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 语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98411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2.29KB
四川省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 语文Word下载.docx
《四川省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 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 语文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
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
玉藻》记载道: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
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
“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
“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
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
地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
她早已迷路。
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地。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
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
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
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
想尽一切办法回。
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
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于纸上。
5.文章说“她早已迷路”,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迷路”的理解。
(5分)
6.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关于数宇经济最权威的定义是6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
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一书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数字素养成为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要求;
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
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之所以突飞猛进,至201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主要是因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创新融合。
马化腾指出,对于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国家应当有更加系统的规划,从顶层设计开始改变,由需求引发供给,通过云、大数据、柔性制造,让生产资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真正让数据提升效率、爆发力量。
(摘编自牛禄清《数字经济革命》)
材料二: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在2016年大致带来280万新增就业,占2016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口的21%。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迈向2035:
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中,用下图显示对2015-2035年中国数宇经济的规模、渗透率以及就业容量做出的测算和预计:
(摘编自纪雯雯《数字经济与未来的工作》)
材料三: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
数字红利》预测,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岗位容易在未来因技能含量低而被取代,印度的比例为43%一69%,经合组织国家为57%。
可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技术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将一直持续。
数字经济对就业的现实挑战还表现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各阶层之间的数宇鸿沟(数宇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数字素养层面的差异)有扩大化趋势。
另外,原有的国民经济和就业统计体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产业就业政策以及经济社会保障体制已经难以造应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
(摘编自牛禄清《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新增就业人口占当年全部新增就业人口五分之一强。
B.据BCG测算和预计,2015-2035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其规模、就业容量和渗透率都不断增长。
C.据BCG测算和预计,中国数字经济渗透率在2015-2025年间快速提升,其中2020-2025年间尤为迅猛,之后十年间提升较缓。
D.据BCG预计,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近16万亿美元,就业容量超过4亿人;
两者增量最大的时期分别是2025-2030.2020-2025年间。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深刻揭示了数字经济的本质属性,因而该倡议书中这一定义获得公众一致认同。
B.正因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创新融合,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 语文 四川省 下学 期三诊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