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docx
- 文档编号:159365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57.92KB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docx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教育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1)AECT1994定义:
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我国2004定义:
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3)04定义明确指出: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研究领域是教与学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研究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4)AECT20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重点】
2、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是相等的概念,并未严格区分。
3、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1)电化教育:
利用幻灯、投影器、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程序学习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一词正式使用于1936年的中国)
(2)从概念的本质上看,“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异,他们的目的都是实现教与学的优化。
信息技术:
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等技术的总称。
由传统技术、音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整合技术组成。
4、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术语开始被了解和使用,与“教育技术”相比,前者突出和强调了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5、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A、有助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
B、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C、有助于开展多形式的教师教育,
D、有助于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二)教育技术的历史沿革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阶段:
视觉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视听传播阶段、教育技术阶段。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
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与虚拟化。
2、知识管理:
是指利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机制来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知识管理包含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及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
1、以教师为中心的媒体传播教学实践领域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实践领域
3、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践领域
二、学与教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换言之,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2、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观)、华生(行为主义学习观)、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观;学习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观;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程序教学之父”)
3、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人的认识不是直接由外界刺激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比刺激—反应联结复杂得多的过程。
2、主要特点: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期望系统
3、几大说:
苛勒的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概念图)、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下图)。
执行控制
长时记忆区
环境
效应器
反应发生器
短时记忆区
感受器
感觉登记器
4、认知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1)发现式教学:
布鲁纳提出——特征:
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2)先行组织者教学:
是指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学习者设计并提供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的抽象性与包摄性较强的引导性材料,该引导材料应当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对新学习的内容起到吸收固定的作用。
这个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先行组织者教学。
(3)九段教学法:
A.引起注意(接受各种神经冲动);B.告知学生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C.刺激回忆先前学过的内容(把先前学过的内容提取到短时记忆中);D.呈现刺激材料(有助于选择性知觉);E.提供学习指导(语义编码,提取线索,有助于激活执行控制过程);F.引出行为(激活反应器);G.提供行为正确性的反馈(强化);H.评价行为(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I.促进保持和迁移(为提取线索和策略)。
(三)建构主义理论
1、基本观点: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为世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一个人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使得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2、蕴涵的教学思想: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1)随机通达教学;
(2)抛锚式教学
(3)支架式教学——环节: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三、视听与传播理论
(一)经验之塔理论(美国专家戴尔)
1、戴尔把学习所得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3个大类10个层次:
(1)抽象经验:
言语符号,视觉符号;
(2)观察的经验:
录音、广播静态图像,电视、电影,参观展览,野外旅行,观摩示范;(3)做的经验:
参与活动,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2、基本观点:
经验之塔中最底层的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3、内容:
①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③概念可以用于进行推理,是进行思维、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基础,因而可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可以进行更好的抽象。
⑤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试听教学工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并易于理解的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4、意义: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
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二)传播理论
1、传播模式: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5W模式)
(1)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2)“5W”:
Who(谁)、Say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途径)、Towhom(对谁)、Withwhat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3)传播研究的5项内容:
①控制分析:
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②内容分析:
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③媒体分析:
研究传播通道,除了要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
④受众(对象)分析:
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⑤效果分析:
研究受传者对接受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4)优缺点: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它忽略了“反馈”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缺乏对“为什么”或动机方面的重视。
2、教育传播要素:
(1)教育者:
是系统中教育技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控制者,包括学校中的教师、社团中的指导者,学生家长等。
(2)教育信息: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涵盖了教育信息的索取、传递、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
(3)受教育者:
是接收教育信息的学生。
(4)媒体和通道:
教育传播媒体就是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所谓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传播的途径。
教育信息只有经过一定的通道,才能完成传递任务,达到教育传播的目的。
(5)传播环境:
良好的教育传播环境能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产生促进作用。
3、教学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四、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一)教育传播媒体
1、概念:
人们把可以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称为媒体,它是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
当媒体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人们将其称为教育传播媒体或教学媒体,它是教育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马歇尔•麦克鲁汉在其《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
①媒介
是人体的延伸——笔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电视是眼和耳的延伸。
媒体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官的变化,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
例如,使用书本,感觉重心是视觉;改用录音,就感觉重心从视觉转移到听觉了。
②媒体也是信息——随着媒体而来的“内容”可能是另外一种媒体。
例如,电影的内容可能是一部小说、一部戏剧,或是一部歌剧,而小说、戏剧、歌剧都属于媒体。
③媒体有“冷”、“热”之分——对象参与程度小的是热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对象参与程度大的是冷媒体,如电影、电视。
④、提出了地球村
3、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分类:
①投影视觉媒体;②听觉媒体;③视听媒体;④综合操作媒体。
(二)视听媒体的教学应用
1、视觉媒体辅助教学常用的方式:
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
2、听觉媒体辅助教学的主要作用与应用方式:
(1)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
(2)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3)提供个别化学习的听觉自学材料。
3、视听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1)主体式教学:
视听媒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时,可在一门课程或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手段运用,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开路或闭路教育电视系统播放或收视视听教材,按照事先排定的授课时间表进行教学活动。
这种形式的视听媒体教学,要求配有高质量的视听媒体教材和认真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收到低投资、高效率的效果。
(2)补充式教学:
在常规学校教育或课堂教学中,视听媒体教学主要以补充教学活动的形式来运用。
以增加教学信息传播容量和速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示范式教学:
视听媒体教材可提供规范标准的行为模式,供学生观摩仿效,学生可通过接收视听信息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对于师资力量匮乏和实验条件欠缺的教学单位尤其重要,可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的误导和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个别化教学:
视听媒体教学手段除了适合集体教学外,还十分适合自学方式的个别化教学。
有利于发挥各种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素质优势,适合自主式的继续学习。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
1、基本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技术 期末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