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要解 第5课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914057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92KB
三戒要解 第5课Word格式.docx
《三戒要解 第5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戒要解 第5课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阿努约嘎的三十六种灌顶,在《集密意续》中有非常广的讲述,我在这里不广说。
见解:
法界无生离戏普贤佛母坛城、有境自然智慧自性任运自成普贤佛父坛城、二者本体无别大乐佛子根本菩提心坛城。
也就是说,法界是从对境空性方面讲的,智慧是从有境方面讲的,佛子根本菩提心坛城,则是指外境空性和心识智慧二者无二无别,这就是所谓阿努约嘎的三大坛城,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三垫天尊坛城。
对此三坛城,并未如大圆满一般远离一切寻伺方式来修行,在阿努约嘎中需要通过寻、伺的方式进行抉择。
修持:
修持解脱道和方便道。
解脱道有随义和随句两种。
其中,安住于无分别念的境界中,即为随义瑜伽;
仅以持诵咒语而明观妙力显现的天尊坛城,也就是安住于无缘当中,一边明观本尊一边念诵心咒,则为随句瑜伽。
方便道则是依靠上门和下门的修持方式生起俱生智慧。
行为:
了知一切心境均为大乐智慧的游舞,从而无有取舍地行持。
不管对心还是外境,全部了知为大乐智慧。
有很多人说密宗大乐智慧,非常好听,可是很多道友的心态和行为,根本不是玛哈约嘎、阿努约嘎或者大圆满的根基。
金刚道友之间不和,经常生嗔恨心,对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看到这些行为,不要说密法,连大乘根基都没有成熟。
因此,希望你们应该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根基,不要太高攀了。
有些人,甚至小乘讲的沙门四法到底能不能做到?
大家还是要想一想。
如果做不到,想成为小乘根基和小乘的法器都不具足条件。
这样的话,名相上虽然是修行人,实际与世间不信佛的人没有很大差别。
我对有些人的所作所为,真的生起厌离心。
看他们的相续好像越来越与法不相应,我这样讲经说法到底有没有很大意义?
尤其讲这些殊胜窍诀觉得特别可惜!
应该隐藏在自己的心宝当中,没必要在刚强难化的众生面前泄露秘密!
果位:
究竟五道本体的五瑜伽与十地,次第修持随法性真如的五道而净除十地的十种所净,显现自地的一切功德。
本来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是无上密法中最高的法门,也就是宁玛巴最殊胜的法门。
只是有些大德的法本里面有不同的表示,比如有些说经、幻、心三部,经指阿努约嘎的《集密意续》,幻指玛哈约嘎的《大幻化网》,心是心滴大圆满;
也有些法本中说:
续部、圣教和窍诀,续部指玛哈约嘎的《大幻化网续》,圣教就是阿努约嘎的《集密意续》,窍诀指阿底约嘎。
所谓的玛哈约嘎,在宁玛巴比较兴盛,也即大幻化网的教法比较兴盛;
阿努约嘎不太兴盛,不像大圆满一样。
你们也记得吧,以前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说过:
堪布尼登曾经专门闭关,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作了《集密意续》的讲义,大概有四函。
意科喇嘛知道以后说:
以阿努约嘎《集密意续》度化众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造了这么多的论典只是浪费笔墨而已。
堪布阿琼的密传中也有:
有一次他在光明梦境中到了噶陀的一个寺院,在翻阅续部时,密主护法神亲自对他说:
现在阿努约嘎《集密意续》度化众生的时间已经过了,你翻阅这些有什么用呢?
