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一中高三语文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31347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81KB
湖北省监利一中高三语文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监利一中高三语文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监利一中高三语文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质彬彬
2、下列各组语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担纲
蕃薯
霄壤之别
和颜悦色
B、飙升
履新
径情直遂
含英咀华
C、峰会
谍血
惠风和畅
揄扬大义
D、飘红
突显
雍容大度
歪门斜道
3、下列各句画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小撮人鼓吹“台独”的不经之谈胆敢付诸实质性的行动,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迎头痛击。
B、美国政府虽然早在中美建交之时即宣布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可是至今仍与台湾当局藕断丝连,眉来眼去,其行径令人不齿之极。
C、中国足球队是不是自己心虚的东西太多,所以一出国门便自惭形秽,以致回回都是败报频传?
D、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举案齐眉,携手并进,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发展。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提出:
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
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B、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乡间小屋用花草精心装饰、时隐时现的丛林……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
C、台湾地区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D、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老师介绍说,厦门大学在新学期准备开设“爬树课”,是借鉴了美国、新加坡、台湾部分大学经验开设的生存训练课;
爬树,意在锻炼学生的体能。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而又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其性格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B、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他曾经对天地万物、人与社会都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但是现实的严酷与丑恶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在复仇道路上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他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C、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D、《雷雨》中的周萍是阴暗沉郁的周公馆中一个若隐若现的亮点,他是一个
在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不顾门第差别爱上了侍女四凤,甚至想着带四凤一起去往新世界。
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曹禺的理想。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
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
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题醒,即:
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
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
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
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
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
其实这是看错了。
试看:
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
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
四、“试才题对额”——宝玉;
五、“才选凤藻宫”——元春;
六、“才华阜比仙”——妙玉。
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
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
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
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
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
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
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
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
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
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
而“华”即生
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在人则表现为“才华”。
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文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zhǐ皆能。
此在古时,势所定才,“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本质(体性)却是“其致一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
两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
简单地“区分”:
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
《四书·
大学》开头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
贾宝玉公然宣称:
除“明明德”外无书!
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
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
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为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其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写的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材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
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
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
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
小说”。
B、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符。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窦建德碑
唐·
殷侔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于是元黄(即玄黄,指血)之祸成,而霸图之业废矣。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
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
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剙(同“创”,开始)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
唯夏氏为国,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
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
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庶几孙长沙流亚乎!
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于救邻,致败于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
嗟夫,此亦莫之为而为者欤!
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则太宗龙行乎中原,建德虎视于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
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
圣唐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过其庙下,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夏王之称,犹绍于昔。
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激于其文,遂碑。
9、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吊经营之勿终
经营:
往来周旋。
B、萧铣王楚,薛举擅秦
擅:
拥有。
C、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
分:
素质,犹天分。
D、九云雷方屯,龙战伊始
屯:
聚集,
积蓄。
10、下列各项中,完全属于作者不同意“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理由的一组是()
①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
②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
③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
④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
⑤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
⑥宽容御众,得其归附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称颂窦建德彪炳显赫的历史功德,“以耕氓崛起”而起义成功,接着叙述了窦建德忠义仁爱的的人品,这都远胜于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
B、开篇不同凡响,起首八句,说明议论结合,以议为主,如一短序,引入正题。
阐述作者“天命归于圣人”的观点,为窦建德国灭身亡的厄运感慨不已。
C、文章还从多侧面加以评论。
针对当时有人认为建德就好比前世项羽的谬误论点,作者予以驳斥,认为他是孙坚一类的人物。
D、最后一段,叙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监利 一中 语文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