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3462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51.57KB
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Word下载.docx
《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定的实施
康复评定的实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SOAP法,即:
1.S(subjectivedata主观资料):
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
2.O(objectivedata客观资料):
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3.A(assessment评定):
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4.P(plan计划):
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划。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三)继发性功能障碍(四)诱发疼痛
上肢常用标志点
1.肩峰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3.鹰嘴
4.桡骨茎突
5.尺骨茎突
6.桡尺茎突中间点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从腋窝
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从尺骨鹰
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
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第三章心肺功能的评定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学会)
临床情况
持续-间歇活动的能量消耗(千卡/分)
最大代谢当量(METs)
功
能
分
级
Ⅰ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4.0~6.0
6.5
Ⅱ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
适。
一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3.0~4.0
4.5
Ⅲ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
适,较一般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2.0~3.0
3.0
Ⅳ
患有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
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1.0~2.0
1.5
治
疗
A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应受任何限制
B
患有心脏疾病,其一般体力活动不应受限,但应避免重度或竞赛性用力
C
患有心脏疾病,其一般体力活动应中度受限,较为费力的活动应予中止
D
患有心脏疾病,其一般体力活动应严格受到限制
E
患有心脏疾病,必须完全休息,限于卧床或坐椅子
心电运动试验(ECGexercisetesting)
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通过了解受试者可耐受的运动负荷,可判断其心功能,指导日常生活活
动和工作强度,并制定运动处方,以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以往运动试验曾是冠心病早期诊断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运动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即心率、血压越低)、ST段下移的程度越大,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就越重,预后也越差。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代谢当量 代谢当量(metablicequivalent,MET)是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
健康成年人坐位安静状态下耗氧量为3.5ml/(kg·
min),将此定为lMET,根据其它活动时的耗氧量/(kg·
min)可推算出其相应的METs值。
尽管不同个体在从事相同的活动时其实际的耗氧量可能不同,但不同的人在从事相同的活动时其METs值基本相等。
故METs值可用于表示运动强度、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判定最大运动能力和心功能水平等。
可参考下表中各种体力活动的METs值指导患者的各种活动和康复训练。
第四章
反射评定
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适宜反应。
它是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
它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
对脊髓
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反应在2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2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在,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屈肌收缩反射(FlexorWithdrawal)
检测体位:
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
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
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
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解释: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伸肌伸展反射(ExtensorThrust)
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侧屈曲。
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间的区域传导的、静止的姿势反射,它影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的位置有关,也与头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关。
在出生后前4~6
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童,超过6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TonicNeck)
个月的儿童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
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将头转向一侧。
两侧肢体无反应。
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高;
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解释:
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中脑水平
调正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
调正反应相互作用,使头和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
它们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
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
它们的组合动作使得儿童能够翻身、起坐、手膝位起立和手足支撑俯卧。
第五章肌力评定
一、肌力:
广义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狭义的指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及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
1、肌的分类:
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
三、肌收缩类型
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其主要作用是用于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
2、等张收缩---是肌肉时,肌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变化,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
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的长度缩短。
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肌肉的长度缩短。
3、等速收缩---肌肉收缩时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形式。
等速收缩不是肌肉的自然收缩形式,而是一种肌力评定和训练的方法。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名称
标准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零(zero,Z)
无肌肉收缩
1
微弱(trace,T)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2
差(poor,P)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
能抗重力和一定阻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75
5
正常(normal,N)
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100
第七章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muscle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
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一)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
肌张力增高(痉挛)
肌张力障碍
痉挛(spasticity)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
第八章
感觉评定
感受器定义:
分布在人和动物体的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刺激的结构
和装置。
2.感受器分类
1机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
2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
3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
4电磁感受器(electromagneticreceptor)
5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
视觉模拟评分(VAS)
1.直线法:
被评定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感觉在直线上标出疼痛的程度表。
2.数字评分法(NRS):
以无痛的0的11个点来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3.注意事项
1)间歇评定。
2)周期性动态评分不宜过度频繁。
3)病人自控丧失和焦虑可加重疼痛感觉影响评分结果。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
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
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
中枢整合:
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运动控制:
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
运动时间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功能 评定 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