当时学院里面,《大幻化网》和大圆满都是很兴盛的,后来很想好好地弘扬《集密意续》,学院的很多堪布商量以后,迎请谛察活佛在大经堂里给大家灌集密意续的顶。
当时可能是1993年,灌完顶以后,德巴堪布给大家念了尼登堪布讲义的传承。
我好像只听了一函,因为跟随法王到美国去,没有听完。
但从此以后,学院当中一直没有讲,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吧。
十年当中,密宗班每年都会讲《大幻化网》、大圆满。
按理来说,宁玛巴的经幻心三部是不能分开的,但就像意科喇嘛和堪布阿琼说的那样,可能现在以《集密意续》度化众生的时间已经过了,因此,学院当中有关阿努约嘎《集密意续》方面的闻思不太兴盛。
无论如何,堪布云嘎引用《集密意续》当中有关地道不同的名词和用法,在这里已经讲了。
下面将五种瑜伽和十地对应起来讲。
一、资粮道意乐心瑜伽,包括第一不定迁变地与第二能依根本地。
此瑜伽净除相续的粗、细业习,而次第成就五眼六通、细微神变等共同悉地,现见佛化身等显现资粮道的所有功德。
这里讲到了意乐心瑜伽、辨大种瑜伽、赐大安慰瑜伽、获大授记瑜伽,以及大妙力道圆满瑜伽。
这五种瑜伽每一个都包括几个地,总共十地。
这种说法,《大幻化网》和大圆满当中都没有提,显宗也未提及,是有关五瑜伽和十地比较独特的一种说法。
二、加行道辨大种瑜伽,包括第三净除粗障地、第四恒时修学地以及第五所依福德地。
前面资粮道包括两个地,加行道包括三个地。
此瑜伽清净粗、中、细现行因习气,仅以风心成就天尊身,并显现昼夜不间断证悟一切如幻等加行道的所有功德。
以会供行为摧毁精、尘、风的粗乐,远离五怖畏,灭尽有漏而获得见道赐大安慰瑜伽。
获得见道时会远离五种怖畏,第一,无有断食的怖畏,比如我现在找不到食物,“会不会没有饮食啊”这种怖畏是没有的;
第二无有死亡的怖畏,获得一地菩萨以上,对死亡不再担忧;
第三,无有不赞自的畏惧,“为什么赞叹他、不赞叹我”,这种怖畏是没有的;
第四,无有堕恶趣的畏惧;
第五,于众眷属中无有畏惧。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应该有。
三、赐大安慰瑜伽,包括第六殊胜地,清净众生的障碍、现量见到法性自相,从而成就空乐智慧光明天尊身,一千二百功德获得自在,前往报身五部刹土听闻佛法等,显现见道的一切功德。
从见道光明中出定而现证修道,获得大授记瑜伽。
四、获大授记瑜伽,包括第七所缘生果地,此瑜伽清净同时存在的障碍后,成就证悟法性之智慧以及清净天尊身,显现不间断的双运身。
五、究竟道时获得大妙力道圆满瑜伽,此瑜伽包括第八安住不变地、第九周遍法性地以及第十圆满相融地,依次清净粗、中、细的随眠烦恼障碍。
如是大授记瑜伽和大妙力道圆满瑜伽所包括的修道四地,按照共同乘而言,则为修道九地所摄,修道的功德从见道的一千二百功德的千倍,直至等同千万俱胝那由他不可言语刹土极细微尘数之间次第增上,显现四幻化、十自在等所有功德。
如此四学道究竟后,获得果灌顶末际所依精、尘、风三者的细微之因已断绝,从而使能依微细心识也得以清净,最终现前与二十五果法无二无别、任运自成的大乐身。
上述的五瑜伽与十地的定义,在显宗经部、根本续《大幻化网》以及窍诀大圆满当中,虽然未曾见过有明确宣说,但一般而言,五瑜伽中的第一意乐心瑜伽是指在资粮道时,光明与本尊身二者仅仅是由意乐引发的信解之对境,并非真正现量见到,因此称为意乐心瑜伽。
第二辨大种瑜伽:
获得加行道时,虽然仍属有漏法,但不会再度退转,因为种性已经确定了。
《现观庄严论》也说:
获得加行道忍位时,不会堕入恶趣。
此瑜伽包括三个地。
第三赐大安慰瑜伽:
见道时远离五怖畏等,现量见到法性超离一切世间法,因而称为赐大安慰瑜伽。
第四获大授记瑜伽:
此处指获得修道时,在第八地以时处等固定方式真实获得如来的授记,因此称为获大授记瑜伽。
第五大妙力圆满瑜伽:
究竟道时,学道双运功德的妙力已经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大妙力圆满瑜伽。
下面对十地的概念作个介绍:
由于资粮道时有漏与退转都有,因而称为第一不定迁变地;
第一瑜伽阶段的一切现证是生起能依加行道等的根本,故而称为第二能依根本地,此二者均属资粮道。
加行道时,净除障碍见道义光明之现行因的一切习气,因而称为第三净除粗障地;
昼夜不间断以如幻方式修学双运之因,所以称为第四恒时修学地;
依靠近因所积的福德获得无漏智慧,故而称为第五福德所依地,此三者包括在加行道当中。
堪布云嘎在《三戒论》的讲义里面,把阿努约嘎这一部分讲得特别广,对五瑜伽和十地的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非常清楚。
