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62448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46.90KB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考点】: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进京”、“内江通商”可知此应为《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条款。
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某位皇帝”应为咸丰帝。
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4.【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新疆设立自治区是1955年的事情,故A项错误;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徐州
会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故B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
虽然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
坚定决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项错误;
在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没有
出面支持,故D项错误。
【答案】B
5.【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
【试题解析】从文献中“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
“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
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故B项正确;
C项是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七大(1945年)提出的联合执政主张,而材料文献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故C项错误;
文献中“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
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是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不是革命理论修养不足的体现,故D项错误。
6.【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试题解析】八二宪法指1982年修订的宪法,中共十四大(1992年),我国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A项错误;
新的立法体制,赋予地方一定的立法职权,体现了正视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故B项正确;
八二宪法标志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多元立法体制框架的确立,没有涉及我国的法律体系问题,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出扩大立法机关的主体范围而不是职权,故D项错误。
7.【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
【解析】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
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项正确;
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
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项错误;
无法推断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
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
中国的封锁,故D项错误。
【答案】A
8.【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是因为可能有毁坏神像的嫌疑,而被判有罪,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因为饮酒可疑而判罪,说明希腊的个人生活受到侵犯,故B项正确;
因为可疑言行而被判罪,并无公平公正可言,故C项错误;
在材料中“报案者称”并未体现是公民,无法得出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故D项错误。
9.【考点】罗马法
【解析】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
从“都
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罗马法的一些内容适用于资产阶级,表明
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故B项正确;
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
准则”可知,材料体现的不是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故C项错误;
从“都是适合于资产
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与法律体系中最完
备无关,故D项错误。
10.【考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是立法机关,故提议是否会通过取决于议会的支持率,故A项正确;
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项错误;
下议院由选民选举产生,代替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故C项错误;
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C不符合题干的中心意思,排除;
西方的多党制一般是代议制,人民不能直接参与政治互动,排除B;
题干主要说的是舆论的作用,故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舆论的作用
12.【考点】《共产党宣言》
【解析】1890年资产阶级已经确立其在欧洲的统治,欧洲各国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
政权的条件,故A项错误;
此时第二国际内部存在修正主义,工人组织
还未建立稳固统
一的联盟,故B项错误;
19世纪60、7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有自
己独立的政治诉求,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反映
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故D项正确。
【答案】D
13.【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试题解析】二战后全球扩张的宣
言书是1946年的“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
北约成立于1949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凯南的电报分析了战后威胁美国的力量是苏联,为美苏“冷战”做了铺垫,故C项正确;
凯南是站在美国角度遏制苏联,并非正确正确分析了当时的苏联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14.【知识点】现代世界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德国家的历史共识,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描述法德两国共同编纂历史教科书,“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可知该书体现了历史共识需要理性批判思维,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传统农业下小农的效率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不是指小农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故A项错误;
材料中传统农业效率高,但不
能等同于现代农业,故B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下主要是地主占主导地位,对农民的积极性作用不大,故C项错误;
传统农业下,生产水平低下,农民负担较重,故D项正确。
16.【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妇女纺棉,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是由于黄道婆改进和革新,故A
项正确;
图
片体现不出棉纺织品增多,丝织品减少,故B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了棉纺织
技术的发展,无法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的结论,故C项错误;
D项“首倡”过于绝对,故
D项错误。
17.【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解析】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侵略导致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传统的农业和
手工业分离,小农经济瓦解后导致国内市场扩大,同时使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国际市场扩大,买办需求增加,但小农经济的瓦解不是买办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
误;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在世界市场形成中,中国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附庸,中外之间经济联系增强,但是不是推动买办增多的主要原
因,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可知,买办主要是为外商服务,买办队伍的壮大主要是因为
外国商人的需求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才
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外商对买办的需求量增多,故C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侵略,而不是经
济合作与交流,故D项错误。
18.【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解析】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与教材中一战后
民族工业重新陷入困境说法不符合,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故A项正确;
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
义所占比重很小,没有成为经济发展主流,故C项错误;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存
在争议,但不能据此说明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故D项错误。
19.【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
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
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
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
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
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
20.【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试题解析】漫画中WTO官员、人物对话“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它就长得这么大了”、中国经济这棵大树等信息,表明他们感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是在1997年,故A项错误;
漫画中没有出现科技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
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
漫画中以树自由生长,果实累累,比喻市场机制对经济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
21.【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试题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商路中心,故①正确;
英国受益于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商业革命”
,故②正确;
英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展三角贸易,利物浦是英国的港口,故③正确;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工业革命的出现造成两大阶级的对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是因为个人的出现,故A项错误;
阶级斗争不是工人阶级的唯一出路,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多数英国工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从而‘形成’了阶级”可知,阶级是有共同利益的,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到呼
吁工人的团结,故D项错误。
23.【知识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凯恩斯主义
【试题解析】降低银行利率与材料中涉及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
材料中认为经济危机源于“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那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便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
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是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通货膨胀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故D项错误。
24.【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制衡,此时为“平衡”,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1865年内战后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增大选举权范围,此时三权依然是“平衡”,故B项错误;
19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保定市 历史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