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951422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78KB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D.五年计划的实行
4、“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
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933年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这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D.加强了宏观调控
6、1935年,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消极的东西”主要含义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的弊端
C.支持工业化,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D.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7、列宁说: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封锁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灭亡
C.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D.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
8、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以下属于这项政策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D.生产合作社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
10、苏俄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在1958年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者都造成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本原因是( )
A.损害了农民的利益B.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C.生产关系落后于当时生产力水平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1、1957年,赫鲁晓夫发动“工业、建筑管理改组”:
撤销大多数联盟和加盟共和国主管工业和建筑业的部,将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管理本区域的所有工业和建筑行业。
由此可知,这次改组()
A.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B.完善了原有体制缺陷
C.仍未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D.体现了管理的市场化
12、前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
“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
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
”“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
”此观点的核心是()
A.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B.价格降低是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
C.加速流通是扩大市场的唯一措施D.扩大总量是加快生产的主要方法
13、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为此,当时苏联可能采取的新措施是()
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B.取消部门管理体制
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14、保罗?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
苏联官僚主义的习惯势力,以党的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对自由交流知识的限制和缺乏激励个人发挥主动性的制度,这一切使它在迎接未来的高技术革命方面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为此()
A.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勃列日涅夫实行新经济体制
C.赫鲁晓夫发起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D.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
15、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16、勃列日涅夫执政后,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
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基础”。
材料中“这一时期的改革”指的是()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17、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收人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这反映出苏联()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B.政府对经济建设不够重视
C.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D.国民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18、《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
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时期B.勃列日涅夫时期
C.戈尔巴乔夫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19、有观点认为: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D.实行政治多元化,取消党的领导地位
20、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
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
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D.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
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
但是问题在于:
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
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22、苏俄革命道路和苏联建设模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一毛泽东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一一邓小平
材料二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
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
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
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
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一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
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简析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中邓小平说的“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列宁实行的哪项政策?
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实质。
(2)对材料二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
(只列现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3、(列宁是影响20世纪历史的重要人物,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中收获智慧。
阅读材料,回笞问题。
材料一以下为<
列宁传》目录(部分节选)
第三章建党的历程
“星火”行动
历史性多数
第四章十月的决战
在两个政权并存的日子里
震撼世界的十天
第五章治国安邦
“不幸的和约”
战时共产主义
第六章晚年的探索
——季正矩《列宁传》
材料二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①是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它试图用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年 人教版高一 历史 必修 单元 检测 第七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