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检验的必要性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908815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48KB
过程检验的必要性Word下载.docx
《过程检验的必要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检验的必要性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其次,从质量检验本身的作用和任务来看,质量检验部门是企业中承担专业检验和管理任务的机构,它既要代表企业进行把关检验,执行内部监督,又要代表国家和用户进行验收,同社会和用户(或消费者)的利益紧密相关。
也就是说,它既要对出厂产品的质量起把关作用,防止漏检,也要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防止错检;
这里所谓的漏检是把不合格品当成合格品,而错检则是把合格品当成不合格品。
所以检验是要维护生产者、用户和国家三方面的利益。
第三,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
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
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
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定于企业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
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
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的关系问题。
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
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
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三是如何正确对待企业机制和机构改革同质量检验的关系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机构设置是企业的自主权,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干预,他们认为,企业推向市场后,自然而然会重视产品质量,质量检验工作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主张可以放松质量检验,取消或精简质量检验机构,有的企业把产品出厂检验权交给生产者,归属生产车间负责,或交给销售部门直接负责,更有甚者
不设检验员,以操作工的自检代替专职检验,检验把关职能已不存在,或者形同虚设。
必须指出,以上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若不加以纠正,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导致产品质量显著下降。
我国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个体企业,都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都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特别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企业的经营必须在国家或政府的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调控下进行,即使是个体企业,为保证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必须接受国家对质量的监督检查。
所谓企业的自主权是有一定范围的,政府主管部门要免除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不能包办代替企业法人的权利,但绝不是放任不管,任其所为。
对于企业撤消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机构的,主管部门必须进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
济的健康发展。
至于那种认为企业一旦推向市场,质量就自然而然会好起来的观点,既无根据,也与事实不符。
恰恰相反,企业推向市场后,更要大力抓好质量管理,更要调整、充实,并采取措施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否则,企业本身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
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概括起来,检验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1)度量。
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
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
根据比较结果,判定被检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
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
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重新进行全检和筛选。
为此,质量检验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第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质检人员队伍;
第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第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第四,要有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以上简要说明了质量检验的概念、定义和应具备的具体条件,下面则要进一步明确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把关的职能
把关是质量检验最基本的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
这种职能是质量检验一出现时就存在的,不管是过去和现在,即使是生产自动化高度发展的将来,检验的手段和技术可能有所发展和变化,质量检验的把关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如前所述,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法、环(4MIF)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各个工序不可能处于绝对的稳定状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要求每个工序都保证生产100%的合格品,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通过检验实行把关的职能,是完全必要的。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化,可以减少检验的工作量,但检验还是要存在的。
只有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
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的职能
现代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在于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广义来说,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对后面的生产过程和下工序的生产,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特别是检验的预防作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众所周知无论是工序能力的测定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一批或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方能实现。
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产过程的状态。
如发现工序能力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状态,则要及时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提高工序能力或去除生产过程的异常状态,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事实证明,这种检验的预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2)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当一批产品或一个轮班开始加工一批产品时,一般应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不一定只检查一件),当首件检验合格并得到认可时,方能正式成批投产。
此外,当设备进行修理或重新进行调整后,也应进行首件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大批出现不合格品。
正式成批投产后,为了及时发现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无出现不合格品的可能,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地去进行巡回抽查(即巡检),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3.报告的职能
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
这是为了使领导者和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为了能作出正确的质量决策,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必须把检验结果,用报告的形式,特别是计算所得的指标,反馈给领导决策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验收检验的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降级率以及相应的金额损失。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相应的金额损失及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的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报告。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报告。
(7)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报告。
(8)其它有关报告。
4.改进的职能
质量检验参与质量改进工作,是充分发挥质量检验搞好质量把关和预防作用的关键,也是检验部门参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体现。
质量检验人员一般都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业务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担任。
他们经常工作在生产现场,对生产中影响人、机、料、法、环等因素了解最清楚,质量信息也最灵通。
他们比设计、工艺人员了解质量的情况要多一些,深一些,因而在质量改进中能提出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这也是质量检验人员的优势所在。
特别是实行设计、工艺、检验和操作人员联合起来搞质量改进,才能加快质量改进的步伐,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质量检验中质量改进职能作用的发挥,会受到企业广大职工的欢迎与支持,从而更加密切了工检之间的关系,质量检验工作也能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因而也提高了质量检验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三、质量检验的“三性”建设
“三性”是指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这也是对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
1.检验工作的公正性
检验工作的公正性是对质量检验最主要的要求,没有公正性,检验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谈不上把关的职能。
所谓检验工作的公正性,是指检验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时,既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独立行使产品质量检验的职权,又要坚持原则,不询私情,秉公办事,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原则性是公正性的基础,坚持原则,就是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严格执行订货合同,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
是非要清楚,奖罚要分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一切按原则办事。
按原则办事,关键在于碰到矛盾时,能否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不受任何势力或人员的无理干扰,也不因任何人的求情或私人关系而高抬贵手。
例如,当产量和质量发生矛盾时,工厂利益和用户利益发生矛盾时,或者质量和交货期发生矛盾时,都应坚持质量标准,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
质量争议是经常发生的,商业贸易中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生产中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之间,检验工人本身与生产工人之间,对同一产品质量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
这些争议涉及到双方的利益,小则争吵不休,大则诉诸法律。
最后依靠第三方做出仲裁和判决,这种仲裁和判决是否正确,取决于通过检验提供充分有效的检验结果和检验数据。
为此,要求检验人员有高度的思想素质,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政策性,要在处理问题中,根据事实和
客观标准作出公正的裁决。
此外,还有大量的质量审核、质量评价和抽查监督工作,离开检验的公正性,这些工作也会失去真实的意义。
2.检验工作的科学性
这里说的是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按照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客观地评价产品质量。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对检验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
也就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均有可以胜任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程 检验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