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89874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1.91KB
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雪梅》这一课时,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的情景,感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指导朗读三首古诗时,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
《题西林壁》中的“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
“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3.理解诗句的内容和个别诗句的内涵。
4.欣赏古诗,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感悟诗中的哲理。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苏轼、陆游的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
难点:
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了解作者。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吗?
)
板书:
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
(白居易是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
“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
(傍晚)
暮江吟:
傍晚在江边所作的诗。
二、理解古诗
师:
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公元822年。
白居易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首,就是这首《暮江吟》。
(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
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
我觉得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晖照耀着,一半青绿,一半红。
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着,阳光下的江面被照得一半青绿,一半红。
多美啊!
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习讨论)
请各小组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
一道夕阳照在江中,江水一半变成青绿色,一半变成红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的阳光有很多的。
说得好!
所以后面用了一个“铺”字形容阳光照射在江面上的情景。
那刚才的讨论中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
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青绿,怎样的红?
生发言。
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棒。
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
露珠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心情舒畅。
课文中有一个词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什么?
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面的美景,同时也描述了秋天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吧。
(听配乐朗诵)
五、布置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残阳——瑟瑟红
夜晚——露似珍珠月似弓
第2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就不同。
重点:
朗读古诗,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听:
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1.播放庐山风景录像。
2.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
说说看。
1.生观看录像,谈观后感。
2.学生自由谈谈见过的风景名胜。
理解诗题
1.读题,结合注释解题,了解作者。
2.总结学生所述。
(1)《题西林壁》:
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
写在西林寺墙壁上。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是宋元丰七年(1084)苏轼被贬途中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写下的。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
2.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初读诗文
1.自由读诗句,做到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每行诗句的大意是什么
3.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学听。
(教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2.小组交流。
品读悟
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
作者游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
经过思考,作者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1.同桌交流。
2.同学发言。
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朗诵,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诵,读后评价。
3.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朗诵。
2.学生齐读。
3.熟读成诵。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观察的效果不同
第3课时
1.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感悟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涵。
一、导入
课件出示:
大雪纷飞的严寒里,梅花傲然开放。
师: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
白雪映衬下的梅花,是不是格外美丽?
可是有一天,梅花和雪花谁也不服谁,它们都认为自己美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赶紧读一读《雪梅》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
1.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告诉他。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3.去掉拼音指名读。
4.当小老师领读。
5.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6.自己读,读出节奏。
7.男女生接读。
男女生合作读。
三、品诗句,悟道理。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板书)。
这首诗借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宋朝人。
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
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
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1.背写三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意思。
雪梅
卢钺
雪白——梅香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4、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条件允许的话,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
讲授本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另一种思路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本课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讲授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
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理解:
(1)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课后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1.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生字。
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叶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爬山虎叶子的可爱,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师准备:
实物观察;
收集资料;
本课课件。
收集爬山虎的资料。
2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优质课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