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7270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7.57KB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Word下载.docx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并有效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等等。
2.(教育与管理)设计和实施“育德”与“育心”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指导班干部工作;
开展班科联系活动和家校联系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指导;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定的子女教育辅导;
开展心理辅导和有效心理训练活动;
管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自身(思想、语言、行为等)。
3.(学习与研究)开展教育科研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知识和素养;
设计教育科研方案;
主动参加教育科研活动;
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能独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成果总结报告;
能独立设计问卷并就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将其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经验文章;
能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经验文章或理论研究文章;
能独立承担公开课教学,或在一定范围内做学术报告;
能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类竞赛活动并获得奖励等等。
如果我们对每一方面的技能,沿着某种思路不断追问下去,对每种技能进行深入研究的话,那么,任何一种技能都可以细化为许多种具体技能。
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认知技能为例,我们还可以把它进行再分解,即为:
指导学生学会感知、学会理解、学会记忆、学会运用知识等技能。
建构主义学者把人的认知活动分为感知、识记、理解、领会、迁移、运用等六个方面,即使某一个方面,也由若干个环节构成,如“记忆”就分为“记”和“忆”两方面。
“记”又分为识记和储存;
“忆”又分为再认和重现。
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想使自己所从事的中学历史教育富有生命力,要使自己所执教的历史教学课堂富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在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上下功夫。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可能对所有技能都作出解读,下面我就教师必备技能之一的“有效命制历史试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二、历史试题命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历史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指导思想
历史试题的命制应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发展评价观为指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重视评价的促进和改进功能。
命题应根据《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出“偏、难、怪”试题难为学生,不出“繁、旧”试题让学生淡然无味,不照搬或拼凑试题把教学引向题海战术。
试题是为学生提供检验学习的状态、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水平和体验成功的台阶。
命制的试题应尽量达到人性化、趣味化、生活化和科学化,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有利于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试题命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课程开发的过程。
2.命制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考试分为复习性考试(周练、单元练、月考等)、诊断性考试(统考、诊考等)、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统考等)、选拔性考试(高、中考)等基本类型,这四种类型的考试相应地认定考试有巩固、诊断、检测、区分等功能。
因此,无论哪种考试的试题命制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试题符合课程改革精神,有利于导向高考复习课教学,有效验证“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2)科学性原则。
试题准确,实事求是,不出似是而非和随意臆造的试题,试题选材符合实际,且有科学依据。
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
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
试卷布局安排考虑重点内容排列。
既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既考查知识素质,也考查非智力素质。
由易到难,坡度设计,第一级坡度是整个试卷是从易到难,第二级坡度是整个试卷中的每个题是从易到难。
(3)实践性原则。
试题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注重考查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
起点高、落点低。
看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减少学生书写时间,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
(4)创新性原则。
试题命制要力求创新。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要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注重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就是把各种资料中少有的、比较新颖的题找出来,再把它组合成整套试卷。
一般来说,一套试卷中一定要有2—3道题属于创新题。
(5)适度性原则。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试题难易度、信度和区分度效应。
①难易度:
在平时的历史试题设计中,有两个难度是很难控制的:
即相对难度和绝对难度。
相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水平与考生知识能力水平适合的程度;
绝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考生的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和智力活动量的水平。
一般来说,平时的训练题的难易度最好为易为3,中为5,难为2的系数上。
高考试卷的难度是由高考性质、常模参照、选拔考试决定的。
国家标准:
0.55—0.65。
对于总分为150分的学科试卷来说,平均分控制在80—120分之间;
总分为300分的学科试卷来说,平均分控制在165—195分之间。
近几年的高考易、中、难比例,定性标准:
以中等试题为主;
量化标准:
2:
6:
2或3:
5:
2。
②信度:
