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67585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08KB
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Word格式.docx
《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的禁忌事项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此时暑热刚褪,金风正在霏微潜入,夜凉如水。
历史渊源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
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中元节的终极奥义是—祭祀
中元节,佛家所说的“盂兰盆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地位一度“置顶”!
然而,我们对中元节的重视程度日渐衰落!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及适宜的气候、高产量的平原、先进的耕作方式。
所以在任何时期,对于尽孝去繁衍后代!
祭祀祖先,让家族传承的意识深入骨髓!
尽孝和祭祀的地位越高,对于家族的传承就越有利!
“传承和孝道,是中元节您必须要放在心上的”
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
“《朱子治家格言》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祭祀祖宗愈真诚,你的孩子愈孝顺,因为孩子的感觉非常敏锐。
”
各地习俗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为什么呢?
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
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
或盂兰盆会"
,为三大鬼节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
中元"
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
施孤"
,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
"
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
道教认为,"
三元"
是"
三官"
的别称。
上元节又称"
上元天官节"
,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
中元节又称"
中元地官节"
,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
下元节又称"
下元水官节"
,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
。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照例举办"
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
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
追悼阵亡将士法会"
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
海陆空军阵亡将士"
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
应景戏"
等活动。
与农历四月初五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并称中国传统三大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
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
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
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
“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
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
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
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元节 来历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