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926182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48KB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语文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早已经不是什么人迹罕至的东西了。
成语:
替换为:
4、《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和《我的大学》。
《童年》中塑造的(填写小说中的人名)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5、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
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
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0题
(一)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诗,诗中的“醉”和“忙”两个词语都用的好,请选择其中一个赏析其妙处。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
(1)陋,人咸易之。
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来往。
然读书能刻苦,自奋激,自竖立
(2),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尔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人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人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否记者乎?
(选自《板桥集外诗文》)
【注释】
(1)寝:
丑陋。
(2)竖立:
同“树立”,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屈曲委蛇:
弯曲。
这里指曲折难尽的深意。
委蛇,同“逶迤”。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1)见往事耳往事:
--------
(2)孰若孤孰:
------------
(3)幼时殊无异人之处殊无:
----------(4)人或当食忘匕箸或:
8.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9.结合【乙】文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郑板桥读书方法。
10.请说说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在学习上受到的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1-15题(15分)
大地的语言(节选)
阿来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
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
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
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
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
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
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
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
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
我喜欢这样的景象。
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
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
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
从井中汲水的人。
操耒犁地的人。
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
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
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
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
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
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选自《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
11.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
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
1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1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
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①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14.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内容:
结构:
15.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6.本文作者曾说过:
“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和城市”,人们也“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午吃对冲资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
但现实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快。
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有发展就难免会有损失和牺牲。
请联系现实,谈谈阅读本文后的看法。
一个人的阅兵式
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
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
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二十年。
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
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
山里不能有火。
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
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
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
白天老人不会待在房子里。
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
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难行。
不平整,藤多,每走一步,我们都得把腿抬得很高。
果然不顺。
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没找到老人。
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大累。
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
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
以为是梦。
是真的。
“快看”!
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
让我惊讶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
抬头。
挺胸。
踢腿。
甩膀。
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
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
“你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
”
“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
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
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
向导笑,山里,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
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依恋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那天是国庆。
一晃十年过去了。
这些日子,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
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来临的时候,是在山上,还是在他家的电视机前正步走呢。
还有,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一片葱绿吧。
(选自《读者》2009年第22期)
17、本文以“我”的行踪见闻感受为线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寻找护山老人)--&
rarr;
()--&
()
18.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一个人的阅兵式”的理解。
19.结合语境,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①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②抬头。
20.如果护山老人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参照下面任一示例,为护山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①:
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
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示例②:
宋文骢--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
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
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
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四、作文(40分)
21.在青春路上,你不愿意言听计从,不愿意唯唯诺诺。
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
不想长大,是因为不想过早失去童年的那份纯真;
不想哭,是因为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
不想回头,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丢掉了前行的信心与勇气……青春的你,一定在自己的心底里有很多的“不想”,那就请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现出思想的美丽吧!
请以“我不想__________”为话题,写一篇6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