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
- 文档编号:1593048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59KB
《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
《《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
《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
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田玲
点评:
陕西省教科所薛翰铭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选取
“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的经典。
教材选择这篇经典散文作为教学文本是符合新课标第四阶段目
标的。
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我主要想通过探究、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从本文朴素的语言中学习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感
悟到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从而触动学生心灵,体察身边的亲情。
综上所述,立足文本,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质,又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有所熏陶,是这篇课文教学的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记叙性散文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加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在福中不知福”,对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出来的爱,常常熟视无睹。
因此,抓住散文的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于爱的思索,是很有必要的。
这篇文章内容是表现父子亲情的,是学生熟悉的主题,而且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只要引导恰当就行。
文章语言简练自然、朴素无华,读起来也没有多少障碍,会有阅读成功的愉悦感。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抓线索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如何通过
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资源利用】
教材、教师、学生、课堂、资料等等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
这节课的教学,将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和教材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交流等,阅读文本,领悟文本。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使用旁批的方法,从文章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体会父爱的深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语言,深入体会情感,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难点:
触动学生心灵,感悟身边的爱。
【教学过程】
、画面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屏显),它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预设:
艰辛的父亲,沧桑的父亲等。
师:
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
皱纹、眼神等。
师: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头一
—背影,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
(屏显“父亲爬月台”一段,生齐读)预设:
这是一个肥胖的父亲,这位父亲在艰难爬月台,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的父亲等。
师:
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
衣着、动作。
师:
大家分析得颇有道理,那么这幅画面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读出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用美术作品导入,由形象的画面到生动的文字,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而且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经典也埋下伏笔。
二、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行初步赏析。
自读,提问,感知。
1.文题为“背影”,那么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
“背影”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
共四次,线索,贯穿全文。
2•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
预设:
最感人是第二次具体描写背影。
3.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
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
(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现在,再读这幅文字描绘的画面,你又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
(学生朗
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
预设:
穿戴、动作等细节。
通过细节描写,把父亲最本质、最真诚的内心情感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读出深沉的父爱,是爱,让“背影”定格在作者心中,也永恒在读者心里,成为一幅质朴深沉的父爱图。
(板书:
永恒爱)
屏显:
永恒的背影,深沉的父爱。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能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基本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明白全文的中心,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再强调第二次背影,突出重点,聚焦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也为后面的品味语言和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三、圈点旁批,体会情感
这爱,让作者潸然泪下,也让我们感动至极。
为了更好地体悟文
章的情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阅读的方法一一旁批法。
1•什么是旁批法呢?
师:
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旁边写批语。
批语可以是赏析式的,也可以是感悟式的,还可以是拓展式的。
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些旁批的方法。
赏析式旁批示例:
原文
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攀”“缩”“微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倾”,连用三个动词,
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完整的表现了父亲爬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
月台时的吃力和艰难。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也和父亲是一个胖子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相对应,如此艰难,父亲也在所不辞,更能突出父亲心中深深的爱子之情,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
感悟式旁批示例:
原文
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我看到了一个为
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了儿子不辞辛劳的父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
亲。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看到老人一个
艰难的、凝铸着爱的深
情背影。
拓展式旁批示例:
原文
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我想起母亲在巷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口等我回家时被路灯
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拉长的身影,那被晚风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
掠起的衣襟,看到我时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咼咼扬起的手臂,拉着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的手靠着她回家的
温暖感觉。
读了这段文字,终于明白,那等待里饱含着母亲深沉的爱。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作者流泪,选择你
感受深刻的一次做个旁批,可以使用一种旁批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糅合在一起进行旁批。
(生默读,进行旁批,师巡回指导。
)
(交流补充旁批。
分别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请学生按照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先深情朗读,再交流旁批。
)
预设:
流泪的句子
旁批
至V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
见到父亲,目睹破
洛家境,又想祖母
这是难过的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望见父亲为自己
买橘时艰难的背影一
—这是感动之泪!
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看不见送别的父
亲背影了一一这是惜
别的惆怅之泪!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读父亲信,再现父
亲冃影这疋思念
之泪!
3•你在阅读时还在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做了旁批?
让我们来分享你的体会。
(指导学生分组采用旁批的形式,品味语言,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旁批、再进行合作交流、研讨、完善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
4.小结:
我们会发现,如此深沉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使用大量的修辞,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品味到情感的?
屏显:
朴素、自然的语言也能感人。
旁批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
这是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旁批的读书方法,在旁批过程中,重点抓住四次流泪,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既能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又能学习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迁移延伸,布置作业
播放黄磊的《背影》,聆听中回忆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
母亲掠起我们遮住眼睛的刘海,翻好我们的衣领,递上一杯牛奶;没有汽车的父亲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守候,接过你沉甸甸的书包……只要你善于观察,拥有感动,就会写出美文。
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父亲或者母亲还有哪些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请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这个细节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
所以,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次练笔,突出自然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整合起来,重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特点。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教学反思】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许多名家作为公开课上过,好的教学设计不胜枚举,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推陈出新,实现突破,让我颇感棘手。
几经研究,我选取了第二次背影作为切入点,选择了教学生旁批来体会情感。
首先通过画面从第二处背影介入教学,聚焦背影,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作者,感受深沉的父爱。
继而在指导旁批的方法时依旧以第二次背影为例,进一步从细节凸显出父爱,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爱的细节,体会身边的亲情。
在此基础上借助旁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四次流泪的细节描写,力图勾连“父子”情感,同时也给予学生一
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以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活泼的思想和表达让我觉得确实是一次有
益的尝试。
反思设计和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突出体会:
一是旁批确乎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古人云: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写旁批、作札记乃是行之有效的传统良方。
先示范,“抛砖
引玉”,再演练,联系运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
但是,什么样的旁批才是好的旁批,还应该进一步给予学生指导。
比如有思考价值的,语言凝练优美的,让大家感动之余有所收获的,让学生明确提升旁批水平的方向。
二是做旁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
学生在旁批过程中,语言赏析的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交流时师生恰到好处的点评,让思考探究在审美层面上又有所延伸和拓展。
三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有意识的修改语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旁批生动感人些。
这其实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
跳出了以往分析人物、语言、写法的固有框架,学生兴趣盎然。
这也给予了我感染和启迪,让我将自认为过于简单又苦于没有新思路的板书在课堂上随机创新,改成了“细
节一一情感一一爱”“三足鼎立”的稳固造型,用“旁批”和“品味”加固,用“父背影”和“子眼泪”支撑,突出了教学重点,也突破我自设的瓶颈。
当然,语文课总是有遗憾的课。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朗读的还是有些少,只是在交流旁批时候用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先朗读再交流,远
远不够。
再者,旁批时学生的关注点在自己感兴趣的局部,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亦有欠缺。
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还得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再作提升。
【专家点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教学 设计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