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资源规划结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9879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21KB
水土资源规划结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水土资源规划结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资源规划结课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河道内用水中,淋盐用水一般不单独计算,因为有淋盐需要的地区,在计算灌溉用水中已经考虑了,淋盐水回归到河道之后,也为冲淤、航运、水力发电等综合利用。
3)鱼类及野生生物生态环境用水。
河内鱼类及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用水,必须建立在各条河流实际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在估计每一个水资源分区内鱼类及野生生物用水量时,以分区河流出流点的月流量状况作为判断,根据河道内径流用水所占比例60%、30%、10%三个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定出小区出流处足以维持生命栖息和其他要求的“流量估值”。
国外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归纳起来有四种:
(1)历史流量法,包括蒙大拿法、流量历史曲线法、产水常数法;
(2)水力定额法包括湿周法、简化水尺分析法、R2CROSS法、WSP水力模拟法等;
(3)栖息地定额法,包括河道流量增加法(IFM)、有效宽度(UW)法、加权有效宽度(WUW)法、偏好面积法等;
(4)整体分析法,包括BBM法,澳大利亚的整体法等。
在国内,系统研究河流生态需水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内涵于外延等没有统一的定义,对其计算方法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完善。
国内有几种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计算方法:
1)最小月平均流量法:
即以河流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河流的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2)假设法:
假设以某一年的水平作为标准年,认为该年的水环境状况基本能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满足最低水循环要求以及河口冲淤平衡和基本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则将该年水量作为河道所需生态需水量。
首先统计近几年水量情况,计算河流年平均河干天数。
然后对标准年偏枯水年份进行统计,计算河流的平均流量,以接近年均河干天数与标准年偏枯水年份河流平均流量的乘积,作为河流维持原有的自然景观使其不干涸平均所需补充的水量。
3)水量补充法:
①蒸发和渗漏:
认为河流生态用水量主要指补充河道及浸润带蒸发和河道渗漏等因素造成的损失所需的水量。
根据河长、水面面积及蒸发、渗漏强度等计算年蒸发量和年渗漏量,之和为河道年补水量。
②水面蒸发生态需水量:
为维持河流系统正常生态功能,当水面蒸发量大于将水量时,必须从流域河道水面系统以外接纳的水体来弥补,这部分水量称为水面蒸发生态需水量。
当将水量大于蒸发量时,该项为零。
此方法则只针对满足河流水量蒸发和渗漏要求,没有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其他需水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4)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方法:
最小生态需水量应逐月计算,它的值应该是天然状态下水生生物所能容忍的干旱地极限。
因此可在尽可能长的天然月径流系列中取最小值作为该月的最小生态径流量,如果天然情况下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能够安全经历这样的径流量,便可将此径流量作为河流的生态需水量。
此方法计算出来的生态需水量能保证在自然条件最不利情况下河流生态系统不致受到较大损坏,但它只适用于水流和水质条件改变较小的河流。
5)逐月频率计算法:
在考虑生态系统对水量要求的同时,还考虑了不同时期生态环境的不同要求,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看作一个与自然径流过程相适应的有丰有枯的年内变化过程。
首先对尽可能长的天然月径流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季节取不同保证率的月径流量值作为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此方法把河流的生态需水量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较其它方法更为合理。
5.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哪些?
说明耕地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大致分为两种:
1.按土地资源的用途分类;
2.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1.按土地资源的用途分类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0年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文件规定,我国土地资源实行城乡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用途分类,由三个级类型(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和三级类型)组成。
其中一级类型共分为3个类别;
二级类型共分为15个类别,三级类型共分为71个类别。
各类别编有特定的编号,以利于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管理土地资源信息。
土地资源的一级类型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种类别。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等5种二级地类。
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的土地。
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等8种二级地类。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为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两个二级的地类。
2.按土地资源等级分类
土地资源的质量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肥力、土壤侵蚀程度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作物年产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坡度指单位水平长度地面的平均增高或降低值。
有效土层厚度指评价土地的土层厚度平均值。
单位面积上年土壤流失总量称为侵蚀模数,单位为:
t/(km2·
a)。
土壤肥力指土壤中所含养分状况。
通常以有机质含量、全氮、水解氮等指标表示。
土壤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称为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土地农业适宜性及经济价值的重要参敷,不同植物品种,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要求。
人口密度及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是土地资源分级中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土地资源评估的重要经济参数。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
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平均每年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小于1.0m、北方宽小于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特点: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半部季风区,即大约以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尤其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和丘间、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
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即年降雨量800mm等值线以南的广大南方丰水地区,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
旱耕地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约占全国旱耕地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占全国早耕地面积的60%左右,其次是黄土高原内蒙古、甘肃、新疆的山前平原,约占:
25%,其余15%左右的旱耕地则零星分布在江南丘陵与山坡地。
现状:
2011年1月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
但是,保护耕地的形式仍然严峻,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问题:
1)中国农业用地在过去的20年里大量流失。
其原因在于:
占用非农建设、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生态退耕和灾害损毁已经成为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其中由于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和快速发展的非农产业生产所导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增加。
2)“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土地等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加大,“保耕地”与“保发展”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
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经济的进步必然对农产品有更大的需求,相应地要求耕地资源有更大的承载力作为支撑。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口增加和居住质量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剧,导致非农用地比例急剧膨胀。
而另一方面,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使耕地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加剧,而在耕地面积不变(事实上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耕地资源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6.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并说明编制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编制总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总体控制,逐项规划布局。
土地治理规划措施,涉及到农业、工业、交通、水利、城镇开发等一系列行业,形成了规划内容的广泛性。
所以,规划中应总体控制,逐项规划布局。
要根据土地开发、保护、治理的要求,考虑措施的功能及施工时间顺序的特点,先安排控制性工程项目,做到先控制,后细部,先总体,后局部。
统筹安排,层次分明。
2)先近后远,远近期规划相结合。
充分考虑规划措施实施的序列,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地经济技术水平及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别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分年度实施方案。
规划项目的实施,要立足于近期并考虑长远发展的要求,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符并具有适当的前瞻性。
3)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地是自然界的有限资源,土地资源的退化,耕地的缩小已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
土地的开发规划一定要与治理规划相结合,把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规划、小流域治理与土地开发、整治紧密联系起来,满足谁开发,谁保护原则,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
4)经济评价、多方案比较。
土地开发治理规划要通过不同方案比较进行优选。
方案优选主要根据规划措施可行、治理效益最佳、投资最少和土地治理效果最好等标准进行方案对比,选出最好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规划期间的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
2)确定各类农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3)确定规划区域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水如工程、旅游、特殊用地等的规模与布局。
4)提出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规划。
5)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1)分区研究土地利用方向。
(2)分区研究确定各部门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的方案。
(3)分区提出保证实施规划的主要政策与管制规则。
7)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项规划工作,包括农业生产用地规划、城镇居民点规划、水利工程规划、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土地开发规划等。
7.试分析我国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耕地保护目标:
所谓耕地保护,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其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
由于土地具有数量有限、质量可变两大基本特征,前者决定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必须适度,利用应该节约,后者则要求人们对耕地利用要合理,用养结合,以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目标即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这一目标。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耕地问题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
①在一定阶段时间内,局部地区自身耕地总量的增减所达到的自我平衡;
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局部地区之间耕地的增减所达到的互补平衡。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自我平衡”与“互补平衡”相结合的“总体平衡”。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一个具有全局性、转折性意义的战略性目标,标志着土地管理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是土地资源利用从粗放走向集约,土地管理方式向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的一个战略目标。
提出这个目标,既有充分的必要性。
又考虑了足够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工程,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 资源 规划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