以前堪布德巴讲过一次,谛察活佛给大家灌顶以后,在窍诀修持时特别喜欢亲自去指导,并要求一定要背诵五瑜伽、十地等。
有些大善知识和有智慧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学问,都会有浓厚的兴趣;
很愚笨和性格与法不相应的人,不管看到什么书,都觉得:
这个与我不相应、那个与我不相应……就像胃病患者见到食物一样。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法,都应该以恭敬心接受,这一点非常重要。
见道时现量见到义光明,依此可使无漏功德与日俱增,更为殊胜,故称为第六趋至殊胜地。
修道时,观想并修习有学道的双运之义,而成就无学果位的双运身,为此称为第七所缘生果地。
这一地由修道所包括。
究竟道时,恒时安住于法界智慧无二无别的密意中,无有迁变,由此称为第八安住不变地;
法性义光明与有法圣尊身的显现二者无离无合之法性手印周遍一切,因此称为第九周遍法性地;
妙力显现的庄严色身均于无生法界中圆满究竟,圆融一味,为此称第十圆满相融地。
这一切地的大多数名称,是从不固定方面来说的,它们都属于有学地,各自的暂时障碍清净而获得上地功德,因而按照暂时安立的各自定义来看,那一地的补特伽罗也不一定具足所有的条件。
最后一地虽然称为无学地,也只是名称而已,就像阿罗汉向也可以称为阿罗汉,实际并非真正的阿罗汉一样。
第三明点瑜伽,入门:
着重强调获得有戏、无戏、极无戏、最无戏四灌顶。
《上师心滴》和《杰珍大圆满》当中都讲到了这四种灌顶。
“戏”一般是勤作的意思,最初宝瓶灌顶是有勤作的,中间无有勤作,最后是最无勤作,在最无戏的时候只要观一观自心……很多人得过上师心滴的灌顶,在最无戏灌顶时比较简单,什么都不用准备,只要观赤裸本性就可以了。
断定诸法于觉性本体中原本就已成佛,不需要依靠地道而再次修成。
懈怠者无勤而解脱,以本来清净自然安住来护持境界。
懈怠者每天观自己心的本性就可以,听课也不用去……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是懈怠者无勤得解脱吧。
精进者有勤而解脱,即依靠顿超六要开启如来藏之密藏门,从而现量见到如来藏光明。
一切显现均现为法性游舞,因此远离破立贪执而安住。
究竟四相而趋至任运圆满普贤如来无别地或无上智慧地。
此三乘无需依靠对治刻意断除一切烦恼,具有将觉性智慧转为道用的方便,因而称为随转方便乘。
丙四(别解脱与菩萨戒是密乘戒之分支)分三:
一、成立三种性趋入密宗道;
二、以意乐差别略说趋入方式之分类;
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丁一、成立三种性趋入密宗道:
五十万续之教证,成立声闻与缘觉,
以及菩萨分别有,趋入金刚持道者。
此处根据《五十万真如成智续》的教证来成立,声闻、缘觉、菩萨乘分别都会趋入密宗道。
前面已经讲了,最后依靠能成熟的灌顶以及能解脱的窍诀,趋入密宗以后,才可以获得成就,这是诸多续部的观点。
在这里也讲到这一特殊观点,声闻、缘觉、菩萨都有各自趋入密乘道的途径,也就是最后必须趋入密宗道。
如是九种次第的前六者,也即三种性的所化众生,都要趋入玛哈、阿努、阿底三约嘎。
一般说来,一切众生的界性或种性千差万别,但归纳而言,可分为下、中、上三种,下根指声闻种性,中根指缘觉种性,上根指菩萨种性。
这三种根基,各自都有趋入无上金刚乘持明道者。
关于这一点,以《五十万真如成智续》的教证可以明显成立。
此续云:
“不同石头之种类,熔化成铁铜与银,依靠真实点金剂,悉皆转变为金子,如是以心之差别,三类种性之戒律,倘若入此大坛城,则称之为金刚持。
”比如有三种不同的石头,熔化之后分别会变成钢铁、铜和银子,以此比喻三类人,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分别成熟声闻、缘觉、菩萨三种种性。
那么依靠点金剂,不论铁、铜还是银子,最后全部会变成金子;
同理,声闻、缘觉、菩萨入于密宗大坛城以后,相续中的戒律全部会转变成密乘戒。
其中,以上、中、下等石头比喻未趋入宗派的三类种性;
以铁、铜、银三者来比喻已趋入三种性各道并已得各自果位者;
这三种物质依靠点金剂可变成金子,比喻趋入无上密宗金刚乘者,毫不例外均成为持明者。
以上分别将比喻对应意义作了说明。
麦彭仁波切曾将这个教证用在《建立三戒一体论》当中,今年我们讲戒律的话,应该三个戒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戒要解 第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