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奇观兴安灵渠绝品收藏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35367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12KB
世界之奇观兴安灵渠绝品收藏Word格式.docx
《世界之奇观兴安灵渠绝品收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之奇观兴安灵渠绝品收藏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充分写出了灵渠水的清、静、悠。
让后人充分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领略古人的聪明才智,这真是古人的一大创举和巨大的财富。
从现代力学原理角度来看,在当时科学技术受到限制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们祖先能设计建造得如此缜密科学,构思巧妙的巨大水利工程,而立于世界科技之前列,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子孙后代自豪的事。
当古人仅靠肩扛手推筑大坝于洪流之中,辟长渠于荒岭之间,使湘漓分派,让北水南流,这千古伟业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多少艰辛和多少挫折。
现在坐在船上,游人闭上眼,仿佛还能听到车轮滚滚、铁锤叮铛的声响。
因而灵渠也留下许多先人的古迹也流传着许多神奇、凄美的传说。
灵渠畔一副对联恰如其分表达了灵渠的历史味道和生命的活力:
湘漓异源非异源,自来地志纷纷,忘了相离两字;
秦汉杂霸不杂霸,只此江堤寸寸,亦当雄视千秋。
1963年郭沫若先生游览灵渠时,为灵渠填写了《满江红·
灵渠》一词,高度地赞赏了灵渠伟大的工程及历史价值,也褒扬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并作如下说明:
“1963年3月28日,天气晴明.往兴安观秦始皇三十三年史禄所凿灵渠,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
题刻有这首词连同说明文字的石碑现在就立在渠畔尚武亭内。
郭沫若《满江红——灵渠》(1963年作)全文:
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
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
闸水陡门三十六,辟湘铧咀二千丈。
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
湘漓接,通汉壮,将军墓,三人葬。
听民间传说,目空君相。
史禄开疆难复忆,猪龙作孽忘其妄。
说猪龙,其实即祖龙。
能开创。
四贤祠是游人进入灵渠景区所游览的第一站,其里面因奉祀对开凿灵渠和完善有功的秦监御史禄、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防御吏鱼孟威这四位先贤而得名。
原来这里是一座古庙叫灵济庙,后在太平天国时被战火焚毁。
此祠为1985年重建,祠中有四贤塑像、三奇碑和灵渠全景模型图。
四贤祠内还有天下一奇观——古树吞碑。
一棵已有780多年的大重杨树正在吞吃着一块乾隆十二年的古碑,而且至今重杨树还在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在吞吃着树下方的古碑,也许几百年以后,人们就再也见不到这块乾隆年的古碑了。
相传很久以前这附近有个寺庙.寺里的小和尚会在树下洗衣服。
为了方便洗干净衣衫,他就把这块刻着字的石碑当洗衣板来用。
由于这石碑是挨着树放的,谁知这么洗来洗去,就蹭破了树皮。
树每年要长大长粗,天长日久后,树皮就延着碑面长出来包裹着碑身,久而久之,便形成这一“古树吞碑”的奇观。
另外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宋末时期,战乱纷飞,民不聊生,朝庭到处征兵,见男子便抓,在一个贫穷的村落中,有一户姓梁的人家,家中只有夫妻二人相依为命,丈夫又被抓走,妻子思夫心切,整日以泪洗面,于是出家寻夫,走遍了万水千山,来到了这里,发现丈夫已死于战乱,被好心人埋葬在灵济庙旁的灵渠岸上,妻子在丈夫的墓碑前含泪七七四十九天,哭瞎了眼睛,鲜血流在了墓碑上洗去了碑上的名字,这一切感动了上天,一位仙人把妻子化成了一棵树,常伴在丈夫的身边,后人每次在此庙许愿都能如愿以偿,后来灵济庙中的和尚把墓碑放倒在树边,让他们夫妻团圆,天长日久,发现墓碑居然被树吞进去了,这真是夫妻情深。
还传说此碑被吞完进去以后,他们夫妻就能活过来生活在一起。
尽管是凄美的神话,但我们还是要祝福他(她)们早日团圆!
