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5917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32.34KB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表现
时间
成就
核技术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能力
20世纪90年代
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导弹
20世纪60年代初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空间技术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载人航天
(1)决策: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思维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险恶的国际环境,发展“两弹一星”,首先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
1.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
(1)事件: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哪一重大科技成就?
提示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影响
(1)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知识点拨]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下图人物曾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谁?
他有何突出贡献?
提示
(1)袁隆平。
(2)贡献: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I号”。
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下图这一成就的取得,有何意义?
人工合成蛋白质
提示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主题 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
史料一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
[教你读史]
划线句子表明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立场:
完全是为了防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分析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目的。
答案 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史料二 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划线句子阐述了“两弹一星”在维护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方面的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思考]
(2)史料二中邓小平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史料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问题思考] 史料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据上述史料指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2)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现代中国科技的影响
史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
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 新时期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正确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科技进步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中国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沉重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其遏制中国社会发展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缓解和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2.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3.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中国信息化发展;
生物技术方面的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2018·
广东六校联考)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可知当时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因此美国认为“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故A项正确。
2.(2018·
洛阳高二期末)“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有力地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
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
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被打破
答案 D
解析 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也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但世界政治格局并未因此被打破,依然是美苏两极格局。
3.(2018·
广东名校联考)法国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的作者菲利普·
古尔说: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是( )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D.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航天技术”“21世纪”等关键信息。
A项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项发生于1970年;
D项发生于1964年,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4.(2018·
北京东城区联考)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
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
“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答案 C
解析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展开。
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
B.“大跃进”正风行全国之际
C.“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局面下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成“银河—Ⅰ号”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1983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D项。
[基础达标]
1.(2017·
新疆学业水平测试)1964年10月28日,《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
“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防力量已进一步加强。
”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64年”及材料中“中国国防力量已进一步加强”得出此实验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是( )
A.增强了国防力量
B.打破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
C.加速了信息化发展
D.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解析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故选A。
3.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成就是( )
A.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D.我国相继建成了秦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七 单元 现代 中国 科技 教育 文学艺术 19 建国以来 重大 科技成就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585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