多地设计安排学生的动手活动,活动的难度要适中,活动的范围要广泛。
(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占用的时间越多越好,教师要
“讲深、讲透、讲彻底”。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师用时最少,教学质量最高,这是最优的教学结构。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①
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
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切忌设计出
“满堂灌”的讲解方案。
教学方案中要尽量多地设计教师的点拨。
真正有效的点拨,能使学生将“已知”和
“未知”建立联系,能让学生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
设计教师用启发性、刺激性的语言去点拨,力争通过简捷的信号刺激,在学生的思维中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
②
多设计
“情境”,少设计
“平静”
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是课堂上能否为学生创设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情境”。
“情境”通常有
“愉悦情境”、“直观情境”、“愤悱情境”、“合作情境”、“创造情境”、“探索情境”、“实践情境”等等。
因此教学设计要在多种教学
“情境”上下功夫。
不同
“情境”有不同作用,为完成某个任务,为达到某个目的,一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情境。
教学设计切不可一味追求课堂的
“平静”、
“安静”、“肃静”,更不能设计压抑课堂教学气氛、限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案。
③
“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
“几举一得”的问题
设计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活动,都不能仅仅为了实现某一项目标、完成某一项任务。
教学设计应当是,学生做一件事情却能有多方面的收获。
在
“应试”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完成唯一的任务,达到唯一的目的———应试,这种做法是劳民伤财的“多举一得”。
素质教育批判这种
“唯知识”的教学思想并否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是多线索、多方位、多效果地设计教学,即设计出在一项教学活动中,学生却能一举多得,既能学知识,又能全面发展的好方案。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教学容量是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所涉及的素质元的总量。
“素质元”是指构成人的素质结构的基本单位。
教学容量越大,即教学设计中涉及的素质元的数量就越多。
教学容量最大并不是大到无边无际,也不是教师可以随心所欲。
确定极限的唯一根据就是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教学容量最大要以学生能否接受为前提。
以往教学仅仅强调知识素质提高或者以发展知识素质为主线,少量涉及能力素质。
这样的教学不是素质教学,它也不能达到教学的饱满容量。
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容量时,把握在能达到的前提下,教学容量设计得越大越好。
也就是说,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又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既能培养智能素质,又能发展非智力因素,即多种素质发展集一节课教学之中。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达到教学容量最大?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素质元的广度是指一节课中所能涉猎的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以及专业性素质的量。
广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严格把握住
“量”的多少。
深度是指某一素质元,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的程度。
深度适中即为深度合适。
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是指课的教学容量,要根据全班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确定。
定位适中即为教学容量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于全班绝大多数学生。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的最基本的结构框架,要把握住显性和隐性的智能因素,要把握住非智能因素和思想品德要素。
当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应试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学生负担过重。
不单纯是课业负担重,更可怕的是,心理负担太重。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学校本来是青少年学生长知识、长能力、长身体的地方,本来是同龄群体欢聚一堂、欢声笑语、轻歌曼舞的地方,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变成了学生的
“地狱”、
“牢房”,成为学生最不愿去的地方。
他们害怕教师的冷眼和威严,他们恐惧教师的讥讽和训斥,他们更痛恨自尊心难以承受的教师的
“体罚”和“语罚”。
虽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如此,但这样的教师也屡见不鲜。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虽然片面追求升学率受到批判,应试教育受到抨击,但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仍然把
“分数”、“升学”炒得火热,虽然人们的口头上或舆论界不断地批评
“应试教育”,但没有真正摆脱其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不减当年”。
教师仍把学生视为“学习机器”和
“知识仓库”,不停地开机,一味地灌输。
“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仍是当前教师的崇尚策略。
据调查,多数初中、高中毕业生每天学习时间超过14小时,一些学校的小学生也要多达10小时。
这种超负荷的高压教育实际是一种摧残教育,是一种学生不愿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失败教育。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使学生负担较轻?
一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
二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
三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能力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