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9842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27KB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全球的淡水总量只占总水量的2.53%,而这些淡水又多数以冰川和永久预雪的形式存在,人类不能直接应用。
可直接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较浅的地不淡水,这些淡水的总量只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
2.水资源的分布
(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世界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世界上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方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
而非洲北部的沙漠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缺乏。
(2)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水资源总量较大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在分布上具有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3.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措施
1)跨流域调水。
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2)修建水库
3)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4)防治水资源污染
五.研究水的性质
1.水的三态变化
(1)冰的熔化
①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也称水的凝固点)是0℃
②冰熔化的特点:
温度低于0℃的冰吸收热量后温度逐渐升高;
当温度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冰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保持0℃;
冰熔化成水后,继续吸热、水温升高。
(3)冰熔化的条件:
1。
温度达到熔点2。
继续吸收热量
(1)水的沸腾
①水的沸点:
在一个大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大气压变化,水的沸点也会变化,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测量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原因。
当实际大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会高于100℃,如在高压锅中;
当实际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会低于100℃,如在高原地区。
②水沸腾特点:
水沸腾时。
在水的内部和表面不断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水中产生许多小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增大,达到水面时破裂,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3)水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2。
④水的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相同点:
都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
不同点: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而沸腾在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才可以
2蒸发在液体的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2、测定水的密度
(1)质量
①概念: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②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还有以下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天平。
(2)体积
①知道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m3=1000L1L=1000ml1ml=1cm3
体积的测量工具:
量筒,读数是视线与凹面的最低处平齐。
(3)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不会随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一桶水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利用密度鉴别物质例如:
相同体积的酒精,蒸馏水,食盐水,质量最大的是食盐水,其次是蒸馏水质量最小的是酒精。
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kg/m3,常见单位有g/cm3
2)水的密度是1000kg/m31g/cm3
3)密度的计算
密度公式:
p=m/v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单位是立方米p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4)测量水的密度的步骤:
1.用天平测一只空烧杯的质量m1
2.用量筒量取100ml的水倒入烧杯中。
3.用天平称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m2
4.计算出水的质量m=m2-m1
5.计算水的密度p=m/v=m2—m1/100
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温度计前要认真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被测液体的温度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容器的壁和底;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
4).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停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体的上表面的最低处相平。
天平的使用
1.调平: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
调平螺母
(具体是:
指针偏左,螺母右旋,指针偏右,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由大到小加减砝码,再调节游码,
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3.称量完毕后,整理天平,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
请你将图中三种仪器测量的读数,填写在括号中。
()()()
《阳光空气土壤》知识要点
一、阳光与生命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2.生物与阳光的关系
阳光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3.没有阳光,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如:
蘑菇、木耳、猫头鹰的生存离不开阳光,但种子在黑暗中可以萌发。
二、阳光与能量
1.光源:
可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光源
自然光源:
太阳、萤火虫
光源分类
人工光源;
日照灯、蜡烛
但月亮、金星不是光源
3.太阳能是人类最大最宝贵的能源,光和热是太阳能的主要形式。
4.物体吸收太阳能的能力是不同的、黑色的物体比白色和其它颜色的物体更容易吸收的热辐射。
三、光的性质
1.光的色散:
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成一条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排序
白光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例如:
彩虹的形成原因是光的色散
2.不同物体反射阳光的现象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们反射的色光的决定如:
红色的物体反射红色光,吸收阳光中其他色光,所以呈现红色
(2)透明物体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如:
红色玻璃是它只让红色光透过,吸收其他色光。
(3)色光三原色:
黄、绿、蓝
(4)颜色三原色:
红、黄、青
3.光在同一均质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
1.立竿见影、日蚀
2.瞄准器
3.排队是否直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
108m/s
4.
法线N
B
A
光的反射
界面
O
入射角=反射角
(1)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规律:
物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物与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示例:
bdpq
1.水中月、镜中花2.湖中树的倒影
(2)漫反射1.黑板不反光2.毛玻璃看不到自己像
5光的折射
N
现象:
1水中的筷子弯曲了2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的位置高
3海市蜃楼4早上刚升起的太阳,实际的位置在地平线以下
四、空气
1.大气压力
1大气压产生原因:
空气是有质量的,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2
大气压方向:
大气压力从各个方向作用于物体
3大气压力现象:
a吸管吸饮料,原因;
管内气体变小,气压变小
b注射器吸药水,原因:
管内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变小
c未装满热水的杯子,杯子盖紧杯后,水凉后很难打开原因:
杯杯内空气变凉后,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把杯盖压得更紧了。
d未装满热水的暖水瓶瓶塞会弹起,原因:
瓶内水蒸气不断增加,气压增大,将瓶塞弹起。
2.空气的成分
①氮气78%氮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②氧气21%助燃,生物生存必需物质
③稀有气体霓虹灯、飞艇(氦气)
④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光合作用
⑤臭氧吸收紫外线
⑥水蒸气降水
3.空气的流动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3风的形成
4
上升空气
受热遇冷
下降
空气
低压区高压区
问题:
为什么空调安在高处,暖气安在低处?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浓厚的白烟,消耗的是氧气,生成固体物体五氧化二磷可以溶解于水
2不能用碳代替红磷原因是:
碳与氧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会占据集气瓶中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大气压
不能将水压入集气瓶中
3集气瓶吸入水占集气瓶容积的1/5,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
五、土壤
1.土壤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土壤是由矿物质(45%)、有机物(5%)、水分、空气组成的。
矿物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的骨架。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空气和水分的比例是变化,两者是此消彼长。
2.土壤类型、组成、特点、应用
土壤类型
研究项目
砂土
黏土
壤土
颗粒
组成
砂粒〉50%
黏粒〈30%
黏粒〉30%
砂粒20%左右
粗粉粒>
40%
黏粒<
30%
通气性
强
差
较强
保水保肥性
保水性强后期肥力充足
较好
土温变化
快
慢
介于两者之间
适合种的植物
花生、薯类
水稻
小麦
触摸法、
感觉粗糙
像粉末柔软
较柔软
揉搓法
不易成条
易成条
较易成条
放在水中
沉淀速度快
浑浊的水很快变清
沉淀速度很慢
水浑浊
分层现象明显
静置时间越长,水越清
3.土壤的通气性实验
土壤类型渗入水量比较土壤的通气性
砂土多强
壤土中较好
黏土少差
4.土壤的含水量实验
土壤水流出水流出水瓶中土壤中的
类型的水量的速度最后的水量含水量
砂土多多少少
壤土中中中中
黏土少少多多
5.植物对土壤的形成和保护作用
(1)植物残体(落叶等)在土壤中腐烂形成腐殖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2)植物根系对土壤有固定的作用,还可以减轻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6.土壤退化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科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走进科学 掌握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 年级 科学 各章 复习 要点 走进 掌握 探究 六个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