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石门揭煤措施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88377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02KB
煤矿石门揭煤措施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矿石门揭煤措施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石门揭煤措施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
煤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编制人:
编制时间:
会审签字栏
******12进风石门揭16号煤层安全技术措施
防突队
生产经理
安全经理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施工单位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技术矿长
机电矿长
规程措施学习培训及施工技术交底表
时间:
年月日
地点:
培训人:
接受人:
培训内容:
人员签字:
目录
主要危险因素辨识清单6
一、工程概况7
二、掘进与通风14
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6
三、保障措施24
四、相关联系人电话29
附图:
1:
煤层炮眼布置图
2:
通风系统示意图
3:
撤人站岗、避灾路线图
4:
综合防突程序图
5:
测压孔布置图
6:
预测预报校检孔布置图
7:
抽放钻孔布置图
8:
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图
9:
防突领导小组机构图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
4、《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11.7)
5、《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9号令)
7、《关于印发******省2008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发改能源[2008]249号)
8、《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9、《******12进风石门作业规程》
******12进风石门揭16号煤层
主要危险因素辨识清单
1、******矿区地质资料不详,且地质变化范围复杂。
2、不严格执行揭煤措施,易引起突出事故。
3、过煤层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易发生突出事故。
4、过煤层过程中,工作面不及时支护,煤体垮落,出现空帮空顶,易引发突出事故。
5、不严格执行瓦斯排放制度易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6、风筒出口距工作面距离太远或风筒破损严重,易引起瓦斯事故。
7、巷道内煤尘堆积,易引起煤尘爆炸事故。
8、钻机架设不牢固,易造成钻机失稳伤人事故。
9、钻工不按钻机操作程序操作,易造成伤亡事故。
10、带电检修或搬运钻机,易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以上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办法,已纳入本设计方案。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位于******市******东部的******乡辖区内,行政区域属************乡******村,行业隶属******省******煤炭管理局管辖。
井田内及周边无其它矿井开采,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走向长为0.54~1.15km,倾斜宽0.53~0.90km,面积0.8448k㎡;
开采深度:
+1550m~+1350m标高,矿区的地理坐标为:
东经104°
47′24″~104°
47′56″,北纬25°
56′10″~25°
56′34″。
第二节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
(一)构造
本井田位于普安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白块---白秧坪倒转向斜北东翼,双龙桥向斜南东端。
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14°
~18°
,井田内无皱曲,无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影响。
井田内有沙沟正断层(F25)、******正断层(F33)两条正断层规模较大,对煤层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造成多个煤层的缺失与重复,对煤层开采不利。
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沙沟正断层(F25):
位于井田中部,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5°
,落差10—25m。
井田内长1250m,南东为F33断层切割。
本断层破坏了部分煤层的连续性,对井田影响非常大。
******正断层(F33):
为斜切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52°
,落差30m左右。
区内长1100m,贯穿全区,可作为采区边界。
本区碎屑岩广布,基岩中主要发育走向为130°
,倾向85°
一组节理裂隙,密度13条/m。
面状节理裂隙发育。
(二)瓦斯、煤尘、煤的自然性和地温
矿井为技改矿井,根据******省煤炭管局文件“对******市煤矿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文件号:
黔煤生产字[2007]514号),矿井绝对瓦斯4.57m3/min,相对瓦斯36.57m3/t,矿井批复结果为高瓦斯矿井。
以及根据******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52“关于******市煤炭局《关于煤矿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报告》的批复”,矿井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8.7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0.28m3/t;
矿井的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48m3/min,矿井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
6.45m3/t;
鉴定结论为高瓦斯矿井。
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属于突出矿井分布区,由于该矿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故按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设计。
13#、15#、18#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危险性,13#煤层属于自燃煤层(Ⅱ类),15#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Ⅰ类),18#煤层属于不易自燃煤层(Ⅲ类)其他煤层未进行爆炸危险性鉴定。
地温正常,未发现异常区。
二、煤层特征及类型
1、矿区含煤地层
龙潭组为该矿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约430m。
煤层总厚度约7.62m,含煤系数约1.77%。
2、可采煤层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5层,即10、12、15、16、17煤层,现分述如下:
