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宋元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76823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79.34KB
中国古代史宋元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古代史宋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宋元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农业(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①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或三熟制);
②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指粟麦在江南的大量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③元世祖设管理农业的机构,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2、手工业:
①纺织业:
品种繁多,宋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元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②陶瓷业:
宋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以产青花瓷器闻名;
釉里红、彩瓷。
③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
3、宋元商业空前繁荣。
表现在:
①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官府控制放松);
②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草市”更加普遍;
③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④商业城市的涌现(宋的汴京;
元的大都、杭州、泉州等)《清明上河图》);
商路的畅通(漕运、海运、驿站等);
⑤对内贸易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二、政治:
1、政治: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A.宋朝(加强):
二府三司制:
通判。
B.元朝(新发展):
①行省制度;
②设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机关);
③御史台(最高检察机关);
④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直接管辖西藏地区);
⑤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三、思想文化:
1、思想:
程朱理学;
陆九渊创立心学
2、科技:
①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外传——指南针用于航海,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毕升胶泥活字印刷术,13世纪后由波斯传到西方。
唐末宋初,军事上开始使用火药,宋广泛应用于军事;
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历法:
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编《授时历》。
3、文学:
宋词、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元曲。
市民化、世俗化、商业化。
4、书法:
北宋四大家(行书:
北宋苏轼)、元赵孟頫(楷书、赵体)
5、绘画:
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强调个性——写意画元王冕《墨梅图》);
绘画成为商品。
二府三司制(宋)
特点: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重点突破一:
•宋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1)措施:
①集中军权(中央):
a、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b、禁军直接对皇帝负责;
c、设立枢密院分割军权。
②行政权的集中:
a、中央,设参知政事分丞相行政权;
设枢密使分丞相军权;
设三司使分丞相财政权,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
b、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③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
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2)特点:
①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②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3)影响:
积极:
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弊端(消极):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
二是造成冗官冗费,政府行政效率底下;
三是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四是地方财政困难,军事基础和物质基础薄弱,这是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
行省制(元)
•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新发展)
1、措施:
①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
②设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③御史台,为最高检察机关;
④还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直接管辖西藏地区);
2)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3)历史作用: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③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④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程朱理学(宋)
•(北宋五子: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1、原因:
①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②儒学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维护封建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④封建经济的发展。
2、含义: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
3)思想主张(程颢、程颐;
朱熹):
1)二程(北宋)的思想观点:
①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②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做到“仁”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③获得仁者境界的主要方法,是涵养和穷理。
④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南宋):
•理气关系(哲学思想、宇宙观)
•①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②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核心),这就是“太极”。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修养论:
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①学习和修养应当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②“仁”,是一切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洒落,仁民爱物;
④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境界论);
社会政治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②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仁政);
③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核心思想)
④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成就(理学经典):
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四书章句集注》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
宋代以后,把《四书》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物。
•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影响: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消极作用: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等等观念应该加以屏弃。
陆王心学(南宋)
•理学的发展:
1、含义: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
2、影响: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3、思想主张(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
①核心思想是“心即天理”,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宇宙便是吾心,无心便是宇宙)
4、影响:
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反响强烈,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宋词(宋)
•原因:
①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
②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③词更能抒发人们的情感。
•起源:
是由民间流行的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唐代民间“曲子词”。
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特点:
长短句歌词
•派别:
①婉约派:
柳永(北宋)、李清照
(南宋)
②豪放派:
苏轼(北宋)、辛弃疾
元曲(元)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②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府注意保护艺人;
③元朝长期停止科考。
•含义:
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散曲和杂剧产生于宋代,元代散曲和杂剧臻于成熟)
•元杂剧:
①演出场所:
瓦肆或勾栏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马致远等;
1、(10年高考江苏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
C.理藩院D.行中书省
2、(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3、(2011·
南京高三调研)《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
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秦汉B.隋唐
C.两宋D.明清
4、(2011·
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
5、2011·
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马克圭的《世界文明史》曾述“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B.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商人利益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6、(2011·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宋朝安徽籍爱国词人张孝祥于1168年作《浣溪沙》一首“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东风。
”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理学发展B.南宋偏安江南
C.城市经济繁荣D.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7、(2011·
河南洛阳高三统考)“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下列有关古代洛阳商业发展的叙述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A.二里头(今洛阳境内)发现商代的“贝”,表明其在商代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隋朝时期的洛阳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监管
C.唐朝洛阳“商贩贸易,车马填塞”,说明其商业活动完全突破市的界限
D.北宋时期的洛阳商店、酒楼随处可见,商业网点已同居民区紧密结合
8、(2011·
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上学期联考)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史 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