是指试题的可靠性,包括试题的保密度、试题测试过程和批阅过程的真实性等。
③区分度:
是指智力活动水平。
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思维策略是构成思维能力的三个方面。
分数的差异不是区分度,而是标准差。
(6)美观性原则。
试卷从整体上看要美观大方,图文并茂。
既有文字陈述,也有图片、图表、地图、漫画等。
一般来说,一张试卷中的选择题要有2—3个图片图表题;
材料题最好是文字材料和图表图片材料结合的综合型材料分析题。
(7)教育性原则
3.试卷结构
结构三要素:
立意、情景、设问
(1)立意:
是试题的核心、主题,是高考考查的目的。
从微观层面来说,是考什么;
从宏观层面来说,是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问题立意——目标立意。
立意是通过双向细目表体现出来,依据双向细目表设计试题。
立意的点在主干基础知识上。
(2)情景:
立意的材料和介质。
其主要任务就是选材,材料或题材是设问、赋分的前提和基础,不能放到篮里就是菜,不顾后果,必须要将立意表达清楚,材料必须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
情景的创设要科学、可信、新颖。
(3)设问:
试题呈现形式。
设问要围绕立意和情景进行,力求做到新颖、准确、简明、灵活、通俗,具有思维张力。
(4)赋分:
选择题赋分比较简单。
材料分析题的赋分要根据所设问题的思维程度,而不是看答案要点的多少进行赋分。
一般来说,一个得分点给2分比较适中。
4.试卷长度
是指试题量及答题时间的相宜程度。
按照国家的规定,是中等程度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全卷,即50%的人能完成。
在平时的单科训练中,一般以16个选择题,2个材料分析题总共100分,40分钟完成为宜,在文科综合训练中,一般以12个选择题,2个材料题总共100分,40分钟完成历史学科试题较为适宜。
(二)善于整合身边的复习备考资源
复习备考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各类文本及音像资料。
这里主要谈谈文本资料的合理利用问题。
文本资料包括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各种复习参考资料,如何利用这些文本资料,这中间有许多学问,不是一句两句就说得清楚的。
下面就几个主要内容谈谈本人的看法。
●精于三项研究
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
研究新课程标准和研究新课程教材。
1.对高考试题要有深度的研究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近三年来高考考点按时间进行梳理,把握历史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也是有效命制历史试题的前提和基础。
(1)整理高考试题
举例:
近三年高考题中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知识点:
时段
2005
2006
2007
中国近现代史(上)
半殖半封开始
《天朝田亩制度》(江苏)
新思想萌发(天津)
新思想萌发(广东)
《望厦条约》、中美制度差异和文化交流(江苏)
新思想萌发(上海、广东)
完全形成
洋务企业(全国III)
洋务企业资金来源(全国II)
戊戌变法成果(江苏)
洋务运动中的畅销书(上海)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原因(上海)
中日交往及近代化比较(江苏)戊戌变法失败背景及败因(宁夏)
八国联军侵华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比较(江苏)
深化
三民主义(广东)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贡献(春季)
辛亥革命的功绩(天津)
近代学习西方的主要派别及主张(江苏)
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中华民国与以前封建王朝的区别(广东)
20世纪初思想和制度近代化的历史事件(天津)
1895—1919年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的表现(四川)
清末社会生活变化(天津)
1840到1911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广东)
辛亥革命的社会措施(山东)
革命曙光
孙中山逝世(春季)
政治近代化对社会的影响即主流民意对民主共和的认识(广东)
国民党1924年采取的措施(天津)
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的事迹(重庆)
(2)明确高考试题命题的特点
1)试题结构和分值
自2001年以来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历史单科以12个选择题(12—23题),两道材料分析题(37题和39题),构成了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考题,分值100分,客观题48分,主观题52分。
中国古代史在24分~36分之间;
中国近现代史在28分~44分之间;
世界近现代史在30分~36分之间。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较高。
2)呈现方式
文字材料和图表、图画等材料等文本形式,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设计试题。
3)命题原则
侧重于考查考生对主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突出学科内综合,以拼盘形式出现在文科综合试卷中。
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史学研究最新成果。
体现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目标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
(3)把握历史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综观近几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是:
1)基础性:
突出对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突出对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不仅是高考命题趋势决定的,而且更是历史学科的知识地位决定的。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主干知识,没有超出《教学大纲》的现象。
这方面将在后面的选题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2)能力性:
突出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
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学科学习的基本能力。
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探究、自学能力等几个方面。
学科能力是形成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有学习潜在能力的新生。
高考的终极目标价值取向就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科综合能力要求,一名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种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是形成其他三种能力的基础,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是最薄弱,也是最需要训练的。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历史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试题 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