伫立在秦堤上的三将军墓与飞来石。
灵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飞来石与三将军墓的神话传说,灵渠始建时,由于妖魔猪婆龙经常作恶毁渠,使秦始皇派来修渠的两位主工匠张为、刘成延误时机被监官史禄杀掉。
此后第位主工匠又被派来修渠,在神仙的帮助下,从遥远的四川峨眉山飞来一块巨石,把正在作恶的猪婆龙精镇压在秦堤之上,永世不得翻身,灵渠终于得以修建成功。
(郭沫若词中所提“猪龙”即由此而来)。
而第三位主工匠李义却因不愿接受朝廷封官赐爵、独享功名自刎在湘江岸上。
后人为了纪念三个工匠修建成灵渠的功绩,就把三人合葬在灵渠岸畔,这座坟墓被称为“三将军”墓。
于是便有了三将军墓与飞来石的神话传说。
时光流逝,沧桑变迁,数千年来,飞来石还默默地伫立在秦堤之上,担当着护堤的神圣使命。
“三将军”墓
飞来石高一丈多,顶部平坦,有四季桂一株,可沿石阶登上。
飞来石的四壁题刻很多,和“飞来石”、“灵渠”、“砥柱石”等字,其中明代严震直的“修渠记”摩崖值得一读。
位于铧嘴上的美龄亭。
1941年8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了灵渠,后当时的国民党兴安政府在铧嘴之上建亭一座,命名美龄亭以示纪念,现亭中有清代著名书法家查淳题写的"
湘漓分派"
和明朝的"
伏波遗迹"
两块石碑。
这是一块全国罕见的“劣政碑”,也叫“损德碑”。
上书:
“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
这块石碑是记载了曾任兴安知县吕德慎的欺压百姓的劣行。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做了兴安知事的吕德慎,不但不为民谋利。
反而还大肆搜刮民膏,为中饱私囊,任意增加税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被欺压得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总想找个机会惩罚吕德慎,终于机会来了,老百姓听说广西当时的土皇帝陆荣廷由桂入湘路经兴安,于是拦路告状。
得知吕德慎的种种罪行后,陆荣廷异常愤怒,当即撤掉了吕德慎的职务。
后来老百姓为警示后人立下此碑,教育后人,做人要堂堂正正、当官要清清白白。
1941年10月,李宗仁先生参观灵渠后,对灵渠的美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指令兴安县政府在南陡的北岸建一座观景阁,1942年观景阁建成后,由李宗仁先生命名为“南陡阁”,并亲笔书写了阁名和撰联一对:
“南北关山展,陡流云汉横”。
登亭远眺,大小天平、铧嘴等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宽阔的秦城广场充分体现出浓郁的秦代文化,它有许多秦代石雕。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广场中心平台上高达3.9米、重大达10吨的中国第一壶——龙耳方壶,壶身夔纹装饰,显得华贵庄重,具有皇家气势;
还有当时秦始皇号召天下归一的秦诏版,此诏版显示了灵渠的修建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统一;
有细说湘漓同源的石鼓文;
有天下统一后的度、量、衡、文字、货币等。
上面介绍了灵渠的修建过程及湘漓同源论,还刻有由李斯发明中国统一后的文字——小篆。
无不显示出秦代的人文风情和深厚底蕴的秦文化。
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就是状元桥,也叫青云桥,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整座桥栏由汉白玉建造而成,桥栏上雕刻有八块精美的图案,有麒麟、狮子,寓意人间无灾无祸、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有福星、梅花鹿(福禄安康之意),有荷花(寓意人们要象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作人要堂堂正正,当官要清清白白),有鲤鱼跳龙门及双凤朝阳等等,都是一些吉祥的图案,桥面上有三块石板雕刻着非常精美的云彩,寓意人们平步青云。
此桥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书生连考三年状元都名落孙山,意志非常消沉,于是他出门云游四海,消遣散心,一天,他慕名来游览灵渠,走到青云桥边,遇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点化他:
走上青云桥,踏在云彩中,便会平步青云,心想事成。
于是他诚心诚意地踏上此桥,许了心愿,果然当年他就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来这位书生再来重游故地,寻找恩人时,把此桥由青云桥改名为状元桥。
为了保护古迹,我们现在已不让人走此桥,相传游人只要摸摸这状元桥,也一定会平步青云,事业发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奇观 兴安 绝品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