10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1煤层约86m,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1.70-3.52m,平均厚约2.32m。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该煤层结构简单,上部偶夹0.10m泥岩不稳定夹干,煤层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或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
12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1煤层约94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1.28-3.75m,平均厚约2.02m,属较稳定煤层。
该煤层一般不含夹石。
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粉砂岩。
15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下距16煤层约15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2.00-5.10m,一般2.60m,平均厚约1.84m,属较稳定煤层。
该煤层一般含夹石1-2层,夹石单层厚0.12-0.31m,主要为泥岩,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
16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部,下距17煤层约21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0.59-2.50m,一般1.85m,平均厚约1.96m,偶有个别点不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该煤层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1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下部,距1煤层约126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1.46-5.60m,一般2.76m,平均厚约2.89m,属较稳定煤层。
该煤层一般含夹石2-3层,夹石单层厚0.09-0.28m,主要为泥岩,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充水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井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1)地层含(隔)水性
①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宣威组(P3x)、峨眉山玄武岩组上段(P3β2)的煤系地层中。
其中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下段绿色砂岩含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飞仙关组上段以砂质泥岩或泥岩为主,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区域上起隔水层作用;
上二叠统宣威组(P3x)由细砂岩、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为矿区直接充水岩层,含裂隙水,为弱含水层;
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由玄武岩、砂质泥岩、凝灰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为矿区直接充水岩层,含裂隙水,为弱含水层。
②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Q)残坡积层孔隙内,主要分布于地表溪沟两侧、山麓处及地形较缓地带。
由于矿区地形陡,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
煤矿矿井涌水量大小与降雨的多少,降雨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地下水赋存条件差,枯季一般不含水,局部松散层厚度较大的地带,含少量孔隙水。
③断层破碎带裂隙水含水岩组:
根据原精查报告,矿区内断层纵横交错,地质构造较复杂。
从简易水文观测资料看,钻孔遇断层时,没有明显的涌水现象发生,断层导水性差,其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01L/s.m。
当井巷穿越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甚至涌水现象。
2)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
******位于普安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白块——白秧坪倒转向斜北东翼,双龙桥向斜南东端。
——18°
总之,由于断层发育,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导致对今后矿床开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将矿区内各条断层对开采的影响分述如下:
,落差10—25m。
井田内长1250m,南东为F33断层切割,该断层破坏了部分煤层的连续性,对井田开采影响非常大。
,落差30m左右。
区内长1100m,贯穿全区,该断层对矿井今后开采有较大的影响。
******井田内断层富水性及导水性:
井田中南部的F25、F33断层,规模较大,其破碎带多被充填,并挤压紧密,含水微弱,导水性较差。
3)地表水、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
(1)补给
区内地下水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起主要作用,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及地形地貌、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风化溶蚀强度、植被等影响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地表水是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之一。
(2)迳流
由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裂隙的控制作用,区内地下水的迳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非可溶岩地段,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孔隙中,并沿地形自然斜坡作用渗流运动于侵蚀沟谷排出地表。
(3)排泄
区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较强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带排泄。
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在运移中受非可溶岩的阻隔以泉的形式排泄。
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其总体流向为西、北向。
4)充水因素分析
(1)充水水源
矿井充水因素既决定于水文地质条件,又决定于开拓方式。
充水强度受充水水源和通道的影响。
①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宣威组及峨眉山玄武岩组裸露或浅埋,主采煤层普遍埋藏较浅,风化带深度普遍达50m左右,补给面积大,尽管岩层富水性弱,由于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可沿风化裂隙渗入矿井。
植被发育一般,地下水迳流多沿裂渗入地下。
当矿井煤层开采后,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石门 措施 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