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docx
- 文档编号:1588858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15KB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docx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替代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2008,01,04
2008,04,04
2
SL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SL239-87
同上
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 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
2、 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 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廷辅 段巧甫 华绍祖 史德明 徐传早 佟伟力 宁堆虎
鲁胜力 秦百顺 余剑如 郭素彦 张长印 陈法扬 史学正
靖 王 莹 伟 常丹东 王海燕 苏仲仁 张大全
丛佩娟 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potentialhazarddegreeofsoil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
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
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区的依据。
】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3.2.4 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参照表3.3.1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或亚区。
【3.2.1~3.2.4条文说明:
以形态学原则(地质、地貌、土壤)作为划分二级类型区的依据。
】
3.3 范围及特点
3.3.1 全国各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范围及特点见表3.3.1。
【3.1.1条文说明:
根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将全国分为水力侵蚀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等三个一级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言和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等9个而级类型区,并从地貌、气候、水土流失等方面描述歌曲的特点。
】
表3.3.1全国各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范围及特点
一级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
范围与特点
Ⅰ水力侵蚀
类型区
西北黄土高原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西为祁连山余脉的青海日月山;西北为贺兰山;北为阴山;东为管涔(cen)山及太行山;南为秦岭。
主要流域为黄河流域。
地带性土壤;在半湿润气候带自西向东依次为灰褐土、黑垆土、褐土;在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带自西向东依次为灰钙土、棕钙土、栗钙土。
土壤侵蚀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下设5个副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石山区、林区、高地草原区、干旱草原区、换土阶地区、冲积平原区等8个类型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东北黑土区
(低山丘陵区和漫岗丘陵区)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被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绕,漫川漫岗区为松嫩平原,是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具有明显的台坎,坳(ao)谷和岗地相间是本区重要的地貌特征;主要流域为松辽流域;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余脉;漫岗丘陵则分布在东、西、北侧等三地区。
(1)大小兴安岭山地区。
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
【原文此处为逗号-按】主要土壤为花岗岩、贝岩发育的暗棕壤;【原文此处为逗号-按】轻度侵蚀。
(2)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
系林草灌丛。
【原文此处为逗号-按】主要土壤为花岗岩、贝岩、片麻岩【原文此处多一逗号-按】发育的暗棕壤、棕壤;【原文此处为逗号-按】轻度~中度侵蚀。
(3)三江平原区(、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自然河堤形成的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原文此处为逗号-按】无明显水土流失。
北方土石山区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山东等部分。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主要流域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按分布区域,可分为以下6个主要的区:
(1)太行山山地区。
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
主要岩性为片麻岩类、碳酸盐岩等;主要土壤为褐土;水土流失为中度~强烈侵蚀,是华北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辽西-冀北山地区。
主要岩性为花岗岩、片麻岩、沙贝岩;主要土壤为山地褐土、栗钙土;水土流失为中度侵蚀,常伴有泥石流发生。
(3)山东丘陵区(位于山东半岛)。
主要岩性为片麻岩、花岗岩等;主要土壤为棕壤、褐土,土层薄,尤其是沂蒙山区;水土流失属中度侵蚀。
(4)阿尔泰山地区。
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南坡。
山地森林草原;无明显水土流失。
(5)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范围不包括科尔沁沙地。
主要土壤为黑钙土、草甸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低岗地,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侵蚀。
(6)黄淮河平原区。
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洪泽湖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流的冲积平原。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的古河道岗地,流失强度为中、轻度。
南方红壤丘陵区
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含鄂西全部),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湘西、桂西),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及南海诸岛。
主要流域为长江流域;主要土壤为红壤、黄壤,是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
按地域分为3个区:
(1)江南山地丘陵区。
北起长江以南、南到南岭;西起云贵高原、东至东南沿海,包括幕阜山、罗霄山、、武夷山等。
主要岩性为花岗岩类、碎屑岩类;主要土壤为红壤、黄壤、水稻土。
(2)岭南平原丘陵区。
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砂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
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崩岗侵蚀严重。
(3)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位于宜昌以东,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无明显水土流失。
【原文此处少句号-按】
西南土石山区
北接黄土高原,东接南方红壤丘陵区,西接青藏高原冻融区,【原文此处为逗号-按】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西及桂西等地。
气候为热带、亚热带;主要流域为珠江流域;岩溶地貌发育;主要岩性为碳酸岩类,此外,还有花岗岩、紫色砂页岩、泥岩等;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原文此处为句号-按】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广,发生频率高。
按地域分为5个区:
(1)四川山地丘陵区。
四川盆地中除成都平原以外的山地、丘陵。
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贝岩、泥贝岩等;主要土壤为紫色土、水稻土等;水土流失严重,属中度、强烈侵蚀,并常有泥石流发生,是长江上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2)云贵高原山地区。
多高山,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主要岩性为碳酸盐岩类、砂页岩;主要土壤为黄壤、红壤、和黄棕壤等,土层薄,基岩裸露,坪坝地为石灰土,溶蚀为主;水土流失为轻度~中度侵蚀。
(3)横断山山地区。
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岩性为变质岩、花岗岩、碎屑岩类等;主要土壤为黄壤、红壤、燥红土等;水土流失为轻度~中度侵蚀,局部地区有严重泥石流。
(4)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
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岩性为变质岩、花岗岩;主要土壤为黄棕壤,土层较厚;水土流失为轻度侵蚀。
(5)川西山地草甸区。
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包括大凉山、邛崃山、大雪山等。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岩性为碎屑岩类;主要土壤为棕壤、褐土;水土流失为轻度侵蚀。
Ⅱ风力侵蚀
类型区
“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的西部,包括青海、新疆、、、、、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00~300mm,多大风及沙尘暴、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植被稀少;主要流域为内陆河流域。
按地域分为6个区:
(1)()蒙(古)、新(疆)、青(海)高原盆地荒漠强烈风蚀区。
包括准噶(ga)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主要有腾格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组成。
(2)内蒙古高原草原中度风蚀水蚀区。
包括呼伦贝尔、内蒙古和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小腾格里)和科尔沁沙地,库布齐和乌兰察布沙漠。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土壤:
南部干旱草原为栗钙土、北部荒漠草原为棕钙土。
(3)准噶尔绿洲荒漠草原轻度风蚀水蚀区。
围绕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呈向东开口的马蹄形绿洲带。
【原文此处为逗号-按】主要土壤为灰漠土。
(4)塔里木绿洲轻度风蚀水蚀区。
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呈向东开口的绿洲带。
【原文此处为逗号-按】主要土壤为淤灌土。
(5)宁夏中部风蚀区。
包括毛乌素沙地部分,腾格尔沙漠边缘的盐地等区域。
(6)东北西部风沙区。
多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沙化漫岗,沙漠化发育。
沿河环湖滨海平原
风沙区
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泛平原、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海南省滨海区。
湿润或半湿润区,植被覆盖度高。
按地域分为3个区:
(1)鲁西南黄泛平原风沙区。
北靠黄河、南临黄河故道。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地形平坦,岗坡洼相间,多马蹄形或新月形沙丘;主要土壤为沙土、沙壤土。
(2)鄱阳湖滨湖沙山区。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湖湖滨,赣江下游两岸新建、流湖一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侵蚀 分类 分级 标准 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