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则运算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解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55050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2.13KB
1四则运算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解析文档格式.docx
《1四则运算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四则运算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解析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教具:
课件
(六)学具:
卡片
(七)教法:
讲解法提问法
(八)学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17.2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主备栏
复备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
学具: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意义是什么?
二、解疑合探: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三、质疑再探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4、运用拓展
1、我来考考你(学生出题,全班练习)
2、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或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3、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备课心得
本节课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板书设计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第4页第二题,指定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2课时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意义是什么?
二、解疑合探
出示例2
1、
(1)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
4=12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
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
3=412÷
4=3
问: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4、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5、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
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师概括:
积=因数×
因数
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板书)
3、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
除数
除数=被除数÷
商
被除数=商×
4、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运用拓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运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性地对教材加工,使学生怀着一份愉悦而又好奇的心理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学的殿堂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沟通情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因数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
完成教材第6页上面的“做一做”。
有关0的运算
第3课时
有关0的运算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二、解疑合探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0+568=0×
78=0÷
23=128-128=
0÷
76=235+0=99-0=49-49=0+319=0×
29=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
一个数减0;
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则运算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备课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