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worddoc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21510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51.28KB
山东省潍坊市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word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潍坊市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word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worddoc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
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
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恍惚错落有致B.簇新清翠欲滴
C.涓秀树影婆娑D.斑驳肆无忌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
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
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
B.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C.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
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
D.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
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D.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版权保护大环境尽管持续改善,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版权纠纷高发期,保护知识产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B.既然环评的目的是预防环境不被污染,那么有关方面就应该将项目建设中的环境隐患纳入环评范围,全过程回应民众关切。
C.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奶奶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
D.园林专家指出,海芋、马蹄莲等植物体内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和水肿,严重的可诱发窒息,导致死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古典诗歌欣赏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情景上,将其作为核心范畴。
古典诗论之所以这样重视情景的关系,表面上看,是由于诗歌往往作为现场交往的手段,自然景观和人情世事都在现场引发,现场感决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
往深处探索,这里似乎还有和中国的绘画一样的美学原则,那就是把重点放在人和自然的和谐上,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建构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诗学范畴”。
②现场感的“感”,一方面指所感对象是景物,另一方面指所感主体是人情。
但有些诗评家却常把两者绝对割裂开来。
如宋诗评家范晞文,在分析诗歌时,往往把律诗对仗句的情景机械分割为“上联景,下联情”“上联情,下联景”之类。
个中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传统的诗学理念中片面强调真和实,不免将之推向极端。
至于把“真”和“实”机械地等同起来,就更加僵化了。
在这一点上,连王夫之也未能免俗。
他把景钉
死在“实”,也就是现场感上。
他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这就把景观的“真”变成了现场亲历的“实”。
③对这个理论上的偏颇,许多诗评家长期含而混之,只有清代的黄生提出挑战:
“诗家写有景之景不难,所难者写无景之景。
”有景之景,写五官直接感知,因情绪而产生变异感,这是常规现象。
而“无景之景”乃不见之见,变不见为见者,情也。
后来,清人乔亿提出了一个与王夫之的“目接”相反的范畴“神遇”,可以说为黄生的“无景之景”提供了理论支撑。
“景有神遇,有目接。
神遇者,虚拟以成辞……”这个“神”隐含着诗的虚拟、想象,由情而感的自由。
④“神遇”是想象的,有可能不是真的。
其感染力从何而来呢?
早在明朝,谢榛就提出与写实相对的“写虚”。
认为诗人的功夫就是在虚实之间“权衡”。
实际上就是说写实与写虚的对立并不是僵化凝固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他认为贯休的“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景实而无趣”;
而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情”。
⑤在汉语中,虚和假是联系在一起的,怎样才避免由虚而假,达到由虚而真呢?
元好问曾经提出,虚不要紧,只要虚得诚就是根本。
实际上,诗人无不自以为是诚心而发,可是事实上,假诗还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乔亿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了突破,这个突破首先在理论范畴上。
一般诗评词评,大都从鉴赏学出发,而乔亿却从创作论出发,从创作过程、从难度的克服来展开论述:
景观万象已经给前人写光了,经典的、权威的诗语,已经充满了心理空间。
怎样才能再虚而不假,虚而入诚呢?
乔亿提出“同题而异趣”,也就是同景而异趣。
人心不阿,各如其面,找到自我之心与他人之心的不同,即使面对的是相同的景物,诗文也会有无穷的不同。
(节选自孙绍振《情景之真实、变异和相生》,有删改)
6.根据全文内容,下列有关诗歌情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作为现场交往的手段时,景物和人情都在现场引发,现场感决定了不能把它们绝对割裂开。
B.诗歌情景的真和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鉴赏诗歌时不能把“真”和“实”机械地联系在一起。
C.诗歌的景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实景和虚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诗人的功夫就是“权衡”虚实。
D.只要诗人能找到自我之心与他人之心的不同,即使所写的景物与其他诗歌相同,表现的情趣也会不同。
7.依据第③段内容,下列诗句及分析不符合“无景之景”特点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想象酒醒时只能独自面对岸边杨柳、凄冷晓风和如钩残月,表现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借景抒情,用白云随风飘浮比喻友人行踪不定,用夕阳不忍离开大地,表现对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写日后一定登上泰山顶峰,那时俯瞰群山,群山会显得更渺小,表现泰山的雄姿和气势。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通过想象与亲人团圆时,共剪西窗烛,再谈及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诗学理念中片面强调真和实,可能是导致一些诗评家常把所感对象和所感主体绝对割裂开的原因。
B.元好问认为,只要虚得诚就能避免由虚而假,可实际上,尽管诗人无不诚心而发,假诗仍然遍布天下。
C.一般的诗评词评大都从鉴赏学出发,而乔亿则从创作论出发展开论述,这在诗论的理论范畴上是个突破。
D.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诗评家的评论,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批评或肯定,表达了作者对诗歌情景关系的独特见解。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口孰能听之?
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
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
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楚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
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王曰:
“何其暴而不敬也?
”命吏诛之。
左右大夫皆进谏曰:
“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
”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
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
“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
”王曰:
“何谓也?
”对曰:
“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
臣之兄尝读故记曰:
‘杀随兕者,不出三月。
’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
”王令人发平府
而视之,于故记果有,口厚赏之。
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
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
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
“王之疾必可已也。
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
”太子曰:
“何故?
”文挚对曰:
“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
”太子顿首强请曰:
“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
”文挚曰:
“诺。
请以死为王。
”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有顷,问王之疾,王怒而不口言。
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
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
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
文挚曰:
“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
”王使覆之,文挚乃死。
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
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
仲冬纪·
至忠》,有删改)
[注]平府:
书库名,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诛:
惩罚
B.此必有故,愿察之也故:
故交
C.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发:
打开
D.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
激怒
10.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非贤主口孰能听之
②于故记果有,口厚赏之
③王怒而不口言
A.其且为B.焉乃为
C.其乃与D.焉且与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B.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C.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D.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阐述了忠言虽逆耳逆心、但君主不能厌恶听取的道理,运用朴实易懂的比喻论证,增强了说服力。
B.申公子培品德高尚,不怕获犯上不敬之罪,替楚庄王接受射杀随兕带来的不祥之灾,为君王竭尽忠心。
C.文挚精通医术,他明知用激怒齐王的手段治病会有不测,但还是冒死而行,显示了高尚的节义。
D.文章通过楚庄王游猎诛杀贤臣和齐王患病烹煮名医两件事,告诫为政者要善纳忠言。
厚遇忠臣。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
(5分)
(2)太子顿首强请曰: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括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注]元判官,诗人朋友,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1)“鸟雀空城在”与“空山新雨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个“空”字,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人“渺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市 第三次 高考 模拟考试 语文 word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