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
- 文档编号:158965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8.14KB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
发言人
崔敏
时间
2013年11月12日
地点
会议室
记录人
崔敏
课题
吨的认识
过
程
描
述
及
内
容
崔敏:
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
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王剑: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先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情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白菜、奶牛、猪、水泥、油桶、小学生体重等物体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张志超:
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吨”,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一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用吨作单位。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
认识了吨,你们想不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呢?
这时教师并不急着揭示1吨=1000千克,而是设计了一项比赛,让学生在拎一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几十千克就已经很重了,这时再揭示,像这样的100袋大米才重1吨。
这时学生对“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的感触便十分深刻。
冯娟:
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课的练习与新授部分无法分开,充分体现了在练中学。
因为考虑到“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对吨、对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分五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化“1吨”的观念。
集体备课
课题
吨的认识
时间
参加人
全体教师
备课人
崔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
吨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
1吨有多重?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
(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
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
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集体备课一年级(上)
课题
摘苹果
时间
参加人
全体教师
备课人
崔敏
教学设计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学具准备:
练习纸。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摘苹果”主题图。
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观察图片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
”教师适时板书。
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
10+30=40 7+8=15 40+15=55
方法二:
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
17+30=47,47+8=55。
方法四:
20+38=58,58-3=55。
方法五:
20+40=60,60-5=55。
方法六:
竖式计算
3、比较这些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最好,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
总结出竖式计算更方便更直观。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71页的“算一算,说一说。
”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4、森林医生。
(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
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
我们去春游
问题:
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
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摘苹果
1 7
+ 3 8
5 5
集体备课一年级(下)
课题
小兔请客
时间
参加人
全体教师
备课人
崔敏
教学设计
《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
你们愿意参加吗?
(板书课题:
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
(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
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0+30=50。
30+20=50。
3.小结:
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
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
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
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
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
(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备课二年级(上)
课题
分香蕉
时间
参加人
全体教师
备课人
崔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
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
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
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
你是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组 集体 备课 活动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