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3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4331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87KB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3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3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
第4题:
在心理发展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 )特征。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C
同一技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由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
第5题:
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 )。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预测效度
D.直接效度
效度是一个标准化测验的必要条件,包括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同时效度和构想效度。
第6题:
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本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第7题: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第8题: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B
第9题:
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原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与晋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10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第11题:
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陵节而施”出自《礼记·
学记》中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由此可知,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12题:
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第13题: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对教育内容起作用。
第14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是在( )中提出的。
A.《礼记·
中庸》
B.《学记》
C.《朱子全书·
论学》
D.《论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现在《礼记·
中庸》十九章,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第15题:
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入式
D.实验式
专家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方法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
第16题:
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个错误推导,说明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了干扰,属于负迁移。
第17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德育过程应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而不应完全依靠固定的程式。
第18题: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心理定势对后继的问题解决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第19题: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属于( )。
A.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根据题意可知。
第20题: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21题:
根据过度学习理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最好?
( )
A.100%
B.120%
C.150%
D.180%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第22题: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错误。
理由:
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详细解答:
第23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第24题: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第25题: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正确。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简答题
第26题:
简述活动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1)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进行课程的编制。
(3)主张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第27题:
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其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韵获得。
获得了新知识后,还要对它们进行转化,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
第28题:
简述强迫症及其分类。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的痛苦。
它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意向是在某种场合下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而十分苦恼。
第29题: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
(1)班集体形成的阶段:
①组建阶段;
②形核阶段;
③发展阶段;
④成熟阶段。
(2)班集体培养的方法: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材料分析题
第3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走神。
乙同学因为被老师,当众责骂而逃课。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两同学分别缺少哪些需要?
根据甲乙两人的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
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⑤认知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知识和理解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审美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之中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