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章节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3452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46KB
秋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章节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秋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章节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章节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5、执政党:
6、知识化:
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
7、集团决策模型:
8、政府的正常利益:
所谓正常利益,也可称之为基本利益,是指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及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最基本的行政管理任务,实现最起码的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
9、公共政策主体: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10、目标群体:
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分配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研究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11、精英决策模型:
精英决策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人物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反映。
精英理论认为,公众对于公共政策是冷漠的,一切信息极为有限,在公共问题的塑造方面精英对于大众舆论的影响远大于大众对精英看法的影响。
因而,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成为精英价值偏好的结果。
13、利益集团:
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
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化水平、利益分配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
利益集团的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质、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14、公共政策客体:
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绕着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
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
15、政策环境: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及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16、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
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17、利益选择:
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政府要选择那些及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18、公民:
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隶属关系,既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者。
19、立法机关:
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策环境下,各国的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不尽相同。
20、社会问题:
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镜框,及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及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21、国内政策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历史、行政区划、国土及资源、人口及社会、国民经济、人口状况、军事国防、科教文体等,我们把这些总成为基本国情。
22、政治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
二、重点问题:
1、公共政策的内涵。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定义中的政策主体只限于政府,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中的其他公共组织。
除此之外,对于这一定义,我们需要强调五点:
1、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是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首先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
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分配,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分配。
3、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
这种过程取向大致经历四个环节:
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及利益落实。
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或者更直接地说,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
5、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及空间限制的。
2、如何理解全球化。
首先,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其次,全球化是及信息化和知识化相伴相成的过程。
再次,全球化是国际主体参及全球事务的过程。
最后,全球化是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过程。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比系统议程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且决策系统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已成为系统议程的问题并不一定能成为政府议程的问题。
提上政府议程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系统议程的问题。
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社会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既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观察机制,又要在公众及政府、上级及下级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机制。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
(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
政治领导人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例如,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由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而将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纳入了政府议程。
1974年,尼克松政府关于放松《清洁空气法案》中某些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直接地提上了国会的议程。
(2)政治组织的作用
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政党、政治团体和社会组织等)。
在我国,这些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府、政党、工会、妇联和青年组织。
(3)政府体制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特别是其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政府的产生方式是民主选举,执政理念合乎民主潮流,组织程序符合民主要求,政务信息向民众开放,决策过程吸收民众参及,倾听民众意见,接受民众监督,那么大量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
相反,专制、封闭的政府则会将大量社会问题阻止在政策议程之外。
(4)利益集团的作用
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游说、宣传、助选、抗议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列入政策议程,并采纳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自己利益产生损害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团体成员的利益。
戴维·
杜鲁门在《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各种利益团体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如果某一事务威胁这种合理的平衡,那么它们便会做出反应。
当某一团体的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各种各样的行为就会出现。
如果这种破坏不是太大,那么团体的领导人将努力使先前的平衡得到恢复……这种努力将使团体求助于政府成为必要。
(5)专家学者的作用
在各研究领域中,专家学者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某些重要问题,并能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进程进行科学预测。
他们一旦取得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成果,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列如政策议程。
例如,三大院士的联合签名导致奥运会建设费用的缩减,直接使鸟巢建筑大幅度改动。
(6)公民个人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
公民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某些影响或损害其权益的问题不满,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及之有类似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形式展开对话并提交政策议案。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还会采取一些威胁性的方式(如游行、示威、抗议、罢工、暴乱等),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被誉为“第四种力量”,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有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通过新闻媒介的报道,它们可能成为政策议程上的事务。
例如,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介的披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出台和实施。
大众传媒的作用体现在:
首先,把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及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了条件。
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
再次,它是连接公众及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及决策成为可能。
最后,它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政策问题的重要提出者。
(8)问题自身的作用
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美国学者罗杰·
科布和查尔斯·
爱尔德指出:
①一个问题的定义越模糊,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特殊性程度);
②一个问题被认为社会意义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重要性程度);
③一个问题被认为长期的关联性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期的长短);
④一个问题被认为越不具有技术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问题复杂程度);
⑤一个问题被认为越缺少明确的先例,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先例的明确程度)。
5、政策工具的特征。
(1)自愿(自主)性工具
自愿性工具的核心特征是:
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作用。
相反,它在自主治理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
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又及个人自由的文化准则相一致,并能维系家庭及社区的关系,所以它被定为首选的政策工具。
(2)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政府依靠其统治权威,可以指示公民个人及私营企业进行某些活动,也可以建立由政府控制的公共企业来履行其功能,或者通过官僚机构直接提供物品和服务。
这些是高度强制的工具,被允许在宪法和法律界限内剥夺或者限定目标群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由决定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公共政策 概论 期末 章节 重点 归纳